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Kademlia算法的P2P语音通信模型。通话语音采用G.729压缩,寻址采用基于Kademlia算法的P2P协议,结合NAT穿越技术,实现了无需语音服务器的端到端语音传输。通过Kademlia发布和搜索,实现P2P语音通信用户的分布式维护。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提出的P2P语音通信模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P2P应用技术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众所周知,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因此,P2P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从最初的即时通信软件ICQ到现行的SKYPE.P2P的应用技术有了传统意义上三代的改进和发展.以下我将简单的对P2P应用和发展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P2P网络技术对网络通信中的语音通信带来的影响,并结合P2P网络传输工作流程与数据包结构的特点分析了P2P网络传输语音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P2P文件下载和P2P语音通信的崛起,P2P成为互联网应用最大的热点之一.P2P成功的根本在于建立了新的计算模型.本文从P2P计算模型入手,通过分析P2P计算模型和互联网的同构性,指出P2P计算的核心优势和目前存在的缺点,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P2P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丰林  刘琚 《电子学报》2011,39(4):919-927
P2P网络流媒体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覆盖网络拓扑结构,对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作了全面的归类总结,深入介绍和分析了覆盖网络构建、数据块调度策略等P2P流媒体核心技术,并概要讨论视频编码、网络编码、覆盖网络拓扑优化、安全与激励机制等P2P流媒体相关增强技术.对典型P2P流媒体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路志学  马皓  宋维佳  杨加  张蓓 《通信学报》2006,27(Z1):241-245
实现了对当前几种流行的P2P系统进行测量的技术,并应用于实际测量中.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得到P2P系统的网络拓扑、资源、流量等特征分布.设计完成了统一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应用不同的可视化手段将不同的P2P测量信息表现出来.管理者可通过可视化界面便捷、直观地了解P2P系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P2P流量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P2P(peer-to-peer)技术的应用类型、用户规模和网络流量均呈爆发式增长,但P2P应用的兴起,也打破了网络运营商原有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P2P流量,业界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主要包括:一是通过DPI(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进行流量识别和管控,二是进行流量本地化的优化,其中P2P缓存与Peer选择优化是两个主要方向.基于对上述技术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将P2P缓存技术与Peer选择优化技术相结合的P2P承载架构,并以此承载架构为基础,对用户的管理、认证、计费、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电信级的P2P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8.
P2P技术在短短几年之内经历了从初生到成熟再到大规模普及的飞速发展,其为广大互联网网民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和高速的体验,然而面对P2P带来的侵犯版权、信誉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P4P技术的出现似乎带来一些生机。本文从当前P2P技术的基本情况、面临难题谈起,介绍了P4P技术的原理,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吴亮 《电信快报》2010,(5):44-48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P2P(对等网络)技术与SIP(会话初始化协议)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P2P技术和SIP协议,随后研究怎样将P2P架构与SIP系统进行融合,重点讨论了P2P-SIP的实现过程,包括P2P-SIP终端如何使用SIP协议携带P2P消息实现节点的发现、加入、离开和用户注册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P2P搜索技术是P2P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文中介绍了一个基于P2P结构化覆盖网络的分布式搜索引擎的架构和实现.该搜索引擎采用了三层架构,良好的层次架构减少了搜索引擎核心算法与P2P覆盖网络协议和具体应用间的依赖,使得搜索引擎可以移植到不同的P2P结构化覆盖网络之上.由于P2P搜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所以该搜索引擎使用了一些优化算法,它们不仅减少搜索过程带来的带宽消耗,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1.
P2P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2P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文件分发软件、语音服务软件、流媒体软件。目前P2P应用种类多、形式多样,没有统一的网络协议标准,其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P2P应用已占运营商业务总量的60%~80%,P2P应用所产生的流量具有分布非均衡、上下行流量对称、流量隐蔽、数据集中等特性。在P2P技术的发展道路上,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版权问题一直是P2P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技术层面支持合法文件的分发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安全问题也是P2P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在P2P网络中实现数据存取安全、路由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和身份管理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果能够实现P2P应用之间的统一资源定位,统一路由,使得P2P技术有一个统一开发标准,那么就能够融合P2P技术,提升P2P应用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2.
全业务运营是电信市场继语音和宽带接入服务之后的下一个增长点,而基于IP的融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语音服务则是全业务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现有VoIP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环境下VoIP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双层重叠网架构的P2PSIP架构,并阐述了新型架构的优点及双层重叠网之间的通信机制。新型架构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和用户节点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满足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环境下VoIP对带宽、网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 letter proposes a three-layer manageable media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archi- tecture called MSPnet, which is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1] and Peer to Peer (SIP P2P) technology. MSPnet performs application-level structured DHT routing and resource location among domains and unstructured ones in domain. Except for media distribution, it can be used to support a variety of P2P applications, including video broadcasting, video on demand, VoIP, etc. MSPnet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namely, the signal control layer, the management layer, and the media transportation layer. The MSPnet prototype consists of the SIP server, the management server, the media server, and the node User Agent (UA). Results from a prototype experiment in a large-scale Internet environment show that MSPnet is feasible, scalable and manageable.  相似文献   

14.
廖小成  龙昭华  杨令 《通信技术》2007,40(11):208-210,21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应用增长迅速,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技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P2P(PeertoPeer)重叠网的应用;能够将VoIP技术与P2P结合无疑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尝试.文中在分析了现有P2P通信机制的基础上,选用Chord协议并结合SIP协议实现一种基于P2P模式的VoIP系统.  相似文献   

15.
Group communications (real‐time and non‐real‐time) refer to one‐to‐many or many‐to‐many communications. On the one hand, multicast is considered as an appropriate solution for supporting group communication‐oriented applications (we distinguish IP network multicast from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On the other hand, peer‐to‐peer model tends to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supporting today Internet applications (e.g. P2P IPTV, P2P VoIP, etc.). In this context, P2P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interest in the recent years. This is mainly due to its properties that also make P2P well adapted to today social network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GPM (Generic P2P Multicast): a novel generic and scalable approach, that optimizes multicast tree depth in P2P networks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and contributes to control the network overlay latency. For multicast tree construction, the approach we propose is based on a distributed algorithm using a specific data structures (adjacency and forwarding matrixes). GPM model inherits from P2P attributes such as scalability, flexibility and fault tolerance,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one‐to‐many and many‐to‐many type of applications. We also give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purposes while considering some main existing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protocol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协作系统存在固有的缺陷:系统可靠性和扩展性差,不能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P2P系统不但架构灵活,有高可扩展性,而且能充分利用计算和网络资源。文章分析了协同工作系统采用P2P架构所具有的优点,并提出一个用于协同工作系统的分组P2P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集中式的网络资源本体解决了传统的基于资源属性的精确匹配方法的扩展性,但不适合具有分布式特性的P2P网络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本体的P2P网络资源匹配模型。在该模型中,全局本体由各个节点的独立的本地网络资源本体构成,网络资源匹配操作完全分布式地由节点自主控制,解决了集中式的网络资源本体的可扩展性问题,更适合P2P网络的资源匹配。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华 《中国有线电视》2006,(12):1142-1144
IPTV是基于宽带高速IP网的流媒体服务,提出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IPTV系统,从而克服了现在IPTV系统的“瓶颈”问题,对P2P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VoIP系统中NAT穿越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啸  周渊平 《通信技术》2010,43(11):105-107
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的VoIP系统在Internet上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在目前的实际网络环境中,由于大量NAT设备的存在,使对等网络(P2P,Peer to Peer)之间的呼叫和数据通信难以实现。分析了四种NAT的类型特点,介绍了现有的NAT穿越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STUN与TURN方式相结合的实现各种NAT穿越的VoIP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对SIP信令采用可靠的TCP传输方式,对流媒体数据采取最大交付的UDP传输方式。经过校园网内部之间的网络环境测试,该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接通率。  相似文献   

20.
P2P发展现状与运营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2P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对电信业务和运营造成了巨大冲击。运营商需精细化管道运营,发展特色P2P业务,遵循互联网业务的规律,结合在网络、资源、用户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可管理可运营的P2P解决方案,使用户获得更好的P2P业务体验。中兴通讯可运营可管理的P2P解决方案,可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进行鉴权和计费,利用现网得到广泛使用的宽带业务管理平台进行开发,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