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坚  杨坤  张汉龙 《建筑结构》2022,(17):78-84
东西汇连体双塔的塔楼高度分别为119、167.3m,高位连接体跨度约70m,塔楼与塔楼之间及塔楼与连接体之间的主抗侧力角度均有夹角,为高位大跨度斜交连体超限结构。主体双塔分别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连接体为钢桁架体系。根据结构的超限情况合理选取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详细论述了连接体对两塔楼动力特性的影响,对超长钢结构连接体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抗连续倒塌分析、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施工模拟分析并且介绍了连接体关键节点的设计。根据结构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良好,结构能实现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河 《建筑结构》2017,(5):43-49
万华化学研究中心上海基地建设项目为6塔连体复杂高层建筑。各单体存在体型复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和侧向刚度不规则等多项超限内容,各塔楼之间在不同楼层由高空连廊搭接,连廊采用弱连接形式,塔楼裙房以上整体外挑尺寸最远端为13.5m,大悬挑部分采用钢拉杆悬挂结构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超限情况,确定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对各塔楼进行小震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钢拉杆悬挂结构及连廊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性能状况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多塔楼复杂结构采用多塔楼专用计算程序(MTBSA)与单塔计算程序(TBSA)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对转换桁架作为一种转换层的结构型式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转换桁架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国彦  杨勇  陈彬磊 《建筑结构》2019,49(21):77-79,42
塔裙一体结构地震响应研究对于塔裙方案抗震分缝策略、塔楼抗震设计方法有重大意义。以塔裙一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从裙房刚度和裙房塔楼楼层质量比两个因素入手,详细分析了裙房刚度和裙塔楼层质量比对于塔楼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裙房刚度和裙塔楼层质量比对于塔楼地震响应影响十分明显;结构抗侧刚度除了与结构布置自身相关以外,与楼层质量分布也具有相关性。对于塔裙一体结构而言,塔楼的抗震设计十分关键,需要采取塔楼单独计算和塔裙一体计算包络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部分弱连接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地震仿真分析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楼面结构存在部分弱连接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的工程背景,进行了多个分析模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研究了结构的扭转效应.研究表明:(1)结构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为塔楼底部以及裙房收进位置上部楼层的竖向构件、连接部位的塔楼和周边裙房楼板、弱连接处等;(2)部分楼面弱连接大底盘结构和普通大底盘结构不同位置的扭转角的大小和规律基本一致,应采用与普通大底盘塔楼结构相同的偏置率计算方法;(3)针对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的结构布置、抗震设计建议等进行了总结与完善,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及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处高烈度区的昆明华润万象城由1栋高296.9m超高层办公塔楼(T1塔楼)、1栋高192.3m超高层公寓塔楼(T2塔楼)和6层商业裙房组成,T1塔楼及裙房均采用减震技术。基于最优原则,从整体结构到构件层面进行了一系列选型以确定结构设计方案:对比不同防震缝的布置方式,对T1塔楼结构体系、加强层伸臂桁架与加强层环桁架、外框柱、荷载、楼面梁等进行详细分析及选型;对T2塔楼结构体系、钢斜撑及加强层、外框柱转换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及选型。同时对高烈度区大高宽比的超高层结构的基础设计、剪力墙设计、内嵌钢斜撑搭接块设计等进行专项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加强措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刚度与强度,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工程安全性、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上海某复杂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塔楼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和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等四项一般规则性超限。首先对塔楼进行了弹性分析;然后针对超限情况,进行了结构专项设计,对转换桁架采用了性能化设计。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转换桁架和转换梁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项目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包含T3、T5两栋高层办公塔楼,两栋塔楼的体型、高度、振动周期存在明显差异。两栋塔楼通过位于2~3层的低区连桥和位于10~12层的高区连桥连接。为了确保连桥设计得合理、规范、安全,对连桥进行了专项设计,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从连桥结构形式的选取、连桥支座连接形式对塔楼的影响、滑动支座滑移量求解、连桥舒适度分析等方面对连桥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桥与高度及质量相对较小塔楼采用滑动支座连接,与高度及质量相对较大塔楼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比较适用于连桥两端塔楼高度、体型、振动周期显著不同的结构,并且不需要通过连桥来整合两栋塔楼共同形成抗侧刚度的结构。此种连接方式既有利于解决连桥构件截面尺寸、变形、舒适度的控制等问题,又能避免出现多塔“复杂连接”设计,并且基本上不增加塔楼的设计难度及成本。  相似文献   

9.
山东平安金融中心塔楼建筑高度360m,地上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钢框架梁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并布置3道加强层。塔楼中区外框柱均倾斜布置以满足建筑外立面的变化。塔楼为超高、超限结构,风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及风洞试验结果包络设计。采用ETABS和YJK两种软件对主塔楼结构进行弹性分析,并采用LS-DYNA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塔楼各项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及超限审查要求,并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塔楼整体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高玉斌  周定 《建筑结构》2012,(6):73-76,46
广州天河城东塔楼位于天河区CBD核心,1996年施工完成地上层1后停工。2002年根据调整后的建筑方案重新进行结构设计,新设计的塔楼共45层,高184.2m,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结构,对桩基础进行了复核后设计成桩筏基础,并对地下室结构进行了补强。还介绍了东塔楼上部结构布置及选型、高位转换梁、结构超限所采用的结构措施以及超长结构浇筑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合肥财富广场二期B栋塔楼的结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塔楼上部的连体结构在常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某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塔楼,为超B级高度建筑,高宽比7.21.为减轻自重并增加结构抗侧刚度,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环带桁架+伸臂桁架组成的结构体系.采用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塔楼的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筛选地震波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分析及抗震性能化设计;针对结构特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采取加强措...  相似文献   

13.
本大厦两栋超高层塔楼由3道连体在塔楼弱轴方向相连,相连楼面达15层,使两栋塔楼形成整体共同抵抗外力作用,设计时按一个结构整体考虑。要实现此设计原则,相关连体层桁架的协调作用成为关键。本文首先介绍整体分析中结构的整体行为,然后考察连体桁架的行为,说明此设计原则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高度为41.065m,由两座塔楼及裙房组成,塔楼在7~9层处由连廊连成一体。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7~9层连体结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对连体、连廊方案进行了比选,介绍了关键节点的设计,并采用YJK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和舒适度分析,结果表明,连体结构体系能够满足承载力、抗侧力、变形和舒适度的要求。对2#楼南侧两侧悬挑的钢桁架连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设平面外斜撑能显著改善钢结构连廊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5.
六、多塔结构(一)《高规》中的有关规定1、关于结构布置,规定多塔楼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有效抗震措施。2、关于底盘  相似文献   

16.
卢玲  梁金桐  朱立刚 《建筑结构》2012,(10):7-12,40
韩国首尔龙山国际金融中心奢华住宅"云朵"项目R4a,为两栋高度分别为243m和263m的塔楼,两栋塔楼在148~183m处由7层高"云朵"相连,两塔楼相距32m。"云朵"形态不规则,内部开洞区域较大,局部悬挑达到32m,结构体系复杂。且高空"云朵"将两塔楼相连改变了两塔楼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特性。如何处理塔楼和"云朵"的刚度关系以及如何设计高空"云朵"是本项目的关键内容。对高空"云朵"的结构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同时介绍了两个塔楼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结合某高层建筑采用高位转换为实例,该塔楼为B级高度、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超限高层建筑,将针对该塔楼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层建筑中采用高位转换的抗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成都睿东中心项目主塔楼高189.85m,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柱+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存在超高、楼板不连续等超限和复杂因素。本文简要介绍该结构工程的基础设计、结构体系、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主塔楼整体结构及关键构件设计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及具体分析方法,并对结构的重点部位给出了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了该项目中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上部塔楼计算模型的确定;塔楼间差异沉降的处理以及地下室设计等。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反应控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控制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但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控制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的主要方法进行解说和讨论:限制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每个楼层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与该层平均位移和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位移比)以及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t与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l之比值(周期比);分析位移比、周期比和偏心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计算偶然偏心影响和控制位移比、周期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单塔楼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提出了控制扭转效应的设计建议:对上部无刚性连接的多塔楼结构,宜将各塔楼及裙房由裙房顶板处切开分别计算各自周期比;对上部有刚性连接的多塔楼结构,应采用整体结构模型计算并验算整体扭转和平动的周期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