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聚氯乙烯干混料凝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塑聚氯乙烯树脂在热或剪切作用下发生凝胶化,在初级粒子边界形成三维网络物理交联。这种交联程度(即凝胶化度)直接影响PVC制品性能。本文采用XLY-Ⅱ型毛细流变仪测量由PVC干混料经烧结而成试片的凝胶化度,绘制了与温度和时间有关的凝胶化曲线,分别对与力学性能、表观质量有关的凝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马来酸酐为接枝剂,异氰酸酯、三聚氰胺为交联剂,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和热机械分析及凝胶含量测定对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进行分析,证实交联反应发生在水煮工艺阶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80℃左右;研究了马来酸酐用量对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凝胶含量的影响,马来酸酐的用量在塑化成型阶段对交联度的影响较小,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凝胶含量随着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用光学显微镜对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泡孔直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泡孔直径分布较为均匀,密度为60 kg/m3的泡孔直径主要分布在100~130μm,密度为90 kg/m3的泡孔直径主要分布在70~80μm;测定了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其具备同瑞士Airex C70产品相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加工过程中PVC树脂颗粒形态和结晶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加工配方、加工工艺对PVC凝胶化的影响,讨论了PVC凝胶化度与制品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VC树脂粉末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作用下发生凝胶化是硬质PVC在挤出成型加工中的基本行为之一,凝胶程度和凝胶速度对硬质PVC管的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VC的凝胶程度控制在60~70%之间,能够生产出综合性能最佳的高质量管子。PVC挤出成型期间发生的凝胶作用与其高温粘弹性密切相关。利用流变仪测定粘弹性,是迄今测定凝胶度的较理想方法。PVC的凝胶化不仅影响塑料制品的外观和物化性能,对加工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在PVC配合料中掺混高分子加工助剂ACR,能有效地促进PVC凝胶化,明显提高硬质PVC管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研究了物料压缩比对PVC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料压缩比增加,PVC凝胶化速度加快,有利于破碎出更多微米级的初级粒子,在相同外部能量作用下,PVC凝胶化度先增加后降低.PVC共混物在扭矩最低点和最高点存在不同的结构和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研读了有关使用转矩流变仪揭示聚氯乙烯(PVC)熔合(凝胶化)行为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一种应用PVC转矩流变曲线的熔合扭矩与最低扭矩的差值,作为评价PVC熔合度(凝胶化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任强  孙春燕  刘伟  周涵  李静  桂俊杰 《塑料工业》2007,35(3):48-50,5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毛细管流变法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C2500具有与通用PVC类似的凝胶化机理,符合Benjamin的粉碎理论;HPVC加工温度高于175℃时有较高的凝胶度,加工温度在175~185℃,PVC2500的凝胶度可以达到60%~85%。相同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下,PVC2500未熔融的主结晶体及等温结晶体更多,造成PVC2500的凝胶度比PVC1000小。  相似文献   

8.
双马来酰胺酸交联PVC的性能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双马来酰胺酸交联PVC的材料特性。结果表明:交联PVC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热稳定性、电性能均比未交联PVC好,并随交联PVC凝胶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其断裂伸长率随PVC交联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氯乙烯(PVC)复合物凝胶化度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了流变法和DSC的测定结果,DSC更适于测定填充PVC的凝胶化度。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热可逆交联剂与聚氯乙烯(PVC)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和交联时间对交联PVC制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交联产物的热可逆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热可逆交联剂能有效提高PVC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当交联剂用量为3份时,PVC制品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维卡软化温度提高了4℃;PVC制品的凝胶含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交联时间为20 min时,PVC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更为重要的是PVC交联后具有热可逆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交联软质PVC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BIPB)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为交联助剂制备了交联软质聚氯乙烯(PVC),并研究其不同用量及工艺条件对交联PVC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IPB用量为1份,TAIC用量为4份,在178℃下交联反应11 min时,PVC凝胶含量可以达到48.9%.  相似文献   

12.
用哈克流变仪来研究以双马来酰胺酸作为交联剂、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增塑剂的交联PVC的交联特性。研究表明:PVC交联反应速率随增塑剂用量的增加而减慢,PVC的凝胶率也变低;交联剂用量越多,凝胶率越大;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加反应时间可提高凝胶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布拉本德塑化仪和旋转枯度计,测定了PVC糊的凝胶化性能,研究了凝胶化性能与搪塑制品结膜厚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搪塑生产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化学微交联聚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VC/DAP)悬浮共聚,合成了含部分凝胶结构的化学微交联PVC树脂,对微交联PVC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加工性能、消光性能、加热-形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当DAP用量在0.25%mol以下时,PVC的玻璃化温度变动不大。凝胶含量的增加将导致交联PVC_d~T的光泽度下降,消光性能提高;塑化时间和加工扭矩均增加,加工性能急剧变差;加热变形值下降,最高使用温度提高。凝胶对PVC拉伸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但压缩永久变形则随凝胶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材料的弹性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零长毛细管口模在高化式流交仪上于定剪切应力下测定流率来表征硬聚氯乙烯在液压过程中的凝胶化度。讨论了滚压条件和添加剂对聚氯乙烯凝胶化的影响。PVC/MBS共混物的最大冲击强度是在凝胶化度66%时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么春阳  王琪 《聚氯乙烯》2021,49(8):29-32
试验研究了悬浮法交联PVC树脂中凝胶含量的测定条件,确定了空白试验的必要性以及最佳抽提温度和抽提时间等.通过优化测试条件,缩短了测定时间,提高了测定悬浮法交联PVC树脂中凝胶含量的可操作性及测试结果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交联PVC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取代PVC上的部分氯原子,在PVC分子链上引入光敏原因,在紫外线照射下,PVC分子可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产物,实验研究了铜试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紫外光辐照时间对PVC凝胶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1kW高压汞灯距试样0.5m、辐照2h的最佳交联条件下,可得到凝胶含量超过83%的产联产物。  相似文献   

18.
硬质PVC粒料凝胶化度质量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DSC法测定硬质PVC粒料的凝胶化度,并用于硬质PVC粒料生产中的质量监控,起到了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氯乙烯交联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官能团单体 T_(90)为敏化交联剂,选用辐照交联方法,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交联的基本工艺因素、工艺参数及凝胶率对机械、电绝缘,抗老化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 PVC 交联工艺技术;用此技术试生产的交联 PVC 黑色套管,可以耐250℃高温,热收缩率低,已用于彩色电视机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硅烷交联聚氯乙烯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悬浮共聚合成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的水解交联行为和交联聚氯乙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聚合过程添加pH调节剂可得到凝胶含量很低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该类共聚树脂加工后有一定程度交联发生,凝胶含量随共聚树脂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增加而增加;当加工样品在水中浸渍后凝胶含量又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水解交联的发生;交联后PVC高温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