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智能控制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工艺处理城市污泥,就发酵过程中匀翻对堆体温度和脱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原位测定并比较了发酵堆体匀翻前后的温度、风速、水汽通量和蒸发量.结果表明,匀翻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但对堆体脱水的影响不大.因此在污泥好氧生物发酵过程中,匀翻不宜过早过频,应以强制通风为主、匀翻为辅.  相似文献   

2.
采用智能控制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工艺处理城市污泥,就发酵过程中强制通风对发酵堆体温度与脱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原位测定了发酵堆体的温度、风速、水汽通量和蒸发量.结果表明,高温期和二次升温期是堆体的风速、水汽通量和日均蒸发量的峰值时期,强制通风有效调控了堆体温度、增大了堆体的水汽通量,是主导堆体水分蒸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ENS污泥堆肥工艺及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污泥堆肥的原理及特殊性,提出污泥堆肥的工艺理念.介绍了ENS污泥堆肥工艺及其应用.ENS堆肥工艺主要包括污泥微观混合预调理、静态条堆、柔和通风、氧温在线监测及通风抽风的智能化控制.其在污泥堆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工艺具有作业灵活简单、发酵周期短、脱水快、能耗低、臭气源头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污泥生物干化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动态条垛、静态条垛、动态仓式、静态仓式等形式污泥生物干化工艺的比较,得出动态仓式工艺符合当前中国污泥处置现状。进一步介绍了动态仓式工艺核心设备翻堆机,结合中国市场上主流翻堆机进行了性能对比,并对各自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层堆肥提高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研究了改变强制通风静态垛堆体的上、下层物料配比对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堆体下层的污泥比例并同时增加堆体上层的污泥比例,可明显改善堆肥的通风效果、促进堆体内部氧气的扩散、增加堆体的最低氧气浓度、加快堆体下层升温并带动堆体上层升温.当堆体上层的污泥和调理剂比例为1:0.5(体积比)、下层的为0.5:1(体积比)时,堆体的升温效果最为理想.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采用分层堆肥可明显提高堆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生物好氧发酵实现城市污水厂污泥生物减水试验研究表明,翻堆及通风方式等因素影响好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的变化,从而影响含水率的变化,在45℃~50℃中高温阶段,中、高温菌共存,污泥减水速率最大,为污泥生物减水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翻抛是城市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艺步骤。在不同的发酵阶段采用不同的翻抛策略,探讨翻抛对堆体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翻抛能消除堆体不同层次的温度梯度,有利于物料的均匀发酵。每次翻抛均会导致堆体温度下降,其中在高温期翻抛时温度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7.6℃;在升温期翻抛会降低堆体的最高温度、缩短高温历时;在降温期翻抛会加速物料冷却。为保证发酵效果,实现物料充分无害化,应避免频繁翻抛。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生物干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污泥生物干化技术利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生物能,配合强制通风促进水分的蒸发去除,从而实现污泥快速干化。干化过程受物料特性、堆体环境以及通风策略的影响,实时在线监测和反馈控制有利于提高生物干化效果。与热干化相比,生物干化具有投资低、设备运行稳定、能耗和运行成本低、产品用途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污泥好氧发酵上堆料含水率过高,会导致堆体孔隙率降低,阻碍堆体通风供氧。腐熟堆肥可配合锯末等调理剂降低上堆料含水率,调节堆体孔隙结构,改善通风供氧效果。研究了通过调节调理剂配比、增加返料用量降低污泥处理成本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上堆料含水率调为60%左右、污泥返料比为1∶0.32时,堆体脱水效果和有机物降解效率均较高,含水率和挥发性固体分别降低15.4%和10.1%,处理成本为83.2元/t湿污泥。上堆料含水率均约为62%时,堆体的脱水效果相差不大,但提高返料比例并减少锯末用量可有效降低污泥处理成本,由90元/t湿污泥降至62.8元/t湿污泥。上堆料含水率过高(为65%),脱水和VS降解效果均降低,分别为5.1%和5.8%。可知,通过提高返料比例可降低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介绍长乐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程采用的半开放式翻堆机好氧堆肥工艺。着重探讨污泥处置和除臭的工艺选择、好氧堆肥翻堆设备的选择和工艺流程,以及工艺设计、厂房结构、车间布局及主要工艺设备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