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i、Al、K掺杂钼丝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对Si、Al、K掺杂烧结钼条和退火钼丝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跟踪检测分析;通过DSC和硬度试验检测Si、Al、K掺杂钼丝的再结晶温度;通过热模拟试验对纯钼条和Si、Al、K掺杂钼条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i、Al、K掺杂使钼条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Si、Al、K掺杂使钼丝的再结晶温度提高约550~600℃,再结晶后由长径比大的晶粒形成燕尾搭接状链锁结构组织;Si、Al、K掺杂钼丝的强化相是K泡和硅酸铝钾颗粒.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固掺杂技术将不同含量的KOH,H_2SiO_3和Al(NO_3)_3·9H_2O溶液加入到MoO_2粉末中,并通过还原、压制和烧结工艺制备成钼棒。研究了掺杂钼粉的平均费氏粒度、松装密度与掺杂量的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掺杂钼粉的表面形貌及烧结钼棒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Al和Si掺杂量的提高,钼粉的粒度及松装密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钼棒晶粒中的气孔呈增多趋势。通过SEM分析发现,由于K,Al和Si的掺杂,烧结钼棒的断裂形貌由沿晶断裂逐渐向穿晶断裂转变。综合比较后认为,Mo-0.005Al-0.27K-0.098Si和Mo-0.005Al-0.36K-0.1305Si为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钼业》2007,31(3):34-34
本发明涉及基本由硅化钼和该基本材料的合金组成的加热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元件在其表面形成氧化铝。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混合硅和钼的化合物与铝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来生产主要包含Mo(Si1-xAlx)2和Al2O3的材料;其中该硅和钼的化合物或者包含MO(Si1-yAly)2并与由Al2O3或Al(OH),组成的任何铝化合物混合,并且可以与化合物SiO2,Si和MoO3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或者依靠包含MoO3和Al和Si和/或SiO2的所述硅和钼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Al添加量对Mo(Si,Al)2材料自蔓延燃烧合成过程以及物相转变的影响,以确立Al的最佳添加量,并分析自蔓延燃烧合成Mo(Si,Al)2材料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法能够在室温环境下合成Mo(Si,Al)2,且反应物原料的粒径较小时,有利于Mo(Si,Al)2自蔓延燃烧合成的进行;当Al添加量x=0.3时,产物可完全转化为C40相;当Al添加量x=0.4时最合适,其产物为Mo(Si0.6,Al0.4)2。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工厂的钼丝电解清洗工艺,介绍了添加微量Si、Al、K等元素的Mo-Al白钼丝的电解清洗工艺路线,列举了客户在使用Φ0.80 mmMo-Al白钼丝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对影响钼铝白钼丝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掺杂Si-Al-K对钼粉及其烧结制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强  李大成  卜春阳 《稀有金属》2007,31(3):300-305
研究了不同含量掺杂元素对钼粉形貌、烧结坯及钼丝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掺杂元素含量的升高,钼粉粒度逐步细化:在烧结过程中,掺杂元素在烧结坯形成非晶相的第二相粒子,并且随着掺杂元素含量的升高,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密度增大,使烧结坯晶粒得到细化;在加工过程中,烧结坯中的第二相粒子碎化为粒子串,粒子串分布于纤维晶界处,可改善钼丝性能。  相似文献   

7.
7055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其性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了7055合金中Zn、Cu、Mg、Si、Fe和Zr等元素在该合金中的作用或影响;阐述了该合金的物相组成和-αAl、η(MgZn2)、S(Al2CuMg)、T(Al2Zn3Mg2)以及Al3Zr的作用;讲解了基体沉淀相(MPt)、晶界沉淀相(GBP)和晶间无析出带宽度(PFZ)对该合金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该合金的性能特点进而介绍了该合金晶界腐蚀、应力腐蚀和剥落腐蚀的产生机理。总结了该合金化学成分、物相组成与宏观性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La、Si单元掺杂和复合掺杂对钼丝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优化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Mo-Si-La合金丝的成分为Mo-0.15Si-(0.5~0.8)La.MoSi2与Mo原位反应生成Mo5Si3和Mo3 Si硬质相,起到良好的晶粒细化作用和弥散强化作用.La2O3颗粒通过延迟微裂纹的形成和扩...  相似文献   

9.
多元复合稀土钼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在钼中掺杂1种稀土氧化物(简称单元稀土)和掺杂3种稀土氧化物(简称多元复合稀土)制取钼材的工艺要点,并对掺杂钼粉、坯条及不同温度退火丝材的性能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复合稀土钼丝的生产工艺与纯钼丝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多元复合稀土同单元稀土一样,都能大大提高钼丝的强度;多元复合稀土钼丝与同含量的单元稀土钼丝相比,多元复合稀土钼丝表现出优异的高温退火强度,具有更高的延伸率和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10.
王锦  卜春阳 《中国钼业》2006,30(3):43-46
采用特殊制备前驱粉和液一固掺杂方式制备出弥散强化稀土钼镧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掺杂方式对钼镧合金烧结体中第二相的粒度分布和形貌,证实了钼基体中La2O3颗粒的存在,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在钼基体中的分布规律,测定了钼丝的拉伸性能,根据奥洛万机制,引入位错可滑移宽度的概念,分析了粒子尺度对材料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小尺度第二相粒子强化钼合金加工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结合低温煅烧及两次还原工艺制备了Al2O3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0.5%、0.75%、1.0%的钼合金粉末。通过SEM观察了混合钼合金粉末的形貌,采用XRD分析了钼合金粉末的相组成,研究了不同制备阶段Al2O3掺杂量对钼合金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掺杂量对钼合金粉末的均匀性、颗粒分布、粒径大小有一定影响,Al2O3掺杂量的增加对钼合金粉末的团聚有分散作用。经两次氢气还原,片状的MoO3颗粒完全被还原为球状的Mo颗粒,混合粉末主要由Mo和α-Al2O3相组成,不含其他相。α-Al2O3能细化还原后的Mo颗粒,且Al2O3掺杂量越大,Mo颗粒的细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掺杂稀土元素的高温钼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掺杂稀土元素的高温钼合金的研究情况。对Y2O3、La2O3、NdO3、Sm2O3、Gd2O3五种稀土元素掺入钼丝和未掺入钼丝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钼丝比未掺杂钼丝具有更高的再结晶温度和高温下更好的抗变形性能。目前这种掺有稀土元素的钼合金已被研制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温钼丝炉对用45钢和重轨钢熔炼成的帘线钢进行脱氧和渣钢平衡试验,研究了精炼渣组分对夹杂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炼渣碱度为0.8~1.2时,夹杂物中Al2O3含量和钢中Als随精炼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把精炼渣Al2O3质量分数控制在10%以下时,能够使CaO-SiO2-Al2O3夹杂物处于塑性范围内。因此,在低碱度条件下,通过Si、Mn脱氧和调整精炼渣中Al2O3含量来控制夹杂物的形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固-固、液-固和液-液掺杂方式向钼粉中引入Al2O3,然后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掺杂钼粉,经压制、烧结制成Al2O3颗粒增强钼基复合材料.对掺杂钼粉及钼坯进行SEM形貌观察,并测定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液-液掺杂能够制备出粉末颗粒小、密度及硬度高的Al2O3/Mo复合材料,其掺杂Al2O3颗粒细小且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金平安 《稀有金属》1991,15(3):198-202
本文对加入K、Si、Al元素的掺杂钼与纯钼烧结板坯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交叉轧制工艺生产出厚1.0mm的板材,沿两种板材的纵向及横向截取试样。对全部样品进行了系统地金相观察、SEM断口分析与TEM观测。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后的掺杂钼板具有明显优异的室温韧性。掺杂钼板的再结晶温度区间为1100~1700℃,温度高于1700℃晶粒长大。二维定向分布的钾泡列是掺杂钼具有特殊金相组织与优异室温韧性的内在原因。掺杂是强化与韧化纯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稀土钼合金力学和热发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稀土氧化物 (La2 O3 、Y2 O3 )在强化钼的同时 ,对钼具有显著的韧化作用 ,即具有综合强韧化作用。稀土钼材作为高温结构材料正逐步取代Al Si K掺杂钼 (ASK)和TZM钼合金 ;通过成分设计和加工工艺优化 ,稀土钼还是一种工作温度低、无放射性污染的新型阴极材料 ,由稀土钼作为阴极的电子管 ,发射性能与寿命均达到或超过同类型W ThO2 阴极电子管 ,达到实用化水平。因此 ,稀土钼作为一种集结构与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材料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Fe-Si-B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氧化物及硫化物夹杂在熔炼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Fe-Si-B合金中夹杂物主要有Al、Si的氧化物,以及少量Ti、Mn的硫化物.经热力学计算,在1623 K下,熔炼初期主要为Al的氧化过程,当熔体中[Al]的质量分数降低至0.0022%后才发生Si的氧化;Ti及Mn的硫化物在1623 K下不能形成,需熔体分别冷却至1550和1310 K下才可形成.  相似文献   

18.
用热膨胀法,通过对含1.5%w(Al)和含w(Al)1.0%+w(Si)0.5%的2种TRIP钢的显微组织观察,绘制了2种不同w(Al)、w(Si)的TRIP钢的静态CCT曲线,研究了含Al TRIP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分析了冷却速率及不同w(Al)对微观组织和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加速TRIP钢冷却时铁素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但是推迟珠光体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在钼电极表面制备了Mo-Si-B复合涂层,利用SEM观察涂层的显微形貌,通过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通过DSC-TGA考察了涂层钼电极在空气环境中的抗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当Mo∶B∶Si添加比例达3∶1∶1时,钼电极的涂层由MoSi_2相和MoB相组成,涂层的内部致密,与基体钼电极结合紧密;在抗氧化过程中,涂层经历了氧化增重、平稳运行、再次增重3个阶段;涂层物相最终转化为MoSi_2相、Mo_5Si_3相、B_2O_3相和Si O2相。  相似文献   

20.
Al/MoSi2复合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热处理制备了Al/MoSi2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分析了相的变化,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Al-Mo-Si混合粉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无Al-Mo中间相产生,Mo(Si,Al)2相的机械合金化机理为类自蔓延,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24.5-30.6kJ.g^-1,将球磨40h的Al-Mo-Si混合烃经1000℃热处理后可获得MoSi2(Al)固溶体或MoSi2和Mo(Si,Al)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