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红壤多点源滴灌不同间距条件下湿润锋的推移特性,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镇赣南脐橙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双点源滴灌入渗试验,双点源滴灌滴头间距分别为20 cm、40 cm和60 cm,对湿润锋运移情况、交汇时间、交汇面积进行研究试验。数据表明:水平湿润锋最大运移距离和垂向湿润锋最大运移距离与灌水历时之间有着紧密的多项式关系。还发现双点源滴灌入渗条件下交汇作用、滴头流量、滴头间距对湿润锋运移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滴头间距对水平和垂向湿润锋扩散速率影响不大,但双点源滴灌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水平湿润锋交汇面积与水平湿润锋总面积的百分比随着滴头间距的增大先增长再减小。并且增大滴头流量、灌水历时及保持双点源滴头间距为20~40 cm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湿润体的均匀性和有利于湿润锋运移。  相似文献   

2.
普通的下渗模型一般都将土层的水分运动按集总参数系统来处理,而未顾及土壤水的垂直分布特性,亦即将初始含水量θ_0和后期入渗量F都看成均匀分布在整个土层之中,这种处理计算较简单,但有失真实性,尤其是在间歇降雨时的入渗很难算准。根据山坡水文学原理和一些试验流域资料,土壤水分的垂向分布是很复杂的,既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膜孔灌灌施条件下氮素运移转化分布规律,利用研制的膜孔点源入渗装置,在室内进行灌施条件下的氮素入渗试验,测试不同尿素肥液浓度下膜孔累积入渗量及土壤中氮素含量。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中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在剖面分布影响较小,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化生成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范围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降雨通过土壤汇集雨水并储藏、滤渗可以补充地下水,减少径流污染,还可以减少洪涝隐患.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的手段研究不同汇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在饱和—非饱和入渗理论基础上,建立土壤入渗方向上的一维非稳态降雨入渗模型并通过既有的恒流入渗土柱实验对所编写的计算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降雨入渗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赵家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岩溶发育,集水面积由明流区和闭流区组成,其中,闭流区主要以洼地及伏流等形式分布.分别采用雨洪法和水文比拟法计算赵家河水库坝址处天然条件下和考虑工程措施后的设计洪水.经综合分析计算,推荐采用雨洪法,按全面积计算其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6.
针对降雨诱发滑坡的作用机理,提出一种边坡充气截排水方法.考虑气压作用,进行一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分别开展自然入渗和充气入渗2个过程的模拟,观测湿润锋面的推进过程,进行土柱不同深度容积含水量的实时监测.在考虑气压对容积含水量和湿润锋推进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充气阻渗效果的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向土体中充气能够显著减缓湿润锋面的推进速度;在充气条件下,气压可以使土体维持一定的容积含水量梯度;对于试验模型,充气气压为10 kPa条件下,入渗20 min时,土壤入渗率约为自然入渗的1/2.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虑强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对土体入渗的影响,将地表径流模型同土壤水流模型进行耦合分析.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模拟地表径流,采用Richards方程模拟土壤水流,2种方程均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 在相同计算条件下,将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SEEP/W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耦合模型的正确性,根据耦合模型计算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情况. 研究发现,在地表径流条件下,边坡坡顶和坡底水头相差较大,坡顶和坡底入渗深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地表径流对土体的入渗有着较大的提高. 研究表明,随着地表径流的增强,土坡入渗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张家口市某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土壤与实验级配土壤的雨水入渗情况进行比较,证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实验级配土壤对雨水入渗率、下渗时间、剩余雨量效果优于自然土壤,以及降低降雨强度对其入渗的影响符合上述规律.将实验级配土壤应用到该校园待建绿地改造,达到加快雨水入渗,防治路面积水的效果,以及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  相似文献   

9.
膨胀性土壤吸水膨胀变形,具有复杂的水文特性及力学性质,其分布范围广泛,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开展膨胀性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的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多针对非膨胀性土壤,相关研究成果不适用于描述膨胀性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土壤膨胀变形主要是土壤膨胀力和自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受力变形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为量化土壤膨胀变形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采用土壤膨胀特征曲线和土壤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立了包括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系数、饱和比容积等在内的膨胀性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计算模型。随后,以黄绵土和娄土为典型膨胀性土壤,基于室内试验开展了不同厚度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验证所提出的参数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Nash效率系数均大于0.85,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7,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计算膨胀性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研究成果既丰富了土壤水分运动理论研究,也为膨胀性土壤水分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初始容重下,土壤自重应力和膨胀力对饱和水分运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位于毛乌素沙地中部的乌审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和室内试验测试分析, 研究了裸露流动沙丘、灌木覆盖沙丘及乔木覆盖沙丘在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洼地3种微地貌类型下0~4 m深度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木覆盖沙丘和乔木覆盖沙丘微地貌平均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丘间洼地、迎风坡、背风坡;裸露流动沙丘丘间洼地平均土壤含水量较高,但迎风坡和背风坡平均土壤含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不同类型沙丘在各微地貌采样点不同层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变化趋势不统一;同一沙丘微地貌条件下,植被对土壤含水量在垂向上的变化有较大影响,且灌木植被的影响大于乔木植被;迎风坡和背风坡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有植被覆盖的沙丘普遍大于裸露流动沙丘,而丘间洼地处浅层基岩的存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大;有植被覆盖的沙丘土壤含水量与土壤黏粒和粉砂等细粒级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沙丘地表植被通过拦截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土壤黏土和粉砂体积分数,从而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合适的浅层灌溉方法,采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一维压力入渗及再分布实验,研究入渗压力对湿润峰前进速度、入渗率、土壤平均含水量、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峰前进速度及对干土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渗阶段提高入渗压力增大了湿润峰前进速度、入渗率及平均含水量,其中对湿润峰前进速度和入渗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入渗初期;入渗压力对再分布过程湿润峰前进速度没有影响;入渗压力对垂直土柱干土层厚度没有影响;调节入渗压力是调节含水量大小及水分分布形态重要手段,适当地减小入渗压力能避免形成植物所不需要的高含水量区。  相似文献   

12.
硝态氮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模拟研究了含有硝态氮污染的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其环境行为主要为反硝化作用.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有很大的净化作用,其净化程度与该渗滤系统的渗滤介质有关,如果渗滤介质为细粒的黏土层,则对硝态氮污水净化程度很高,其净化率达到100%,但易引起地下水硬度升高等负效应.若介质为粗砂粒物质,其净化程度较低,但不易引起地下水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
胡枝子营造试验研究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胡枝子特性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营造胡枝子技术,分析了胡枝子的水保效益--拦蓄地表径流、固土防冲、降低风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促进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中,采用放淤固堤方式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由于黄河堤防的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有的大堤常年甚至多年不靠水,难以通过原型观测资料率定土层的渗透系数,常规的渗流分析方法难以确定大堤淤背的设计宽度.可靠度理论将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通过建立功能函数来求解失效概率或可靠度,据此评价工程的安全性.在考虑黄河堤防土体参数随机变异性的基础上,编制渗流可靠度程序,分析设计洪水位下,黄河堤防背河坡脚不同距离地层土体的渗透破坏概率,从而确定淤背的合理设计宽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法计算结果与其它研究成果一致,可为黄河堤防放淤固堤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供其它河流治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6.
降雨是引起坡积土边坡失稳的最常见外部因素之一。雨水的入渗在引起土体抗剪强度参数降低的同时,还将导致土体重度的增加、基质吸力的降低,最终造成边坡的失稳。开展雨水在边坡内部的渗流过程研究已成为分析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稳定性的前提。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雨水在土体中渗流过程的模拟,着眼于降雨条件下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分布及消散特征,描述了该过程中边坡内部含水率、基质吸力、水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暂态饱和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体中向湿润锋下方渗出的雨水量小于降雨入渗补给量,从而使得土体中的含水率累积升高;暂态饱和区的形成与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暂态饱和区形成时间、雨水入渗深度、土体表面体积含水率大小分别与降雨强度存在函数关系;清晰描述了暂态饱和区形成发展消散地下水位升高的全过程,从该过程看,边坡排水措施的设计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水利、交通、建筑等土木工程建设中,压实填土是经常遇到的建设内容,压实填土遇降雨、水浸时,含水率逐渐增大,颗粒间结合水逐渐增厚,结晶盐类逐渐溶解,压实填土粘聚力逐渐减小,土体强度逐渐降低,严重时导致工程破坏.使用不同级配土体,按各自最优含水率击实,制备多组试样,分批次在不同条件下浸水,测定土体强度随浸水时间的变化数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土体级配与土体强度随浸水时间降低的关系、产生原因,给出了较好的压实土种类,为水利、交通、建筑工程压实填土浸水后预防工程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降雨产生地下水流的实验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工降雨实验和数值计算二方面研究雨水入渗坡面所产生的地下水流的进展过程,给出了变化坡度所对应的地下水位的形状图,比较了降雨产生地下水流的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斜面的大部分区域,数值仿真结果和实验观测的数据一致。说明了当斜坡往下变缓时,地下水位在斜坡变化处有个峰值导致小规模的滑坡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模拟水池试验研究结果,结合浅水库水质数学模型理论,简化了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1~5月"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期间的北大港水库水文、水质资料,进行了水量和氯离子的物料衡算,推出了水质咸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定量计算出传质作用氯离子浓度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90%以上,蒸发浓缩作用在10%以下.计算结果表明,导致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的主要因素是盐碱土的传质作用,总趋势与模拟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限区域大气运动模式和土壤水热传导模式为基础,采用地表水分蒸发、地表水渗透、植被的蒸腾作用与根系吸水作用、地面风场4种过程作为模型的耦合方案,建立了用于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的数学耦合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1995年7月1~30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灾害,其干旱过程可分为土壤可供水量满足农作物需水量阶段、根系层土壤供水量小于农作物需水量阶段、农作物干旱阶段3个阶段,实践证明该模型对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