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钛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功率超声,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分散到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体系内,然后与聚醚多元醇聚合制得了纳米二氧化钛增强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SEM分析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均匀分散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在较低添加量时纳米二氧化钛对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有一定提高,但会引起PAPI粘度迅速增加,从而导致发泡反应困难,当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形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及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制直径为30 nm~40 nm,长径比10~15的针形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后,将其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的改性研究中,考察了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填充的PVC相比,纳米碳酸钙填充量为2.69%(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7%、11.3%和33.7%。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与PVC之间的界面作用与未改性碳酸钙相比有所减弱。扫描电镜照片(SEM)显示,添加了改性针形碳酸钙的聚氯乙烯断裂为韧性断裂,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拉丝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面磨痕的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在磨损表面纳米粒子的形态与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粒子混合物的最佳添加量为: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总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0.6%,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还表明,润滑油中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优良摩擦学性能与纳米粒子在表面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光  邓安仲 《材料保护》2017,(12):1-4,58
为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纳米二氧化硅-苯丙复合涂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用St9ber法制备二氧化硅粉体,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其表面修饰后与苯丙乳液共混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分别为0、1%、2%、3%和4%的涂层,分析涂层微观形貌、紫外吸收性、附着力、硬度、疏水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可提高涂层综合性能,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为3%时,涂层综合性能最好,此时涂层的紫外吸收比可达0.823,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3 H,接触角为88.5°,分别比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涂层提高10.92%、1个等级、2个等级和28.3°。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出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薄膜,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对复合薄膜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在聚乙烯醇薄膜中分散均匀,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加入可使聚乙烯醇薄膜的熔融温度降低10℃左右,热分解温度提高30℃,断裂伸长率提高为原来的142%,耐水性提高为原来的2.4倍,且当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添加量在0.3%以上时,聚乙烯醇薄膜材料在200 nm~280 nm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透过率均为零。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碳化法制备不同形貌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并用TEM、SEM、XRD和IR等先进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醇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的加入对纳米碳酸钙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醇接枝聚甲基丙烯酸能够促进碳酸钙的晶体成核,抑制晶体生长,从而可对产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有效调控。添加量为2.24%(质量分数,下同)时,生成了粒径约为20~50nm的立方状纳米碳酸钙;添加量为3.36%及以上时,生成了不同粒径的棒状纳米碳酸钙。分析了立方状和棒状纳米碳酸钙的形成机理,发现这可能与PMAA-DDT的分子结构与形状有关。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纳米碳酸钙形态的影响,发现在较高温度下碳酸钙粒径增大,团聚严重,升高反应温度不利于控制纳米碳酸钙形貌,95℃时出现文石相碳酸钙。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纳米碳酸钙和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添加剂加入润滑油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观察分析磨损钢球表面的磨痕形貌、化学元素和纳米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混合粒子的最佳添加量为:总添加量Wt(CaCO3 Cu)%=0.6%,WtCaCO3%:WtCu%=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抗磨、减摩性能.研究表明,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与纳米粒子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增强硅橡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原位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增强硅橡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Payne 效应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在硅橡胶中的分散特性; 用DSC 分析了复合体系的低温结晶行为; 考察了填料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修饰后纳米颗粒表面非极性有机基团的存在和表面能的降低, 无须加入分散剂, 纳米颗粒就能在硅橡胶中有较好的分散; 在各自最优添加量时, DNS-3 链状纳米二氧化硅增强的硅橡胶相对于气相法二氧化硅增强的硅橡胶在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上有显著提高; DNS-2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性能与气相法二氧化硅的相当, 但前者混炼胶黏度较小, 有较好的加工性。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热压工艺,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纳米二氧化硅能提高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略微降低阻燃性能。本实验的优化工艺按其对实验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脲醛胶施加量10%(质量分数,下同),纳米二氧化硅施加量4%,热压温度(160±5)℃,阻燃剂施加量1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实现了高浓度硅溶胶、纳米二氧化硅分别与聚丙烯(PP)的熔融共混,制备了PP/高浓度硅溶胶和PP/纳米Si O2的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及力学性能测试分别分析了高浓度硅溶胶及纳米Si O2粉体的含量对PP结晶性能、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Si O2粉体相比,高浓度硅溶胶更加纯净,与PP共混不会引入杂质,且在PP中分散更均匀。高浓度硅溶胶与纳米Si O2粉体的加入,都能提高PP的拉伸、弯曲和缺口冲击强度,并使PP的结晶度增大和结晶温度升高,但高浓度硅溶胶改性PP优于纳米Si O2粉体。当高浓度硅溶胶添加量为3%时,PP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最大值,为4.49 k J/m2,纳米Si O2添加量为3%时,PP的缺口冲击强度达最大值,为4.43 k J/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纳米科技的沿革,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并就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纳米科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涂料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详细介绍了纳米粒子在耐老化、抗静电、隐身、抗菌杀菌等涂料中的原理和应用 ,指出了纳米涂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我国纳米涂料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纳米陶瓷,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陶瓷材料的利用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陶瓷的研究动态,介绍了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表征,以及纳米陶瓷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分子自组装聚合技术制备了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甲基丙烯酸聚酯纳米乳液,对聚合物的粒径用透射电镜(CENT)方法进行了测量,其粒径为100 nm。试验结果表明,用它制成了水性嵌段型纳米结构外墙漆,其耐洗刷性等性能有很大提高,可以达到10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分子自组装聚合技术制备了丙烯酸环氧聚酯纳米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它制成了水性嵌段型纳米结构工业漆,试验结果表明,其附着力及防腐性能有很大提高,可以替代相应的传统油漆产品。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各种制备纳米CeO2的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述,其中包括:固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喷雾法、气相法。介绍了纳米CeO2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7.
纳米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概况,总结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一种新的角度开展了零维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探索,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零维纳米材料改性沥青可使沥青性能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工艺和经济上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了改性沥青纳米复合材料今后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催化研究领域,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高效催化剂。由于纳米材料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因而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目前,催化研究工作者已在纳米催化剂的应用和开发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本文仅就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一些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9.
崔岩  钱久娟  邹家平 《功能材料》2011,42(5):888-889,893
阐述了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分子自组装聚合技术制备了水性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丙烯酸环氧聚酯纳米乳液,对聚合物的粒径用透射电镜(TEM)方法进行了测量,其粒径<100nm.试验结果表明,用它制成了水性纳米结构工业漆,其耐腐蚀性等性能有很大提高,耐盐雾性可以达到500h以上.  相似文献   

20.
张文丽  赵英娜 《材料导报》2005,19(9):118-120
依据玻璃分相原理设计了制备负载型纳米氧化物的新方法:熔融-分相法.以Na2O-B2O3-SiO2玻璃系统为基本组成,引入一定量的TiO2(SnO2),在高温下熔融、淬冷,经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制备了负载于富硅多孔载体的纳米TiO2(SnO2)材料.结果表明,得到的晶体尺寸和载体的孔径尺度均小于100 nm;负载型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负载型纳米SnO2对CO具有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