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国炎 《电视技术》2012,36(16):69-71,89
为了快速便捷地传输广播级摄像机的视音频信号,设计了基于无线公网的广播级视音频传输系统,对系统架构、硬件平台设计、软件实现的流程设计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搭建系统对其进行仿真及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案设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多家电视台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9):165-165
深圳市尊正数字视频有限公司致力于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中的专业数字视音频设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BIRTV展品有广播级和专业级的HD/SD—SDI传输、分配及音频嵌人解嵌、数字/模拟视音频转换设备;高清/标清节目实时转换器;以及主要应用于电视台和影视制作中的视频信号监视、节目审查、影视节目制作等专业领域的全系列各...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应急抢险现场和施工可视化管控,需要将视频实时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输电线路视频传输终端内置无线传输功能和高清视频采集编码,实现对输电线路现场应急抢险进行实时音视频采集和无线宽带传输,远程数据传输通过IPSTAR卫星通信终端,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IP数据通信,上传实时视音频和数据等,并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远程监控、远程控制、远程指挥调度和异地协同工作,实现双向交互通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视频压缩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选择了宽带无线本地接入(WWLA),简单描述了无线局域网、本地多点无线接入技术(LMDS)、WATM、WCDMA接入技术、混合接入技术以及运动图像的实时压缩处理方式。通过对各种无线接入模式和图像压缩模式的简单介绍,结合国内外最新设备研究和生产现状,通过工程组网设计建立无线接入系统,实现压缩图像在无线局域网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5.
基于MSTP以太网专线进行远程视音频传输,是一种结构简单、线路便宜、容易搭建的传输系统.由于MSTP以太网专线的独特设计,点到点的透传方式,容易实现对用户MAC帧点到点的透传,在线路上能独享带宽,业务延迟小,且和其它业务完全隔离,安全性高,这种业务适合广播级视音频信号远程传输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峻  戴静 《电视技术》2012,36(16):87-89
建立对等网,利用数字矩阵和视音频压缩技术,实现广播级标清电视信号的低成本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利用FTP技术,搭建节目异地传输和交换平台,为县级台的非线性节目后期编辑制作以及素材交换提供了低成本、较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Fly-away系统是一个小型化、结构紧凑、设备先进的车载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小型高度集成化的便携卫星传输系统和广播级标清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器设备、基于IP传输的话音及数据设备。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终端用户数量不断扩大,新业务不断涌现,应急通信工作对卫星通信系统与Internet的结合提出了急切的需求。根据目前应急卫星通信市场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Fly-away及现有设备利用率,内蒙古自治区机动通信局机动通信中心对该系统及Ku频段车载卫星车进行了技术创新改造,使Fly-away与Ku频段车载卫星车同时具备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为任何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的功能,将来甚至能够以WiFi方式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使该系统具备无线宽带应急能力。这一创新在节约成本、扩大设备应用范围的同时,提升了联通品牌的社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视技术》2002,(8):126-126
FVS是北大方正总结多年从事硬盘播出系统研制、开发经验,在吸取目前市场上多种视频服务器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用户需求.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广播级视频服务器。FVS服务器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广播级图像质量于一身,具有灵活的互操作和高效率的特性,并具备强大的视音频网络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9.
戎玲  陈代强  兰世勇 《电视技术》2011,35(24):84-87
应急无线视音频传输指挥系统是应急指挥、紧急救援、出现恐怖事件和通信网故障时,能临时、机动地提供应急服务的通信系统.结合公安部正在报批中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以及福建省正在进行的全省应急无线视音频指挥网系统建设工作开展的经验,较系统地讨论了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向混合业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接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同时存在的混合背景下,非实时业务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自适应侦听和睡眠的动态接入机制。网络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时所需的能量很低,节约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平均能量消耗;但是,过长的睡眠时间可能使得网络节点错失传输机会。因此,根据信道的使用情况,合理地设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睡眠时间,能够在网络能量消耗和传输效率之间进行调整,从而最大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传输效率。首先,利用连续时间 Markov 方法对问题进行建模,并利用基于摄动分析理论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获得求解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优睡眠时间梯度算法。最后通过理论结果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对比,验证了推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箔条和箔片的性能特性及其应用和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显裕 《雷达与对抗》1999,(3):10-17,56
从箔条和箔片用于干扰雷达测和扰乱、迷惑、转移或者引诱进攻出发,详细论述箔条、箔条云及箔片、箔片云的雷达散射截面、带度、平移速度、下降速度及转动等情况,空间和时间我、水平和垂直极化性能、多普勒频移效应以及频谱展宽特性等,通过箔条和箔片有效成火控雷达实例,提出对抗火控雷达的三个重要因素及其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兴学料不断增加,知识总量不断增长,迫使本科教育不断向着基础化方向发展,基础课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已是电气类各专业的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基础课程要从根本上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本文提出了电气类专业“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试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姜辉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0):185-188
在日本电视广播的发展过程中,电视信号技术、电视节目转播技术、发射机技术以及天线技术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技术在长达60多年的模拟电视广播中被大量的开发、使用,尤其是射频相关技术为日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主要介绍了日本电视广播中该相关技术的发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压电/电致伸缩材料及驱动器的新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压电/电致伸缩驱动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驱动器,文章概括总结了几种压电/电致伸缩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同时还介绍了几种新型驱动模式和超声电机的研究动态,并对压电/电致伸缩驱动器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吴洁 《电子质量》2010,(4):15-17
文章介绍了针对特定电压变化特性的被测设备的、简单的、低成本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解析测量法,并将实际解析法测量计算结果与直接测量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符合标准规定的容差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广成 《世界电信》2001,14(1):21-25
目前所谓的全光网络一般指基于DWDM传送技术的光传送网络(OTN)。由于OTN的节点采用OADM和OXC技术,为解决目前点到点的DWDM技术在应用中不能实现灵活组网和当网络失效时不能有效进行保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使得OTN具有传输容量大、组网灵活、网络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重构性、易于升级等特点,可透明传输具有代码格式的不同速率等级的用户数字信号,能够同时适应用户信号种类用服务种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我院在信号与系统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五维一体化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推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变革,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同类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需求,移动通信与网络需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全网能耗,因此需要研究使用更少的能量传递更多信息(SMILE, send more information bits with less energy)的理论与技术。为了应对该挑战,仅靠无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和硬件实现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从能量的“节流”和“开源”2个维度展开,并针对日益增长的计算能耗给出解决方案。具体地,通过引入超蜂窝网络架构实现网络的柔性覆盖与弹性接入,使业务基站和边缘服务器在业务量较低时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能量的浪费(即“节流”)。同时,大量引入可再生绿色能源(即“开源”),通过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智能适配,大幅降低电网的能耗。进一步地,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通信与计算资源的高能效协同,以及移动智能体的分布式计算与协同等手段,实现绿色计算与人工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电5G未来建设的发展,结合当前传输和架构研究和测试的需求,提出搭建广电5G传输研究测试平台的意义,并对平台进行构建,最后对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给网络带来了卓越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为了给新型SDN技术与应用提供大规模可行性验证试验床与试点部署平台,提出了依托于CERNET的层次化跨区域SDN 异地验证示范网络试验系统的总体架构,建设了9个城市、13个节点的SDN验证示范核心网与包含3个数据中心的接入网,并对基于SDN的vCPE智能专线业务、IPv4/IPv6过渡技术、流量监控调度应用和数据中心应用进行验证与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