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一幢现有的底框砌体结构校舍,结构体系不适用于乙类建筑,但仍需履行当前建筑功能。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维持原结构体系、对建筑进行全面抗震设计并加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其抗震性能,以满足乙类建筑的抗震要求。这可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类。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  相似文献   

3.
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结构抗震设计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抗震性能措施等方面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鉴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的限制性规定和工程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本文针对同一建筑布局的多层教学楼连廊,根据结构布局和设计标准的不同构建了5类共计10个结构方案进行试设计,并对各方案设计结果的技术经济指标、抗震性能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乙类的多层教学楼连廊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绿色节能建筑是当下行业关注的发展方向.学校建筑属于乙类建筑,应加强抗震措施.首先在结构选型时优先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其次加强抗震措施:加强楼梯间、二次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建筑平面不规则超长,不设伸缩缝,采取有效构造措施控制裂缝及扭转.结构材料选择使用高性能材料.针对贮藏室等房间活荷载组合系数在设计过程中调整分析,以及梁配筋对梁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主要特点,保持与原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延结性,适度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强调建筑方案要符合抗震设计要求,扩大了规范适用的结构体系,并向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5)至(8)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有关内容问题编号问题题目所在刊号(2(X)3年)89 ee64一91规范管理、总则、术语和符 号第2期第4期第2期第4期第4期81一92一79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第3期第4期第3期场地、地基和基础 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房屋震害情况看,对抗震设防及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一95中有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类,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 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地震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从抗震场地选择、建筑物平面布置、抗震结构体系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建议,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结合具体工程,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结构规则性、结构体系布置、延性等方面论述了框架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就其重要性讲概念设计是最重要的,其次为构造设计和计算设计。概念设计可以理解为抗震意识设计,它包括建筑体型,建筑结构体系等于诸多因素,但决定建筑抗震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建筑方案设计时建筑体垢确定,一个好的建筑体型设计可以避免很多抗震不利因素发生。本文着重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勉  杜文 《山西建筑》2012,(25):45-46
就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建筑场地选择、基础设计、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对保证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郭华  马三平 《山西建筑》2004,30(4):11-12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特点 ,结合GB 5 0 0 1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提出了底部框架层、过渡层、上部砌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点 ,从而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o the project of steel buildings, mainly focu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and seismic design of stairs. The objective is to design a structural stair system capable of controlling seismic damage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bracing system of the building.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review of the seismic standard (ATC, FEMA, and EC8) on which the current design criteria for new buildings with stairs are base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wo spatial building models (A–B) with the same bracing elements but placed differently. Reference Model A follows classical design approaches. It means, stairs are considered nonstructural elements that do not influenc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 This structure corresponds to typical braced frames (IV-CBF and EBF) according to EC8. Model B includes a stair system designed to help control the effects of inter-story drifts and inertia forces. In this case, the same bracing elements of Model A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stair structure of Model B. A comparative seis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typically braced frames (A) versus specially braced stairs (B) is presented. The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static nonlinear (pushover) analysis and the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ATC-40)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s (FEMA) and damage limitation (EC8). Finally, the braced stairs was verified via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 in order to better capture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evacuation rout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 This deterministic analysis of the braced stairs verified satisfactory results compared to reference brac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绵阳地区的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调研,对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简要阐述了本次震害中所见的特殊现象,对加强建筑抗震能力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的是否考虑好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好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共同协作和良好配合才能实现。文中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抗震设计问题,如: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要有利于建筑抗震。并结合震害,论述了建筑体型简单对称、平面和竖向布置中质量与刚度分布均匀协调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应重视建筑立面装饰构件、室内建筑构件(非承重内隔墙,内隔断等)以及各种建筑装饰制品与主体结构的抗震连接与锚拉,保障其不发生伤人的灾害;此外还提出了高层建筑中屋顶的某些抗震要求和多层砌体房屋应遵守的总高度、层数以及高宽比限值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抗震鉴定对于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为了促进抗震鉴定和抗震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通过实例说明抗震鉴定的目的、依据、内容等,以便类似工程借鉴,服务于工程建设。我国目前抗震鉴定依据“结构综合抗震能力二级鉴定方法”。第一级鉴定是指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的抗震能力鉴定,第二级鉴定指以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系数的鉴定。少数第一级鉴定不能通过的房屋,则需继续采取第二级鉴定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17.
设计钢结构厂房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桂森  陈旭 《山西建筑》2008,34(5):108-109
介绍了钢结构厂房的优缺点,从温度伸缩缝、支撑系统设置、钢结构厂房的防锈蚀、隔热与防水设计、抗震设计五方面探讨了钢结构厂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设计出安全经济的工业厂房。  相似文献   

18.
施悦  张燕 《江苏建筑》2014,(5):29-31
大量的震害表明,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固处理意见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我国现行抗震鉴定标准仅要求从构造措施上对6度地区建筑物实施抗震鉴定,而未对抗震承载力验算提出硬性规定,与此同时,也未对小高层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予以规定。考虑到小高层建筑受力的特殊性以及不满足构造措施要求的6度区建筑物也可能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文章以前人研究为基础,采用两级鉴定法对6度地区某既有框架-剪力墙结构小高层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以便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卫亚 《山西建筑》2006,32(7):69-70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提高砖房抗震能力的措施,从而使得这类房屋的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张洪尧 《山西建筑》2014,(16):40-41
通过对张家港农村自建住宅现场调研,检测抗震构造钢筋设置等情况,分析了自建住宅的抗震性能,研究了保留村庄新建住宅提升抗震性能的对策,为已建住宅抗震加固改造提供参考,促进保留村庄新建住宅抗震性能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