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叙事研究中对"故事"与"情节"作了区分,故事强调时间关系,情节却将时间关系打乱,重新进行组织;故事是一种顺序的渐进,而情节则是对故事的歪曲破坏和侵犯.本文通过对故事与情节的代表形式--童话故事和侦探小说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叙事在秩序性、复杂性、完整性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说继承了阿拉伯口述故事的传统,将悬念与情节结合吸引读者。在叙事时间上,作者运用倒叙、预叙、拉长时距的手法,营造悬念。在叙事视角上,他利用人物内视角的有限性,造成读者认知空缺,形成谜、凶兆、秘密三种悬念形式。悬念是《罪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叙事技巧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海岩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情节的高度控制能力。海岩小说情节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在整体的故事安排上,主副线配合,表层叙事与深层叙事彼此融合,严格遵守逻辑和时间顺序;在故事具体展开中,特意进行逆向设计,让事物向通常情况的反面发展,故意让读者的猜测落空。这两者相辅相成,成功地实现了对故事和读者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作品的典范,也是关于“年代误植”(anachronism)与“面相年龄”的对立统一的人生体验哲理故事,其超自然的幻想性与严肃的现实批判性独树一帜。从叙事结构的实体与关系、叙事语象的符码分析、叙事话语的反向逻辑、叙事寓意的深层结构、叙事的陌生化手法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5.
穿越剧是人们对过去、现实与未来之社会的一种理想建构,它反映了受众体验的社会本源认同。异构是穿越剧最为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异构利用叙事情节的剪接、故事背景的错置与人物形象的异变等手法实现穿越剧的再建,从而重塑故事的两元乃至多元对立的叙事时空。穿越剧的多元时空观及其影射下的未知、新奇、幻想等因素正利用异构之手法而实现了现代穿越剧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马原的先锋小说《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方法有其独特性,它将叙事作为一种话语技巧,对小说的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进行了创新,体现了后经典叙事学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元小说、元电影是“元叙述”寄生的不同体裁,在叙事方面有类似于“大盒套小盒”的故事架构。“戏仿”、“拼贴”、“时空转换”等叙事技巧,复调的叙事架构,在自我指涉的过程中颠覆了艺术的形式,消解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元小说《苏菲的世界》和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为例,比较元小说与元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情节悬疑紧张、内容新颖的《呼啸山庄》讲述了横跨三代人的复仇故事,一代人实施的复仇计划对其他家庭和下代人造成了悲惨后果。故事的讲述由两个叙事者完成,以核心主角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展开,尤其以前者对不公平对待的抵抗和复仇为重要描述。《呼啸山庄》成为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主要归因于作者别具匠心的时间结构安排。艾米莉·勃朗特没有让故事按照自然时间顺序发生,而是依据哥特式奇异古怪的小说特点采用了闪回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 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以叙事学概念解读中国传统园林中石景艺术,解析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景艺术设计与 叙事理论之间的关系,从叙事主题、叙事形式到石景空间的叙事修辞、情节编排,探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 景艺术,以及其独特的叙述历史、文化与情感的方式。作为园林空间中的载体,石景将园林主旨具象化、故 事化,从“造园”到“说园”,建立起人与园林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左进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27-28,66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成而兴盛的俄国形式主义是文学批评领域极富影响的重要学派。俄国形式主义者关于短篇小说的定义、结构、情节、结尾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前所未有且具有现实意义。他们的短篇小说理论在短篇小说理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寓言都有一个故事,寓言的美学魅力首先在于寓言故事的怪诞无稽,绚丽光彩,具有奇幻美;寓言都寄寓着教训,寓言的美学魅力还在于寓言教训的深刻睿智,耐人寻味,具有哲理美;寓言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是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具有精粹美;寓言的风格多种多样,却又有着共同的谐趣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奇特、变幻的故事,表现严肃、深刻的哲理。正是寓言的美学魅力,使它成为文艺园地的奇葩,产生巨大而又持久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迪金森仿真人》为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欧茨200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狂野之夜》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透过故事沉闷的氛围与似乎荒诞不羁的情节,揭示和分析其所蕴含的精神漂泊主题以及探索其产生的根源,从而对后工业现代社会的人类处境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冷山》讲述了一个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却没有俗套的情感描述。从比较文学的渊源学角度,在叙事结构和情节人物塑造两个方面探求它和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平行一面,同时探求它在表达主题上对《奥德赛》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小说语言作为叙事性的文学语言以其叙述和描写发挥专长,以其通俗晓畅引人入胜,它具有与诗歌和政论性散文不同的审美感化途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注重故事性,以讲述见长,以情节取胜.这就形成了它特有的简洁、生动、曲折、奇幻的叙述语言风格,造就了其特有的审美感化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最后一个士兵》与《一个人的遭遇》进行对比分析,从作品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等方面比较了二者之间的异同,认为它们对战争题材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戏曲作品按照是否适于演出可大致分为案头本和舞台本,而舞台脚本中包含大量插科打诨,其以俗为美的整体风格特色具体体现在脚色、语言、内容、动作等几个方面。好的科诨要通俗晓畅而不是恶俗下流,要与人物身份、故事情节相适宜。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尽管主要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是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连马丁最后的厌世自杀也预见了作家悲剧性的结局。马丁·伊登就是杰克·伦敦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