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涛 《水利天地》2001,(9):10-11
新世纪,水利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的计划纲要》,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志染问题。由此可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治水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只有加快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才能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信息化的形势 当今世界,信…  相似文献   

2.
200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应对特大干旱年山西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决策,确定了事关山西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事关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的生态水利、事关水利现代建设的数字水利的治水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国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建立起稳定安全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化为水利服务,将信息化有机的融入水利行业成为提升和发展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的重要课题。而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白河橡胶坝工程,发挥着防洪、供水、灌溉、景观、旅游等作用,采用自动化控制设施与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化的科学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防洪的预警和处置能力,确保橡胶坝工程的合理调度,减少水资源的流失,真正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4,20(3):11-13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既是我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节水山西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2004年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水资源工作会议都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列为今后水利和水资源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省水利和水资源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个中心来安排、部署和进行。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水利学会资源水利研讨会已于 1 999年 1 2月召开。根据省水利学会的要求本刊将研讨会上评出的一等论文全文刊登 ,二等论文摘要刊登。研讨会上评出的一等论文共 6篇 ,它们是 :转变治水思路搞好资源水利 ,谈“资源水利” ,山西省水电建设和管理 ,山西省汾河灌区供水对策 ,试论资源水利和山西水利建设 ,加大改革力度实现资源水利 ;二等论文 2 0篇 ,但寄到本刊摘要的仅有 1 1篇。它们是 ,浅谈阳泉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水资源 ,面向 2 1世纪的山西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 ,灌区持续发展应着眼于资源水利 ,晋城市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裴培 《中国水利》2007,(14):84-85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综合治理,实现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水利信息化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西南罕见干旱对山西水利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艳 《山西水利》2010,26(6):59-60
针对近期西南五省市的严重旱情,对山西水利事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只有完善维护好水利设施,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利用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切实提高抗旱减灾能力,才能推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探讨解决山西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及山西农业灌溉现代化发展方向,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11月22日至24日,由山西省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联合主办、山西省水利厅承办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及灌溉现代化国际论坛",有关领导和一些国际知名水利专家就山西水资源管理与灌溉现代化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宝贵意见。这些论文和观点代表了国际水平,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相信会给山西的水利事业起到巨大指导作用。现对这次会议的精彩论述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石萍 《水利天地》2012,(6):17-19
信息化之路是全球策略,可以称之为续工业革命之后的另一场革命。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水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单单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上,一个更重要的标志即是以科学、系统、完备的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高科技、高尖端信息技术支撑现代水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琦 《中国水利》2012,(7):65-68
浙江省永康市通过构建七项体系、强化七个机制、创新七种模式,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建设,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体制与机制创新,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积极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与循环再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永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结合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体会如下:一、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一)建设机遇1998年"三江"大水后,水利工作尤其是防汛工作得到重  相似文献   

13.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衡水市是河北省水资源最为匮乏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矛盾最为尖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衡水市水利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衡水市水资源能否保证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衡水市水资源现状和远景,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四个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水利委员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水利信息化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结合长江委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制约长江委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制订水利信息化标准规范,积极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促进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以保障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柴慧 《陕西水利》2022,(3):195-196,199
人多水少,资源不均.这可以说是我国基础国情的一个明显特征,也关系到未来人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做好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新形势下智慧水利建设和未来发展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通过对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问题总结和未来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前景预测,提出水利信息化建设实际的发展目...  相似文献   

16.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衡水市是河北省水资源最为匮乏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矛盾最为尖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衡水市水利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衡水市水资源能否保证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衡水市水资源现状和远景,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四个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水电》2015,(4)
基于疏勒河干流灌区节水及下泄水量约束性指标按时实现,综合研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换规律,实时掌握流域水资源采补平衡状况,建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疏勒河管理局委托有关单位完成了疏勒河干流灌区水利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的规划。依托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很好地构筑了灌区水利信息化系统,合理布局水资源监测站点,充实和完善灌区水文、生态监测体系,补充和完善重要水文控制站及测报设施设备,建立了水资源—生态实时动态监测(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部署和局党组的安排,水资源工作紧紧围绕部、省、市水利工作的中心,积极实践水利工作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坚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以征收水资源费为重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法制环境和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用现代的思维转变人类传统的水利观念,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装备和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和决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全部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会  王茂悦  栗萍 《海河水利》2009,(3):13-14,18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应的法律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其坚强支柱.另外,还应该转变治水思想,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