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期我们聊了录音工作中类似扩音和小型演出情形下,如何选择话筒。这一期我将接着聊一下仅仅录音而不考虑扩声的情形下,怎样选择话筒。  相似文献   

2.
吴寅 《音响技术》2002,(6):23-25
在录音工艺中,拾音是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录音师来说,话筒就象画家手中的笔一样重要。对录音话筒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可能朋友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有许多堪称发烧天碟的唱片都是采用了电子管话筒进行录音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专业录音领域,怎么又用上了这种可以说是复古的设计呢?这似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背道而驰。可是听过这些唱片后确实体会到了其中那种温暖的感觉,就连理论书籍上一直宣称的噪声大的缺点也压根儿听不大出。其实对于电子管与晶体管以及模拟与数字之争,我一直认为这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环绕声录音话筒的发展趋势,并着重讨论了MS制式录音。  相似文献   

4.
《音响技术》2012,(5):75-75
森海塞尔发布了MKH录音室话筒家族中的最新成员MKH8090宽心形指向话筒,螺纹式的附加模块可供选择,能把这支话筒转换为一支数字式AES42话筒。这种RF电容话筒非常适合担当主录音话筒和点录音话筒的角色,尤其适合管弦乐的录音。MKH8000系列话筒包括:MKH8020全指向、MKH8040心形、  相似文献   

5.
张杰 《音响技术》2000,(5):10-11
一件好的录音作品 ,当然是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本文以近年来国际音频界推崇的“高档模拟调音台 数字音频工作站”模式用于同期分轨多话筒录音的实例 ,从技术的视角来探讨获得良好录音音响效果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家知道 ,当用主话筒方式 (一对立体声话筒为主 ,加有若干辅助话筒 )同期录制大乐队时 ,乐队的层次、深度与方位主要是依据每一成员与主话筒间的关系来确定的。当不用或不宜用主话筒方式而只用多话筒方式 (话筒无主、辅之分 )来录制时 ,乐队成员间相互的层次与距离关系 ,在传统的模拟设备情况下 ,若不结合使用音频工作站 ,在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陶 《音响技术》2011,(3):17-18
结合话筒的静态指标和主观听感,分析了大振膜电容话筒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机理;并结合对录音的认识,阐述了大振膜电容话筒在数字录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录音的进修,我们都希望尽量好地记录下声音,并且综合考虑声场、层次、声相等多相因素,尤其是立体声的录音方式下(包括在环绕声录音的方式下),录音的制式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了解了录音的声学环境,录音设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节目类型和话筒特性,如何选配和使用话筒。  相似文献   

9.
同期录音无线话筒的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探讨,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一方面专业人员深知无线话筒的缺点,另一方面面对许多特殊的场景、景别、场面调度、演员个案等,又无法回避无线话筒的使用。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港台二、三流制作人员对大陆电视剧制作市场的渗入,甚至使无线话筒的使用由原来的辅助拾音位置变成了主要拾音方式。对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件很郁闷的事,感觉就象被多层衣服包裹着的无线话筒发出的声音。但既然无法逃避,我们能做的便只有面对。  相似文献   

10.
录音棚的基本架构——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录音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 《音响技术》2009,(8):21-25
录音师这个职业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可以说是入门容易,深造难。录音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动听的音乐必须通过高超的录音技术才能完美地记录与重放;高超的录音技术也只有通过动听的音乐才得以体现。一个好的录音师,既要懂得音响硬件原理、软件及相关插件、话筒的摆位、  相似文献   

11.
漫谈USB话筒     
孙旭 《音响技术》2011,(3):14-16
USB话筒与传统话筒相比,在结构上,增加了模数转换器,将XLR接口换成了USB接口;在性能上,与传统专业话筒还是有差距的,更适合个人录音、播客、网络歌手等群体使用.对于传统话筒,接上USB信号转接器就可以变为USB话筒使用.  相似文献   

12.
《音响技术》2012,(5):75
森海塞尔发布了MKH录音室话筒家族中的最新成员MKH8090宽心形指向话筒,螺纹式的附加模块可供选择,能把这支话筒转换为一支数字式AES42话筒。这种RF电容话筒非常适合担当主录音话筒和点录音话筒的角色,尤其适合管弦乐的录音。MKH8000系列话筒包括:MKH8020全指向、MKH  相似文献   

13.
雷庆胜 《音响技术》2006,(11):51-53
要控制好语言录音环节,正确的话筒选择、话筒摆位,以及录音过程中电平的调控和声音平衡等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录音师来说,在音乐厅对音乐会进行现场录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在音乐厅录音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可供参考的资料少得可怜,这对于录音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音响技术》2011,(4):17-17
总部位于英国的sE Electronics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话筒制造厂商,现已成为英国占有率第一的大振膜电容话筒。sE话筒的创始人是一位著名的中国音乐家,因为市场上的话筒无法满足他在录音和现场试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音响技术》2009,(7):74-74
舒尔在PALM EXPO2009展会推出3款最新录音产品——PG27USB、PG42USB侧向拾音电容话筒以及X2u(XLR—to—USB)信号转换器(XLR卡依接头是话筒的标准接头),从而将其世界一流的传统话筒产品扩展到数字录音市场。近年来,大多数人并不仅限于听音乐,消费者们喜欢自己动手录下美妙的音符,用户自创内容正爆炸式地增长。因此,铺天盖地的低成本数字媒体制作方,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个话筒,就可能成为明日之星,  相似文献   

17.
张耀 《音响技术》2006,(7):36-37
广播录音和实况录音有着各自不同的录音环境、拾音条件、听音环境等,因此,在录音时必须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以及艺术再创作。拾音环境声学特性的比较广播文艺节目录音有固定的录音播音室,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的要求,广电总局早已有部颁标准(GYJ26—86),其中对于建筑容积(长宽高)、隔声控噪、混响时间、频响曲线等均有具体表述。这就意味着,录音师静场录音的拾音环境也是比较固定的,对其声学特性也是相对较好的。所以录音师了解自己工作的声学环境,工作起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实况演出的地点多种多样,从小型厅堂到大、…  相似文献   

18.
《音响技术》2008,(12):18-18
2008年10月16日,Sennheiser公司在北京金都假日饭店举行了“录音史上的新时代”数字话筒技术研讨会。来自德国Sennheiser的高级工程师带来了Sennheiser多年研究的宝贵成果——基于28bit数字化转换器技术的新一代数字化话筒。  相似文献   

19.
徐恩慧 《音响技术》2009,(12):37-40
给出了同期录音的特点,对录音师的要求,适用范围以及与多轨录音方法相比的不同,详细介绍了同期录音的拾音技术,并以交响音乐会的录音实例加阐述。  相似文献   

20.
张建永  肖涛 《音响技术》2009,(11):44-44,48
一个好的录音作品,首先取决于原作品,然后是录音师加主持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或许有人认为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录音师,然而笔者以为再高明的录音师没有好的作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有了好的作品只是一个基石,要靠录音师来细细的雕凿,靠主持人去细细地品味。好的作品要靠录音师和主持人在深刻领悟作品的前提下,采用录音技巧,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