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宝钢焦炭强度预测和配煤煤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国内外炼焦配煤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宝钢焦炭强度预测和配煤煤质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构筑了一种新的预测焦炭强度的参数CCI。根据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了焦炭强度的预测,宝钢焦炉焦炭的DI15^150、CRI和CS折预测值与实测值有关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有配煤方案煤岩图谱存在明显"缺口"问题,鞍钢鲅鱼圈炼焦部开发引进瘦焦煤参与配煤的研究。对4种瘦焦煤炼焦性能进行单种煤炼焦试验、配煤炼焦试验,以及配煤生产实践。试验结果表明,瘦焦煤的引进不仅丰富了炼焦煤资源,还改善了配煤煤岩图谱形态和配煤结构,降低了配煤成本,改善了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3.
灰成分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德生 《钢铁》2002,37(8):9-13
通过在配煤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Fe2O3、CaO、MgO、K2O、Na2O、SiO2、Al2O3、P2O5、TiO2改变灰成分的炼焦试验,和大量的模拟生产配煤的炼焦试验。获得169组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得了宝钢煤源条件下,焦炭灰成分中十大主要成分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的次序。确立了适合宝钢煤源条件的灰催化指数ACI计算方法。建立了焦炭灰成分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40kg试验焦炉的配煤炼焦试验,目的是探讨充分发挥强粘结性煤的粘结能力,其方法是添加一定量的远东石油焦惰性物,调整活性物与惰性物的百分含量,进而改善配煤结构,提高焦炭块度和冷热态强度。同时,远东石油焦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随配入量的增大,配合煤成本降低幅度较大,不仅可以缓解煤源紧张的局面,而且对降本增效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晓雷  代成 《鞍钢技术》2013,(5):14-18,28
借助于煤岩学理论,利用煤岩显微镜及相关软件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炼焦用37个采矿点的77种单种煤进行了煤岩分析,并建立了炼焦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谱汇编,根据可行的配煤预案分别进行手工配煤和小焦炉配煤煤岩测定.将其实验室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实现了煤岩配煤技术在鞍钢鲅鱼圈炼焦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宝钢集尘焦粉回配炼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晖  吴信慈 《宝钢技术》1998,(3):41-44,53
在半工业规模和工业规模下,进行了焦粉回配炼焦试验,所用焦粉均取自于宝钢炼焦分厂的集尘系统,其中干熄焦(CDQ)焦粉占70%,在半工业试验中,分析了焦粉粒度、配入量及配煤组成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在生产设备上外配1%焦粉炼焦的可能性,最终认为在炼焦生产中将1%的焦粉配入成型煤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宝钢焦炭质量要求和供煤可能性,1978年曾由新日铁生产技术研究所为宝钢进行第一次配煤试验。同时,鞍山热能研究所进行了平行试验。配煤用煤样8个,来自淮北后石台、青龙山和芦岭,山东枣庄、陶庄、官桥和兖州兴隆庄,以及江苏大屯。通过试验,确定了宝钢炼焦配煤方案。但是由于枣庄煤的含硫量发生较大变化,要为枣庄煤寻找替代煤种。1981年煤炭部提出以河北峰峰的孙庄煤代替枣庄煤和淮北的张大庄煤代替后石台煤的供煤方案。经冶金、煤炭两部商定,在1982年进行二次配煤试验。  相似文献   

8.
对鞍钢化工总厂使用的42个单种煤的常规指标、相关煤岩指标及200kg小焦炉结焦性指标(M40)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煤岩指标与结焦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惰性组分相同时,M40随反射率增大而增加;在反射率相同时,M40随惰性组分含量降低而增大;鞍钢单种煤总体惰性组分偏高。合理选用较高变质程度和较低惰性组分的煤种可改善配煤结构。在煤质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肥焦煤的挥发分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质分析数据预测焦炭热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种单种煤和64个配煤方案在模拟焦炉(ScO)上的试验,研究了原料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宝钢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焦炭热性质,指导宝钢炼焦配煤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战志新 《冶金能源》1997,16(2):25-31
重点介绍了热能研究院研制的7kg试验室小焦炉在常规配煤和捣固、配型煤炼焦新工艺研究、优质铸造焦研制、宝钢配煤炼焦试验、鞍钢焦炭质量预测等试验研究工作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鞍钢鲅鱼圈所处中国东北部港口的独特地理位置特点,建立了适合鞍钢鲅鱼圈的煤岩配煤方法,分析了鞍钢鲅鱼圈配煤方案工程应用中各煤种用煤特点,考察了工程应用配煤方案的煤岩特征,并对应用煤岩配煤方案所得焦炭质量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鞍钢鲅鱼圈开展煤岩配煤技术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鞍钢鲅鱼圈通过煤岩配煤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使炼焦用煤结构从以肥煤为主向以进口炼焦煤为主、国产劣质炼焦煤为辅的低成本炼焦用煤结构转变,在满足大型高炉用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配煤方案,逐步提高焦炭质量,使焦炭的反应性从27.36%下降到24.95%,反应后强度从62.20%提高到65.37%以上。  相似文献   

12.
The carbon mass fraction of blast furnace (BF) dust (gravitational dust and sludge) was determined under norm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in industrial tests. The mass fraction of unconsumed coal and coke particles in BF dust at different PCI rates was obtained based on microscopic and chemical analys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CI rate and mass fraction of unconsumed coal in BF dust was derived. The amount of unconsumed coal and coke particles in BF dust at different PCI rates was obtained. The utilization factor of injected pulverized coal into BF was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PCI rates at Baosteel. This result provides a necessary analysis method at large PCI rate in BF.  相似文献   

13.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BF dust (gravitational dust and sludge) at Baosleel was measured. 85 %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sludge are smaller than 149 μm, while 60 %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gravitational dust are in the range 74~297 μm. It was found by microscopic analysis that the structure of unconsumed coa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ke particles. Based on the carbon status in BF dust, the proportion of carbon from unconsumed coal and coke 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by microscopic analysis at different PCI rates at Baosteel. The unconsumed coal ratio in the carbonaceous substances (Φ) in BF dust at Baosteel could be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percentages of unconsumed coal and coke particles in BF dust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湘钢目前利用煤岩学数据指标判定进厂煤质情况,指导煤场分堆,优化配煤结构.同时在保证焦炭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配入少量低灰的气煤,有效地提高了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阿莫索夫-夏皮洛配煤原理,结合我国煤炭资源性质,研发了煤岩配煤技术及焦炭质量检验系统。CBI和SI是影响焦炭强度的两个主要指标,可以指导炼焦煤选购、确定最佳配煤比和预测焦炭强度。通过实例证明了可利用煤岩配煤技术控制调整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南钢40kg实验焦炉开展配加非炼焦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采取不同配量的改性剂添加方案进行配煤炼焦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非炼焦煤配加量达到15%(粒度小于3mm),煤粉改性剂添加量为0.10%。最佳配煤方案中添加改性剂与未添加改性剂炼出的焦炭质量相比,灰分、硫分基本保持不变,抗碎强度M40增加14.35%,耐磨强度M10下降6.00%,反应性降低5.5%,反应后强度提高5.93%,实验结果表明:焦炭冷态强度与热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南钢生产配煤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煤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的原理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煤岩分析有效促进了单种煤管理和配合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刘颖义 《中国冶金》2021,31(5):83-85
为积极应对炼焦煤资源供应趋紧、质量下滑和价格波动等多变因素影响,河钢宣钢公司优化炼焦煤资源、配煤结构,深入市场探寻炼焦煤新资源,以小焦炉试验和煤岩分析为技术支撑,研究新资源的质量性能和各炼焦煤种的配入比例,开展配加王家岭瘦焦煤的多种配煤优选方案,在保证焦炭强度不降低的基础上,瘦煤配比提高至14%。通过对配合煤硫分和黏结指数的测算,扩大了炼焦煤资源,用普通焦煤代替部分高价低硫柳林类焦煤,降低了公司的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介绍宝钢配煤水分数据从分析计算机系统终端传输到焦炉基础自动化层的方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流程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架构和焦炉加热控制系统。论述了配煤水分如何参与基础自动化控制、参与焦炉加热控制系统,针对配煤水分在加热控制系统的核心———加热模型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配煤水分在早期的前馈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前反馈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