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鲍尔 《玻璃纤维》1995,(4):17-22
本文从理论,硅烷应用方法,玻璃纤维加工性质以及复合材料性质等方面介绍了有机官能团硅烷在玻纤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文雅 《塑料科技》2020,48(6):11-13
在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加入硅烷修饰的CaCO_3纳米粒子,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PV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热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随着硅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硅烷含量为4%的PVC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当硅烷@CaCO_3结构存在于PVC基体中时,官能团与PVC链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延缓了HCl的释放,提高了PVC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氢氧化铝高填充聚乙烯材料的界面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Al(OH)3高填充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材料的界面性质出发,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改性与硅烷交联方法对LLDPE/Al(OH)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加工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钛酸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能显著改善LLDPE/Al(OH)3复合材料的延伸性能,硅烷交联与界面改性对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竹粉/聚丙烯复合材料防霉性能差的缺陷,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锌(ZnO)接枝分散在竹粉上并与聚丙烯共混热压制备复合材料,研究硅烷改性ZnO对竹塑复合材料防霉性能、力学性能、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氧化锌对霉菌有抑制作用,随着硅烷改性ZnO添加量的增加,材料防霉能力提升,弯曲强度变化不显著,弯曲模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硅烷改性ZnO的最佳用量为3%,霉菌防治效力为87.5%,弯曲强度下降3.4%,弯曲模量下降2.1%,不具有显著差异。添加硅烷改性ZnO能够抑制霉变对复合材料表观形态的不良影响,减少霉变造成复合材料表面裂纹现象的出现。胞内蛋白质渗出量随改性ZnO浓度提高而增加表明改性ZnO改变霉菌细胞膜性质是其防霉机理。  相似文献   

5.
《塑料科技》2021,(1):75-79
分别采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SiO2晶须表面接枝改性,并制备了改性PP/nano-SiO2复合材料,探讨了偶联剂种类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改性PP/nano-SiO2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略低于未改性的PP/nano-SiO2复合材料,但冲击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更优;改性PP/nano-SiO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和耐刮擦性能;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O2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且耐刮擦性能和耐磨性能优于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SiO2和未改性SiO2,能够在车用内饰件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偶联剂是一种可以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结合起来的一种改善型助剂,在复合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偶联剂的亲无机基团与填料表面结合,亲有机基团与高分子树脂缠结或反应,利甩其特有的分子桥性能使表面性质相差很大的无机填料与高分子材料相容,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生产中常用的几类偶联剂按其中心原子的不同,主要分为硅烷类、钛酸醑类、铝酸醑类等。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粘土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微球、采用多面体低聚倍半氧硅烷技术合成的增强剂POSS及碳纳米管等的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偶联剂亦称界面改质剂或表面处理剂界面改质的初期是用硅烷处理玻璃纤维,七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以TTS为代表的钛酸酯偶联剂,七十年代末期,磷、铁、锡、锰等偶联剂相继问世,随着界面改质的研究和深入,促进了复合材料的发展,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化学性质,使复合材料具有耐水、耐温和易加工等许多优异性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有机硅烷氧联剂的结构,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着重论述了各类新型有机硅烷联剂的开发现现状与发展趋势,并讨论了有机硅烷偶联剂在塑料复合材料,弹性体,粘合剂和涂料诸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碳化硅陶瓷先驱体聚甲基硅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聚甲基硅烷的主要合成方法和性能,特别是其反应活性和高温热裂解性能.综述了聚甲基硅烷及其改性先驱体应用于制备碳化硅纤维、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多孔陶瓷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聚甲基硅烷作为碳化辞陶瓷先驱体,其制备简单、热解产物接近碳化硅的化学计量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聚甲基硅烷的规模化合成,低成本改性聚甲基硅烷先驱体研究,聚甲基硅烷系列复合先驱体的制备等.  相似文献   

11.
以氰乙基三氯硅烷为初始反应物合成氰乙基三乙酰氧基硅烷(N1-A),并将其应用于玻璃纤维(GF)的表面改性处理,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改性玻纤与尼龙6(PA6)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PA6/GF).考察了硅烷偶联剂N1-A处理液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氨基硅烷KH550改性玻纤及市售玻纤进行应用对比.结果 表明:硅烷偶联剂N1-A可以与玻璃纤维发生反应,经过硅烷偶联剂N1-A处理过的玻纤与PA6基体的粘接能力更强,硅烷偶联剂N1-A处理液质量分数对处理效果有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硅烷偶联剂N1-A处理液质量分数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硅烷处理液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50%,经硅烷偶联剂N1-A处理的玻纤制备的复合材料比经KH550处理的玻纤及市售玻纤制备的PA6/GF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70)、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60)、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10)为改性剂,对2种粒径的石英粉进行表面改性,然后用于制备硅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石英粉用量、配比和改性剂种类对硅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英粉用量的增加,硅树脂复合材料的螺旋流动长度减小,当325目与3000目石英粉按质量比1∶1复配时材料弯曲强度最高。HMDS、KH 570、KH 560改性石英粉制得的硅树脂复合材料相较于未改性弯曲强度有所提升,吸水率下降。WD-10改性石英粉制得的硅树脂复合材料吸水率大幅下降,降幅最大为42. 91%。硅烷改性降低了石英粉表面极性,硅烷改性石英粉制备的硅树脂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均升高,升幅最大为50%。  相似文献   

13.
硅烷偶联剂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玻纤生产中常用硅烷偶联剂的种类、结构、偶联机理及使用方法。着重介绍了硅烷偶联剂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特别是硅烷结构类型、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及其在玻纤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用硅烷偶联剂来改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已有40余年的历史。 大部分市销硅烷偶联剂只对为数不多的数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效,也就是说,偶联剂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例如带有双键的硅烷对不饱和聚酯适用,而带有环氧基和胺基的硅烷,则能参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因而对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改进效果显著。 虽然常用的硅烷偶联剂也用来改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但由于硅烷与热塑性聚合物的“偶联”不是通过化学键而是通过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涂装》2009,(3):40-41
1金属表面硅烷处理的机理 在发现硅烷卓越的防腐性能以前,硅烷作为胶黏剂被广泛应用于玻璃或陶瓷强化高聚复合材料中。硅烷防锈性能系统全面地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研究发现,硅烷可以有效地用于金属或合金的防腐。  相似文献   

16.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对双马复合材料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考察了硅烷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70-GO)对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BMI)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H570硅烷分子成功地接枝到GO表面,碳纤维/BMI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改善,当KH570-GO含量的为0.1wt%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性能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复合材料的使用。通常利用硅烷YH一62来处理插层蒙脱土(OMMT)和木粉(WF),对其表面的状况进行处理,改变其原有的性质和特征,然后通过熔融的手段制备了OMMT/硅烷改性木粉(STWF)/聚氯乙烯(PVC)的复合型材料。然后通过对硅烷改性的效果研究,分析其反应的原理。事实证明,如果在其中加入适量的OMMT,就会改善木塑材料的力学性质,但如果添加量过高,就会造成木粉跟OMMT团聚,产生后界面层的现象,降低整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选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修饰,在其表面接枝上和BMI树脂反应的胺基,进而考察硅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BMI复合材料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硅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表征,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硅烷分子成功地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了聚碳硅烷、聚硅氮烷、聚硅氧烷3种先驱体的研究现状以及增强纤维的种类。分析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直接填充及表面经硅烷处理的纳米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填充方法下,在8—10份时PVC复合材料均被补强及增韧,经表面处理的填充体系力学性能更好,硅烷的最佳加入量为2份,CPE及ACR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