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灌装输送线是典型的定制设计产品,其设计过程分为布局设计、结构设计和运动设计。文中研究了面向布局设计的物流仿真、面向结构设计的装配仿真和面向运动设计的运动仿真等技术,为灌装输送线的设计提供仿真支持。  相似文献   

2.
灌装输送线设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装输送线的设计过程的需要,建立了支持设计的输送线集成产品模型。该模型能够提供产品布局设计和结构设计阶段所需的多种模型,并为运动设计提供信息,支持输送线自上而下、逐渐求精的设计过程和并行产品设计过程。基于SolidWorks平台,开发了基于此模型的输送线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加工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问题,基于企业内部现有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流和信息流,构建了面向企业领导决策层、业务管理层和业务执行层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型;为解决数据集成、传递和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和数据库中间表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实现了纺织机械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同时结合信息化数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搭建了基于数据驱动和权限分配的可重构业务流程数据监控模型。设计和开发了针对纺织机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并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29日,科学技术部马颂德副部长一行赴北航海尔软件公司,考察了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面向行业典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框架及通用平台”重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李健司长、李武强副司长、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委主任孙家广院士、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杨海成教授等一同参加了考察。马颂德副部长等听取了北航海尔软件公司、清华英泰信息技术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的“面向行业典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框架及通用平台”课题的研究工作汇报,观看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结合航天器中管路研制的工程实践提出一种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方法。给出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建立了该集成方法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点对焊装过程数据集成管理、可制造性智能评价、导管数控弯制过程仿真、管路模型比对和管路的数字化柔性焊装五个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设计并开发了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系统,并进行了实例验证。通过应用数字化手段对管路制造全过程进行分析校验和集成信息管理,实现了航天器管路制造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全过程数字化制造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现代自动武器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为实现数字化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产品装配、检验检测等在自动武器数字化协同平台下的并行与协同提供了参考。对自动武器数字化设计制造协同平台集成关系进行分析,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参与人员和输入输出等方面与自动武器传统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对工作模式、组织结构等产生的革命性变化,举例说明了自动武器数字化设计制造协同平台的主要运行过程,为自动武器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实施与推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MBD的零件制造模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新趋向,提出一种基于MBD的零件制造模型的管理方法。首先深入分析了MBD体系下面向工艺链的零件制造模型的构成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人员、节点和流程管理三要素,建立了零件制造模型的管理方法。最后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为平台建立了集成的管理应用。该方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提出了无纸化制造总体思路,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模式,搭建了车间数字化制造集成平台,从工艺无纸化、生产管理无纸化、生产物流无纸化及三者之间的信息集成交互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过程跟踪,最终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档案,通过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业务管理以及集成生产现场应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网络化环境下多应用系统中制造资源集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基于元模型的制造资源模型。该模型从基础数据、业务过程、应用扩展三个方面对制造资源进行抽象,并引入情境元类,从元概念、元属性、元关系三个方面对制造资源信息模型进行表达。分析了元模型的扩展机制,给出了统一制造资源信息框架,并利用面向服务的相关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可扩展、可集成的面向服务的数字化制造资源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0.
姚涛  张毅敏 《机械管理开发》2012,(6):183-185,187
针对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开发了一个交互式、分布式且面向产品设计制造流程的机械产品协同设计制造信息管理平台。根据机械产品数字化流程,将过程信息分为设计分析型数据、图形数据和管理型数据,利用工程数据库来进行信息管理,结合网络技术开发出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在某型产品的开发应用表明,它能实现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在Web上的交换与共享,满足设计工艺管理人员协同开发的要求,为促进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行业能力的提高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基于6σ设计的流程管理模式和并行设计技术路线,将质量工具和设计方法融合在6σ设计的流程之中,提出了6σ设计的集成框架。结合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过程管理技术和企业信息建模技术进行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问题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S模式的数字化6σ设计平台。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6σ设计的数字化平台可实现对多项目的集成化和动态管理,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从而降低设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二齿差纯滚动活齿内齿圈轮廓曲线加工精度低,加工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UG NX设计平台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加工的方法。通过二齿差纯滚动滚柱活齿外端曲线的包络方程,在UG NX设计平台对内齿圈三维建模。对齿形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化加工做了详细的说明。借助UG NX设计平台,有效解决了内齿圈加工过程中的难题,降低了产品设计、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控机床的切削仿真,降低了零件加工错误的风险。UG NX设计平台的数字化设计与加工为内齿圈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传统三维建模软件用于线缆设计时效率低、设计一致性差的问题,开展了基于CATIA定制开发平台的线缆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研究。通过建立连接器、线材、辅料等的数据库和基于知识的线缆物料匹配性映射规则,开发了针对柔性线缆和半刚性线缆的线缆路径快速设计模块;通过快速编辑控制点实现线缆路径的高频次快速迭代优化;最后采用自动输出模块实现线缆图纸和制造数据的快速生成,并将成型数据自动导入线缆成型系统和基于混合现实的线缆引导装配系统,实现线缆从设计到制造的模型贯通。通过上述研究实现了线缆组件从路径规划到详细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集成应用,使线缆设计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模具敏捷制造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模具敏捷制造的系统框架与运行机制;开发了模具敏捷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实时采集各种模具生产资源,并对组建虚拟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协同工作的生产任务进行规划、对敏捷制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在已有C3P系统的基础上,通过CAPP、MRPII/ERP等关键系统的开发与系统集成,建立数字化制造系统,支持优化设计、制订生产计划和实施数字化制造;通过敏捷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模具敏捷制造,显著提高了大型、复杂模具生产的快速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CAXA开发实施的"武船网络DNC系统",有效地帮助武船在生产方面做到精细化的全过程控制。在本项目中,CAXA应用网络DNC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并将ERP/PDM/CAPP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统一集成于此平台之上,使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体系,为武船进一步建立一体化的数字化制造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根据中小企业现状,政府提出建立不同行业的ASP平台,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本文针对面向中小企业ASP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协同设计安全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安全保护策略。首先对不同ASP客户进行不同策略的身份认证,采用了动态口令与专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客户的合法性;其次在机械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采取盟主统筹、盟主负责的总体方案,同时对设计过程进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最后创造性的对设计数据进行数字签名保护,使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高端研发,并具备较高的质量及成本控制能力,文中提出构建以工艺规划为核心的产品数字化研发生产平台的解决思路.平台框架包含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和协同制造模块;通过工艺与设计、生产两端的数据共享,实现设计、工艺数据和生产的高效协同;通过工艺规划方案的功能描述,展现了一个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艺设计中存在有关制造资源管理混乱等实际问题,对构建支持协同工艺设计的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协同工艺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