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岑 《江苏丝绸》2001,(5):31-33
对由纬向加捻形成的轻薄型真丝绉类织物和厚重型真丝绉类织物的经纬向缩水率进行了测试对比研究,分析了影响织物缩水率的几个因素(织物组织、经纬密度、丝线组合和生产工艺等),探讨了面料缩水渐次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重磅真丝织物防缩防皱的整理方法,分析了影响整理效果的因素,讨论了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变化,重磅真丝织物经本整理助剂及工艺流程的整理后,湿弹性显著提高,缩水率大大降低,综合品质良好,并具有一定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3.
用单一组织和复合组织实验方法研究了相同原料、相同颜色、相同密度的羊毛衫在采用不同的织物组织后的缩水率情况.单一组织测试实验中,4种织物的横向缩水率和纵向缩水率变化都不相同,经过3次洗涤后得出:尺寸最稳定的是绞花组织织物,纵向缩水率最大的是四平组织织物,横向缩水率最大的是平针组织织物,横向不缩反而增宽的是四平组织和1+1罗纹组织织物.复合组织织物测试实验中,1+1罗纹组织出现在3个复合组织中,但是经过3次洗涤后它在3个复合组织织物中的缩水率都不相同,而且与单一罗纹组织织物洗涤后的缩水率也有很大差异,平针组织织物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砂洗对真丝绸内在性能及外观风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红  郑少波 《丝绸》1991,(9):44-47
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真丝织物砂洗前后各项物理机械指标的测试和对比,分析探讨了砂洗工艺对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尺寸稳定性(缩水率)、断裂强力、透气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手感柔软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客观和主观的综合评定,得出各大类织物砂洗效果排列序列,并论证了电力纺是目前砂洗工艺中各项性能改善效果最明显、最适合于做砂洗服装面料的织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公司生产的粘胶/亚麻交织织物缩水率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松式烘干和树脂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织物缩水率.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生产工艺获得的织物缩水率达标,手感滑爽.  相似文献   

6.
傅菊芬  白伦 《纺织学报》2006,27(4):31-35
通过解析织物缩水率与织物结构参数、织造条件、原料特性之间的关系,基于生产实践中人们对织物缩水现象的认识,从平纹织物着手,建立了织物的缩水模型,给出了根据织造工艺技术条件估计缩水率的方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测试棉织物、粘胶织物的缩水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靠性。还利用此模型,分析讨论了纱线直径、经纱屈曲波高、织物纬密、纱线溶胀率对织物经向缩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缩水率是织物在类如洗涤的松弛处理前后的尺寸差异。要预测某一织物的缩水率,必须能够预测该织物在松弛状态时的尺寸。这些尺寸是由一定的织物结构参数和织物在成品之前的整理工艺确定的。同样,不同的松弛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缩水率数值。所以,要预测缩水率就必遵照给定的松弛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氨纶含量的棉氨交织汗布缩水率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影响其缩水率的主要因素,并比较了悬挂晾干与翻滚干燥两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织物缩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氨交织汗布中的氨纶含量越高,其尺寸稳定性越好,缩水率越小;采用翻滚干燥的织物比采用悬挂晾干的织物的缩水率要大,且尺寸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丝绸》1976,(Z2)
我厂为了加强真丝绸的后整理,降低缩水率,采用防缩呢毯整理联合机对真丝炼绸进行单程整理,取得了一定效果。该机操作比较简单,整理成品的缩水率大小比较稳定。湿绸经防缩呢毯整理联合机单程整理,缩水率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产品质量,掌握织物出厂后用户使用时的缩水情况,本文对本色棉布平纹、斜纹及缎纹类几种基本组织的织物在同一方法下进行缩水率试验,测定历次水洗后经纬向的缩水率,寻求总缩水率与水洗次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证明:各类织物的总缩水率与洗涤次数的关系为分式线性函数。通过试验也初步摸索了洗涤溶液、温度、经纬密度、织缩对总缩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丝绸的黄变有其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复杂因素,最主要的是日光中的紫外线,对此应借助于添加剂以防护受紫外光侵害。文中介绍了采用常用紫外线吸收剂处理及其与树脂化学加工同浴处理的研究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树脂整理的丝绸溶解度及其紫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氯化钙-乙醇-水三元组分混合溶剂,考察丝绸和环氧化物整理丝绸的性能,采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吸收,测定丝绸溶解度。进而探讨了溶解性能,在丝绸整理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交联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在热定型生产过程中多数依靠人工经验调节超喂量,并未建立超喂控制系统的精确模型,也未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故常出现控制精度不高,控制系统不稳定,控制器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超喂量的机械结构与系统组成,得超喂量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超喂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利用劳斯判据求出系统的稳定约束条件以及运用根轨迹方法求得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确保系统稳定及控制精度,实现热定型生产过程中超喂量的精确自动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超喂控制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和稳定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系统实现了对超喂量的精确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赵秀娟  赵玉荣 《印染》2004,30(12):13-14
生产棉涤双弹织物既要保证织物弹性,又要达到一定的染色效果,就必须对生产工艺进行特殊设计。采用低碱冷轧堆前处理;分散/活性浸染染色;后整理时加大拉幅定形机超喂量,避免经向拉伸而影响弹性;为防止水洗尺寸变化进行预缩处理,从而获得了理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力勤 《丝绸》1990,(12):26-28
分析和研究了A型环氧整理剂加工的真丝绸染色性能的变化,提出了先整理后染色加工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6.
陈立秋 《印染》2011,37(20)
结合提高棉织物毛效和染色皂洗牢度,以及柔软后整理,提出织物染整加工中,化学做“减法”,物理做“加法”,以利于环境保护.染整工艺中化学整理与物理整协同互补,是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祝士正  郭文登 《丝绸》1989,(2):31-34
介绍了国产MD451型汽蒸预缩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情况,认为该机是一种较好的丝织物后整理设备,能满足丝织物低缩水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母粒法制备蓝色锦纶6 FDY。通过对原液着色锦纶6 FDY的纺丝工艺探讨。结果表明:含水率0.02%以下、色母粒质量分数0.5%~4.0%、纺丝温度265~275℃、喷丝板长径比2.5、测吹风温23℃、牵伸比1∶1.5∶2.5、超喂率4%、卷绕角度7°可得到色牢度良好、物理性能优异的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 FDY。  相似文献   

19.
对羊毛衫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将蛋白酶-树脂两步整理法与氧化-蛋白酶-树脂三步整理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树脂整理优化工艺为:树脂用量10%(omf),45℃处理15 min,130℃焙烘3 min。两种处理方式均使毛球数量从原来的23个/63 cm2降低到10个/63 cm2以下,但三步整理法色差相对较大,手感、润湿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丝棉交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服用性能,采用Airo气流整理机和橡毯预缩机等对其进行物理机械加工,测试了织物整理前后的悬垂性、弯曲性、拉伸性和表面滑爽性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物理机械整理、物理机械与化学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均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化学整理的效果,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