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低氧接触氧化/微曝气人工湿地工艺净化污染河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低溶解氧接触氧化与微曝气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滇池入湖污染河水进行处理,以解决人工湿地在高负荷下运行时易堵塞和效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条件下接触氧化反应器对SS、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和57.4%,且运行稳定。新型轮换式微曝气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使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环境得到了改善,悬浮物及脱落的生物膜在气流作用下不易沉降堵塞,在气水比为1∶1的条件下湿地的进水氨氮负荷可达15 g/(m2.d),平均去除率为89.6%,硝化效率明显提高。TN的去除主要依靠湿地内部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轮换式曝气使溶解氧梯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当出水溶解氧为2~4 mg/L时,湿地单元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40.6%。该组合工艺整体运行稳定,除污效率高,为污染河水的净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天津生态城蓟运河故道河边选用砾石、钢渣、沸石及沙子作为填料,以耐盐植物菖蒲为植被,构建了5 760 m~2的复合流人工湿地,考察对滨海盐碱地区初期雨水和微污染河水中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能。对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均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经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后,对初期雨水中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0.1%)、(85.8%~91.2%)和(84.6%~90.0%)。非汛期时,该人工湿地系统可用于净化微污染河水,对微污染河水中COD、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6.7%、93.2%和88.9%,实现了削减河水中的污染物和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湿地/渗透性反应墙组合工艺(CW/PRB)和人工湿地(CW)处理受污染河水,考察了两者对COD、TN、TP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PRB的强化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CW/PRB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09%、42.15%、82.91%,与CW系统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4.29%、31.61%和65.85%。可见,CW/PRB弥补了CW对氮、磷去除效果欠佳的不足,提高了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脉冲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脉冲布水引入垂直流人工湿地,考察了其与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受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6 m3/(m2.d)下,脉冲布水明显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复氧效果,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一级出水DO为零,而脉冲垂直流人工湿地一级出水DO平均为0.5 mg/L;两者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相当,脉冲和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9.2%和58.4%,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6%和83.4%;但脉冲垂直流人工湿地对NH3-N和TN的去除效果优于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脉冲垂直流人工湿地及其第一级湿地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8%和30%,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40%和26.3%,而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及其第一级湿地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1.6%和22.1%,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33.2%和23.9%。  相似文献   

5.
垂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官厅水库入库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官厅水库永定河入库口处进行了垂流式人工湿地对入库河水的净化试验 ,结果表明 ,在渗滤时间 <1h时垂流式人工湿地对河水就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对有机污染物和NH+ 4 -N的去除率都能达到 80 %左右 ,对TN和TP的去除率为 40 %左右 )。  相似文献   

6.
针对受到污染的合肥塘西河河水,构建了塘西河人工湿地中试工程对其进行净化,包括淋滤式叠加湿地和河滩湿地两个工艺单元。2015年8月底至2016年5月对该复合人工湿地各级出水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0℃以上时,系统对总氮、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61.09%、90.58%和70.26%,对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8.81%、33.23%;当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该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均明显下降。对于劣Ⅴ类河水,经该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总磷和COD平均浓度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7.
潜流及复合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沂河的漫滩上构建了潜流和复合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并考察了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Mn和NH4^+ -N浓度分别为(3.11~117.28)、(1.30~24.71)mg/L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9%和85.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4.10、1.05mg/L;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和NH4^+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和86.9%,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7.80、0.95mg/L。两个系统的出水CODMn和NH4^+ -N浓度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表明两个系统对受污染的新沂河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以用于类似污染河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TN去除率在45%~60%。为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探讨了砾石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砾石曝气区与非曝气区(O/A)分段进水配比对砾石区及后置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的影响。当砾石区HRT为5 h时,砾石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2%左右、75.28%、67.79%,人工湿地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31%、43%、28%;当O/A区分段进水配比为1∶1时,对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分别为77.39%和84.91%,分段进水配比为1∶2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8.5%,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为24.47%。因此,砾石区HRT为5 h为较佳参数,分段进水配比可根据进水污染状况灵活选择,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园林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敏  郭振  李东和 《中国园林》2012,28(1):81-84
本实验采取了最接近自然湿地表面流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污水不同停留时间和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1d、3d、5d时,不同植物种类及组合对氨氮的净化效果差异都极显著水平,芦竹+香蒲+美人蕉组合对氨氮净化率皆为最大;停留时间1d、3d时,芦苇+芦竹组合氨氮净化率为最小;停留时间5d时,芦苇净化率最小.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组合首选为“芦竹+香蒲+美人蕉”、其次为“芦竹+香蒲”或“芦苇+香蒲+美人蕉”;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种类首选为香蒲,其次为芦竹.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水体的生态净化运行实例,介绍了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新途径。同时统计多个水质指标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即净化前后的相关性)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的统计规律,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期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并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