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主要经验国外近30年来水电建设的发展相当快,其主要经验有下列几点: (一)大中小型水电站都得到发展大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分布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大中小型水电站的布局。一般国家都从小水电站开始,随着用电需要的增长和水电建设技术的发展,中型和大型水电站逐步发展起来。西欧诸国和日本中小河流较多,所建中小型水电站也较多。据统计单站装机1~20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共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54~63%,1万千瓦以下的小型水电站共占4~15%。  相似文献   

2.
一、东北水电建设概况东北虽然是我国发展水电事业最早的地区,但在建国前建成的水电站,除中朝边境鸭绿江上两国共有的水丰水电站装机63万千瓦外,国内只有牡丹江上装机3.6万千瓦的镜泊湖水电站和第二松花江上施工未完的丰满水电站。丰满水电站当时只装了两台机组,能发13.4万千瓦。故东北  相似文献   

3.
罗马尼亚水电建设近况1983年底,罗马尼亚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在今后几个月里。将有以下几个水电站投入运行:塞列特河的加尔本尼水电站(2.95万千瓦)、塞贝希河的德拉盖纳-雷米蒂水电站(10万千瓦)、和苏加格水电站(15万千瓦),以及蒂斯曼尼水电站(10.6万千瓦)。在未来的几年里投入运行的还有里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已成立35年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水电建设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走上了现代化大规模建设的道路,进一步加速水能资源的开发进程,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旧中国水电建设的发展极为缓慢。自1912年修建第一座小水电站起,到1949年解放时,全国水电装机只有16.3万千瓦,年发电量只有7.1亿度。而到1983年底,全国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近9万座,总装机容量已达2,416万千瓦,年发电  相似文献   

5.
<正>"白鹤滩工程必将带动我国巨型水电站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世界水电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水电工程。"在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即将全面建设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接受记者采访,满怀期待地谈道。世界水电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白鹤滩水电站有哪些"过人之处"?郑守仁院士一一给我们做了分析。从装机规模看,白鹤滩水电站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超过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仅次于三峡电站的世界第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水力资源可开发量6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180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小水电站2014处、47.6万千瓦,在建22万千瓦,包括在建工程小水电开发率为38.7%.全省共建成31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目前有13个县正在实施"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发小水电资源,建设农村电气化,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的水电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就水电建设总的规模而言,水电装机容量已从解放前1949年的16万千瓦增长到1983年的2,416万千瓦。就单个电站的规模而言,在解放前自行设计施工的水电站,装机容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漫湾水电站即将投产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我国的水电建设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今年全国投产的大中型水电站的容量将超过300万千瓦,其中装机规模超过百万千瓦的大水电站就有五座,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五朵金花。  相似文献   

9.
建国36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85年底,全国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已达2,516万千瓦,比1949年的16.3万千瓦增长154倍,年发电量900多亿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经济的能源。但是,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电建设的速度还远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加快水电建设的速度,提高水电建设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水电建设努力的方向。1983年9月,胡耀邦同志对电力建设作了“一定要降低建设造价,选择最优方案,缩短建设周期”,做好“第二篇  相似文献   

10.
<正>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装备制造行业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超大容量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三峡工程建设初期,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只能有自主设计制造单机容量32万千瓦水电机组的能力,20多年时间,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从追赶、跟随到超越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1.
10月18日,中国水电四局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西宁市隆重举行。水电四局历经半个世纪艰辛发展,几代四局人肩负国家水电建设重任,踏浪江河,先后承担20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施工,独立或参建了50余座水电站的建设,总装机达2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电站建设发展很快,截止1981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100多万千瓦(未包括台湾省;其中500千瓦以上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1,82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65.5亿度,分别占全国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的30%和20%。这些  相似文献   

13.
水利是基础产业,水电是水利事业中最具活力又能养水的产业,积极发展水电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初步规划,今后10年水利部门要新增农村水电1800万千瓦;在农村水电供电地区,要新建初级农村电气化县500个。其中在“八五”期间,计划发展中型水电站95处475万千瓦,小水电站投产350万千瓦,新建初级农村电气化县200个;在“九五”期间规划建设中型水电站91处537万千瓦,小水电投产450万千瓦,新建初级农村电气化县300个。今后10年发展农村水电的任务十分艰巨,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政策,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笔者针对农村水电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农村水电投资体制的改革提出一些设想,供商讨。  相似文献   

14.
<正>从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到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再到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国产大型水电机组单机容量屡屡刷新世界纪录。我国水电装备的"三级跳",吹响了向乌东德、白鹤滩两座水电站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级迈进的"冲锋号"继三峡水电站之后,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日前全部投产发电,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 026万千瓦,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三峡水电站。紧接这两座水电站的投产,乌东德、白鹤滩两座水电站也已核准,设计装机容量之和超过2 000万千瓦。如果这两座水电站建成,将实现国家再  相似文献   

15.
正藏木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十一五"期间西藏重点开工建设的能源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西藏建成稳定、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木水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其建成投产实现了雅江干流水电建设的突破,实现了西藏电力发展由10万千瓦级中小型水电站到50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的重大跨越,实现了在高寒高原地区建设世界上海拔最高大型水电站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3月,沿着奔腾的雅砻江,穿过重重叠叠的山峦,走进四川大凉山深处,这里,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华东院联合设计施工的杨房沟水电站施工正如火如荼。杨房沟水电站,作为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项目,开辟了国内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的先河,被誉为“第二次鲁布革冲击”,是将引领我国水电建设改革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四大发电集团抢滩西藏水电华能拔头筹11月23日,华能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四川启动新一轮水电站建设五年投资或超万亿四川省日前发布了《关于推动我省水电科学开发的指导意见》,显示自2015年起的新一轮的水电站建设序幕即将开启。四川省的目标是:"到2015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700万~7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9000万~95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8.
1 广东省水电建设概况1.1 基本情况广东省水力资源藏量 10 73万kW ,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 6 6 6万kW ,其中小水电可开发容量 4 0 5万kW。全省的地方水电建设 (装机规模小于 2 .5万kW )是以兴建农村小型水电站起步的。它经历了试办、推广、发展、配套完善和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五个阶段。 50年代结合水利建设试办了一批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的小型水电站 ,低压就近供电 ,主要解决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用电。 6 0年代 ,随着一批水库和水轮泵站的兴建 ,小水电建设规模逐步增大 ,相继建成了一批以灌溉为主 ,结合发电的小型骨干水电站。 70年…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612.3万千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水能开发利用有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1年末,已建成各种类型水电站(厂)63座,总装机容量82.69万千瓦,其中水利系统管理的地方水电站(厂)61座,总装机容量18.09万千瓦,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分布于26个县(市、区)。 我国于1983年起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至今,黑龙江省已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4个,“十五”期间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至1975年全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共有3.5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42万亿度,约占世界可开发的水力能源的17%。其中,几个主要国家的水电装机容量:美国达6,628万千瓦;苏联达4,052万千瓦;加拿大达3,725万千瓦;日本达2,485万千瓦。过去建设水电站总是选择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