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共培养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金针菇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啤酒糟、甘蔗渣和梨渣的比例为5∶4∶1)中培养5 d,再分别接种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发酵培养5 d,提取发酵产物,MTT法检测发酵产物对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巨大芽胞杆菌和金针菇共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7.75%;蜡样芽胞杆菌与金针菇的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8.88%,分别比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的抑制率提高了11.45倍和13.04倍,比金针菇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52.02%)分别提高了49.46%和51.63%。结论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分别与金针菇共培养的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指导临床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陆旋  陈宁宁 《浙江化工》2013,(11):25-28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培养基初始pH等因素对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糯米粉浓度为14%,酵母膏浓度为5%,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基初始pH为7.20时,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效果最佳,其最终效价可高达1200μg/mL以上。  相似文献   

3.
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HG-0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小试发酵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γ-聚谷氨酸的发酵质量浓度达35.9 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4%,蛋白胨3.5%,谷氨酸钠6%,硫酸镁0.1%,氯化钠0.5%,氯化钙0.01%,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锰0.02%,消泡剂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40%,接种量6%,摇床转速为220 r/min, 37℃恒温培养48 h。  相似文献   

4.
溶解氧浓度对多粘菌素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溶解氧浓度对多粘芽胞杆菌(Baciccus Polymyxa)发酵的影响,发现该菌发酵前期与后期对氧的需求不尽相同.在发酵温度为25度情况下,该菌生长的临界溶解氧浓度约为饱和状态的25%.在分批发酵过程,采用分阶段控制不同供氧水平,结果表明.从发酵开始到15h间,提供较高溶解氧有利于菌丝生长,发酵进行15h后,适当降低供氧量.最终发酵单位比原控制恒定溶解氧浓度提高9.78%.而且.溶解氧浓度从75%降至55%.在其他条件未变情况下,其通气量可降至原来的1/3.  相似文献   

5.
从80株深海细菌和425株植物根际细菌中分离得到2株对耻垢分枝杆菌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的拮抗效果最佳;对其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该活性物质能被硫酸铵沉淀、耐高温、对部分蛋白酶敏感、在pH值2.0~8.0范围内和紫外环境下稳定,分子量在10~30kDa之间,初步判断该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物质;对该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该活性物质中有蛋白存在;初步纯化的蛋白类活性物质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5~250μg·mL-1之间,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索了如何提高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活菌数,研究了培养基成分、pH值等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二价锰离子和无机盐对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培养基组成:酵母浸粉3%,醋酸钠0.5%,柠檬酸三铵0.2%,磷酸氢二钾0.3%,氯化钠0.2%,吐温80 0.1%,硫酸锰0.3‰,硫酸镁0.2‰,无水葡萄糖2.2%,碳酸钙0.5%,淀粉4.4%。在5 L半自动发酵罐中,发酵16h左右,活菌数为8.9×1011 CFU/mL,发酵液保存周期较长,在75d跟踪检测中活菌数无数量级变化。  相似文献   

7.
淡紫拟青霉菌剂是以淡紫拟青霉PL9410为菌种并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生产出的纯生物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可作为呋喃丹等被禁用的化学农药杀虫剂的替代产品。利用淡紫拟青霉二级液体发酵,培养淡紫拟青霉液体菌种,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中试过程,优化了固体发酵工艺路线,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最佳温度为28℃±1℃、通风量0.05MPa、湿度70%~80%(前3d)、湿度10%-40%(后4d)。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实验菌株,以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效果及菌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组分为黄豆粉2.5 g·L~(-1)、大豆蛋白胨10 g·L~(-1)、磷酸氢二钠10 g·L~(-1),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值7、发酵时间96 h。  相似文献   

9.
通过环境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受30 g/L丙酸的产酸丙酸杆菌菌株(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WY32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的反馈抑制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 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适的玉米浆、酵母膏和(NH4)2SO4浓度分别为60, 10和7.5 g/L. 该条件下,摇瓶培养耐酸菌株的发酵周期为240 h,丙酸产量为49.35 g/L,较优化前提高72.98%,产率为0.21 g/(L×h); 5 L发酵罐培养的发酵周期为168 h,丙酸产量达51.96 g/L,产率为0.31 g/(L×h),较摇瓶培养提高47.62%,优于文献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用玉米粉、豆饼粉、KH_2PO_4及Na_2HPO_4为基础配方,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为:20g·L~(-1)甘油,30g·L~(-1)豆饼粉,2mmol·L~(-1)氯化钙,0.3g·L~(-1 )KH_2PO_4,4g·L~(-1 )Na_2HPO_4;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5%。调控发酵培养基pH值7.0控制发酵,发酵24h酶活达到7 344U·mL~(-1)。进行流加甘油实验,培养温度30℃,发酵过程控制pH值7.0,调整转速和通风量控制溶氧30%~35%,接种量5%,经过30h发酵,酶活达到10 654U·mL~(-1),较未补料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发酵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东海土壤中筛选到1株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ATCC 64548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091,发现其能产生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10的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物质。在250 mL摇瓶中进行了抗生素发酵的单因素优化实验,实验结果:28℃,pH值6.5,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8%,装液量40 mL,发酵时间36 h。优化后发酵液抗真菌效价比初始培养条件下提高了2.49倍,达7 026.79 U/mL。进一步采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建立了抗生素产生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5 L发酵罐中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反映解淀粉芽胞杆菌091的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抗生素合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为该抗真菌抗生素的中试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本实验室从西南印度洋深海淤泥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No.46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在传统最佳原料配比的基础上,碳源为乳糖(5g/L),氮源为酵母浸粉(3g/L),无机盐为Mg SO4(0.2g/L)。菌株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最适培养时间为60h,发酵液的最适p H值为7.0~7.5,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80r/min。  相似文献   

13.
将来源于赖氨酸芽孢杆菌SC02的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UH)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进行克隆和表达,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实现了UH活性表达,在摇瓶水平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实验对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发酵进行优化. 结表明,酶活最高可达到14.20 U/mL,产酶最佳培养基成分为:淀粉10 g/L、磷酸氢二钾9 g/L、麦芽浸膏25 g/L、硫酸镁1 g/L、胰蛋白胨55 g/L,最适发酵温度为37℃,最佳接种量4%. 在3 L发酵罐中采用最优发酵条件,酶活在16 h达到18.03 U/mL.  相似文献   

14.
D-核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b104)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tkt)缺失突变菌株B.sptn15-1的传代稳定性进行了检测,证明该工程菌在连续传代培养5代后仍具有92.9%的稳定性;并对该工程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使工程菌的D-核糖产量从31.70 g·L-1提高到37.44 g ·L-1,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冬虫夏草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生长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牛肉膏0.08%、蛋白胨0.2%、KH2PO40.15%、MgSO4.7H2O 0.15%、蔗糖1.5%、葡萄糖2.5%;温度为23℃,转速为130r/min,初始pH值为7,培养周期4d,菌丝体生物量产率比优化前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16.
杜刚  刘赟  詹梦涛  胡秋月  张振宇  杨海英 《化工进展》2018,37(10):4006-4012
乳酸是有广泛应用的有机酸,廉价原料是降低乳酸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sy4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利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的培养条件。在确定发酵温度和初始pH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中心复合实验优化乳酸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y4乳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60h、初始pH 6.5;Plackett-Burman实验表明酵母提取物、糖蜜和碳酸钙是影响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中心复合实验得到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酵母提取物13.19g/L、糖蜜476.63g/L和碳酸钙134.82g/L,确定了最适发酵培养基。在此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45.53±1.24) g/L,与模型预测值147.23g/L接近。本研究为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乳酸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杆菌肽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黄昌伟 《河北化工》2011,34(2):17-19,55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杆菌肽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杆菌肽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豆粕、Na2S2O3、生物氮素,利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发酵单位较优化前提高了36.9%。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6,(6)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6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生防菌株FS6对人参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和菌体生长量,来确定其最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酵母浸粉40 g,Mg SO_4·7H_2O_2 g,甘油10 m L,K_2HPO_42 g,H_2O 1000 m 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摇瓶装液量50 m L/250m L,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 H值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12 h。[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在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下,对人参立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超高浓度乙醇发酵(350 g/L起始葡萄糖),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结果为8.2 mmol/L Mg2+,1.0 mmol/L Ca2+,30.0 g/L蛋白胨和27.1 g/L酵母浸出膏。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实验测得发酵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18.3%,比未优化时提高约58%,同时,菌体生长和葡萄糖转化利用等其它参数也明显提高。实验进一步探索与发酵状况改善有关的酵母生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生长于优化培养基的菌体的质膜ATP酶活力和胞内海藻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在促进发酵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超高浓度乙醇发酵培养基优化引起酵母质膜ATP酶活力和胞内海藻糖含量变化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多杀菌素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刺糖多孢菌S-603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 g/L,麦芽糖10 g/L,棉籽粉20 g/L,硫酸铵1 g/L,硫酸锌0.2 g/L,玉米浆15 g/L,牛肉膏2 g/L,碳酸钙5 g/L;确定摇瓶培养工艺为最佳接种量10%,最佳装液量为30 mL/250mL摇瓶,最佳初始pH值为7.5.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多杀菌素最终质量浓度达117.83 mg/L,较优化前发酵培养条件下所得质量浓度(89.57 mg/L)提高了31.6%.毒性实验表明发酵液对斜纹夜蛾幼虫毒杀效果显著,100 mg/L多杀菌素的发酵液作用于斜纹夜蛾48 h的致死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