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概述了影响聚丙烯酰胺聚合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丙烯酰胺单体(AM)质量,浓度,PH值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研究了反应引发温度对聚丙烯酰胺(PAM)聚合反应的影响以及水解度对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的影响。同时对苯二酚(HQ)的性质和阻聚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影响聚合物聚合的主要因素是阻聚剂含量,反应体系中的酸碱度,引发温度、单体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应控制在PH值为11.6,水解度为29%,引发温度为18℃、单体浓度为25%。  相似文献   

2.
胶乳型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丙烯酰胺(AM)水溶作为聚合单体,系统地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体系pH值以及还原剂的滴加速率对胶乳型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胶乳型高分子量PAM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产品的分子量可达8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3.
均聚后水解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复配引发体系,以均聚后水解方式进行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合成了油田驱油剂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量高达2500万,水解度20% ̄30%,过滤比〈1.3。研究了水解剂、水解时间和助溶剂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水解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驱油用AM-VP-AMPS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丙烯酰胺 ( AM)、N 乙烯基 2吡咯烷酮 ( VP)和 2丙烯酰胺基 2甲基丙磺酸 ( AMPS)为单体 ,以水为溶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 AM VP AMPS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体系 p H值、反应时间对其转化率和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AMPS、VP含量与共聚物溶液表观粘度、抗盐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共聚物溶液的耐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影响聚丙烯酰胺聚合的主要因素 ,探讨了AM质量、浓度、pH值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 ,研究了反应引发温度对PAM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及水解度对PAM的分子量影响 ,同时对苯二酚的性质和阻聚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认为 ,影响聚合物聚合的是阻聚剂含量、反应体系中的酸碱度、引发温度、单体浓度等。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最佳条件控制为 :pH值 11. 6 ,水解度 2 9% ,引发温度 18℃ ,单体浓度为 2 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产品,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品分子量、表观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作酸液稠化剂的阴离子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阴离子型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合成出了一种用作酸液稠化剂的阴离子聚合物。探索了两者共聚的合成条件,研究了聚合方法、引发体系、引发温度、单体比例、单体浓度以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使所合成的稠化剂对酸液具有较高的稠化能力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以分子量、稠化酸黏度和溴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引发所得共聚物的性能。结果为:对于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最佳引发剂用量为总溶液质量的0.01%,适应聚合的起始温度应为10~20℃;对偶氮引发剂体系,最佳引发剂用量为总溶液质量的0.02%,初期聚合在30℃条件下反应4h,反应后期升温至50℃保温1h时,稠化剂样品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复合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为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功能单体,共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方法。考察了单体含量、阳离子单体类型、聚合体系pH、助溶剂用量、复合引发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和偶氮化合物配比及用量、烘干温度对共聚物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含量30%、DAC为阳离子单体、聚合体系pH 3.0、助溶剂用量占单体用量4%-5%、复合引发体系氧化剂、还原剂和偶氮化合物体积配比为1:1:1,烘干温度90℃以下条件下,可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200)×104、阳离子度为 30%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9.
AMPS/AM/TBA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N-异丁基丙烯酰胺(TBA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AMPS/AM/TBAA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粘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用量(以反应体系总质量计)为30%,引发剂用量(以单体总质量计)为75μg/g,TB从加量(以单体总质量计)为4%,聚合体系pH值为9。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粘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切性。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几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 4种重要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引发机理出发 ,通过实验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酰胺。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丙烯酰胺单体用量、聚合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值对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本反应最佳条件:丙烯酰胺单体用量为25%;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摩尔比为1:2,用量为0.2%;聚合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体系pH值为7。并优选了可较好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链转移剂甲酸钠,通过改变其用量,PAM相对分子质量可在(0.80~13.50)×10^6范围调节。  相似文献   

12.
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助引发剂,在近似常温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助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过硫酸铵用量0.13%,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量0.58%,丙烯酰胺用量6%,反应温度30℃。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其耐温抗盐单体的性质、聚合方法以及引发剂的选择。通过调研国内外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现状认为,添加适量的功能单体是提高聚丙烯酰胺耐温抗盐性的最有效途径。选取合适的聚合方法和引发剂,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性能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聚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ISP)方法合成了分子量(M_w)大于10 ̄7、速溶型粉状聚丙烯酰胺(PAM)。研究了反应体系的特征及影响分子量的基本因素,诸如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V_w/V_0)和添加盐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用测电导的方法证明了反应过程中相反转的存在。发现甲酸钠是一种优良的链转移剂。研究了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已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 000×104,就相同结构和组成的聚合物而言,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增粘性能越好,驱油效率越高。利用精制丙烯酰胺单体、碳酸钠和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均相聚合法,分析了起始反应温度、螯合剂EDTA-2Na的物质的量浓度、水解时间等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起始反应温度为10℃,螯合剂EDTA-2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68 mmol/L,水解时间为5 h时,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温抗盐型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已经引起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为了合成较为理想的疏水缔合型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从分子设计入手引进疏水性单体Q11,与AM、AMPS采用溶液聚合合成聚合物AM/Q11/ AMPS。通过对聚合物特性粘数和表观粘度的测定,确定聚合物是否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样品分子量比较高,在高温、高盐、高钙条件下,合成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较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提高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和溶解性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聚合体系中单体含量、引发主有关杂质等对提高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从聚合添加剂、干燥添加剂、溶解添加剂的应用角度,综述了提高PAM产品溶解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高转化率丁苯乳液聚合中,叔十二碳硫醇(TDM)的用量和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对单体转化率、门尼粘度、物件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