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小碗海边亲子民宿是余论设计首个"亲子"类产品,对设计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获得喜剧演员贾玲投资、决定将海边一套三室一厅住宅改造成民宿前,"LITTLEONE小碗家庭写真馆"作为亲子摄影品牌实体空间,已经在北京小有名气,客人认可这种摄影艺术和写真馆营造的温馨互动场景。作为品牌的延续,这间海边亲子民宿也可以为拍摄提供场景。民宿位于秦皇岛阿那亚(Aranya)黄金海岸社区。作为中国北部一线亲海全资源玩家综合体,阿那亚凭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泡泡儿童餐厅、高端酒店等迅速跃至打卡地,有别于传统旅游景区。在深度体验过周边业态以及充分理解"小碗家庭摄影"品牌后,设计师定下"引海入  相似文献   

2.
a21办公住宅     
<正>"每天清晨,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能以一种舒适和快乐的心情开始我的设计工作。我曾经梦想的办公住宅并不应该是设在像胡志明市这样一个交通阻塞频繁和高度污染的城市,而这个小面积、非方正的小房子不仅符合设计预算,而且所处位置远离闹市且仅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市中心。其条件非常符合我选择它作为新办公地点的最佳选地。"设计师Toan说到。  相似文献   

3.
整个店的面积并不大,设计师很难在空间方面有所作为,但设计师在饰面上做得非常有意思,丰富的处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店的层高比较低,这容易使客人感到非常压抑,但设计师却通过在大厅上方用白色纸条串起来再造天花的手法,既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又使整个空间有了灵魂。蓝色玻璃上覆以白色的钢琴漆树枝的处理其实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创意所在,这是一个隐喻:蓝色海边的一片雪,而这正是设计师所想在这里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正>Mur Mur Lab为Tang+摄影工作室置入了一个展厅。游弋于旧厂房的空间,设计师尝试用思考力,而不仅仅是手法去表现这个工作室。脱离低级趣味的符号,去除多余的语言,设计师用尽量少的元素组合,留给了使用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它从山中来从一开始,设计师就把这个小房子想作一块山石,一块太湖假山石。它来自于对自然大山形态的模拟。设计从"简单几何形空间表现"转向"自然叙事的空间",简单几何仍然是空间架构有力的工具,但不再是目的。设计有趣的地方在于:如何在一个限定很小的区域内,体现高度浓缩的山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Mur Mur Lab为Tang+摄影工作室置入了一个展厅。游弋于旧厂房的空间,设计师尝试用思考力,而不仅仅是手法去表现这个工作室。脱离低级趣味的符号,去除多余的语言,设计师用尽量少的元素组合,留给了使用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它从山中来从一开始,设计师就把这个小房子想作一块山石,一块太湖假山石。它来自于对自然大山形态的模拟。设计从"简单几何形空间表现"转向"自然叙事的空间",简单几何仍然是空间架构有力的工具,但不再是目的。设计有趣的地方在于:如何在一个限定很小的区域内,体现高度浓缩的山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厨一生活"是安泊橱柜的理念,为了打破对厨房空间的固有印象,设计以在单一的空间形态内创造出趣味性迷宫为切入点。8个独立的小房子,代表8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房子高低错落的开口可以看到对面房子的形态,用通道将小房子相互连接,而通道内侧自发光的图案隐喻了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幼儿园的一段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现代城林立的高楼脚下,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出现了。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挤进了大人的堆儿。这就是现代城幼儿园。前不久的一天,这个小房子的两位设计师崔恺(下为“崔”)、柴培根(下为“柴”)面对一堆的照片,谈起了有关幼儿园设计的话题。崔:每次做完工程总结的时候都是面对一叠漂亮的照片。从渲染图变成照片,建筑师的职责似乎就告一段落。你不知道你的建筑会发生什么情况,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关于应该怎样使用这座建筑,有过种种设想,但是建筑师显然没有能力来控制它。不管怎么样,一开始对建筑的设想是相当重要的,如何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正>1.设计理念:德阳市聋哑及智障儿童教育学校是一所企业援建的公益性学校,我们认为这个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坡屋顶的小房子开着方窗是孩子们对家的想象。设计将整个学校的主要教学生活空间化解为五个大小不一的坡屋顶小房子。每个房子都是房间围绕着中心天井,形成一个"凹"字形平面布局,五个小房子再围绕着中心庭院,形成一个微型村落。这种建筑空间的层级关系来源于对残障儿童社  相似文献   

9.
热带风情     
《现代装饰》2006,(12):118-123
在这套大户型单位的设计中,设计师致力于表现其海边热带风情的居住环境。在空间的规划上,用开放式的厨房,而餐厅、客厅的空间组合,将清新、自然的海风与室内生活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海边档是LAAB为香港星光大道设计的机动建筑,作用为小食亭和机电房,是香港第一个机动的公共建筑。港式小贩街边档「朝桁晚拆」的特色是海边档设计的灵感来源。LAAB以机械重新演绎港式小贩街边档的特色;早上,海边档缓缓打开,像一只张开嘴的蚌;夜里,海边档合上眼睛,安静地听海。除了开关以外,海边档的木条也会上下摆动,一吐一纳,就像海浪潮起潮落,星光一闪一烁。木条背后的49枝机械装置是海边档的骨骼,他们的舒展带动了海边档的呼吸。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15,(4)
在由直向建筑设计的北戴河新区海边图书馆内,笔者与设计师董功针对这座建筑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筑与场地、材料与结构、建筑与光、构造节点以及直向建筑设计理念的对话,旨在引发关于建筑设计问题的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本案是一处位于法国Juan les Pins的海滨度假屋。这套面积仅为四十平米的公寓位于一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内,可远眺大海。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工作室UdA承担本次改造的室内设计。设计师通过灵活的设计方案在这方寸之间设计出多种空间布局方式,也进一步拉近了室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设计师想通过设计激发人们海边生活的热情,使在这个四十平米的"背景"下生活的所有人都演绎彼此不同的故事。因而设计师想到利用铁架和木材在室内建造多个小型的方形"建筑"打造出不同寻常的空间和人际关系。独特的设计方式不仅能促就度假时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同时还满足了业主对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打造一个宽敞的休闲区及两个分开的睡眠区的需求;而且,室内的每个区域都拥有欣赏海景的良好视角。室内轻质的封闭式"建筑"结构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海边棚屋和简易搭建的更衣处的构造,它们具有容易组装、价格经济等特点,还可根据住户的品味和兴致灵活拆建。  相似文献   

13.
《小房子》     
《Planning》2016,(3)
<正>出版社:南海出版社简介: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变化,小房子还看到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铁……而一点一点地改变。最后连小雏菊和苹果树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她,把她移到了乡下,她  相似文献   

14.
a21办公住宅     
《Planning》2014,(4)
<正>"每天清晨,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能以一种舒适和快乐的心情开始我的设计工作。我曾经梦想的办公住宅并不应该是设在像胡志明市这样一个交通阻塞频繁和高度污染的城市,而这个小面积、非方正的小房子不仅符合设计预算,而且所处位置远离闹市且仅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市中心。其条件非常符合我选择它作为新办公地点的最佳选地。"设计师Toan说到。  相似文献   

15.
正项目坐落于被誉为"中国最靓码头"的深圳大鹏半岛七星湾游艇会,这里是中国有且仅有的天然半内凹式海港,是电影《美人鱼》的主取景地。原本业主仅想造一间青少年帆船教室;然而,当设计师到达现场,见闹市近隅,既得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于是七星湾御风者俱乐部诞生了,它既是一座听海的私享会所、也是一所习海的专业学堂,更拥有一厢观海的独层公寓。设计师保留了原先白色的极简建筑,将其中加入适合海边生长的绿植和花草,以及在建筑的某些结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7)
<正>金色的墙壁搭配红色的房顶,这栋小房子真漂亮!打开房顶一看,小房子里居然装着精美的小发饰、糖果、丝带!原来这是一个小房子储物盒。如果你想拥有它,那就请你跟我一起动手做一做吧!材料:3个牛奶盒、塑料泡沫板、黄色手工纸、棕色卡纸、双面胶、剪刀、铅笔、记号笔、丙烯颜料、调色板、订书机、胶水。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艺》2008,164(5)
这间小房子位于主人的花园后面,正屋的前面.最初,是想将这座小房子设计成一间工具房,存放除草机和一些工具等,慢慢地,设计概念成为一间花园里的小房子,有桑拿和淋浴设施,夏日的下雨天,可以用来休憩,从某种意义上,用建筑师的话来说,它就是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18.
正心蒙·蒙特梭利幼儿园位于厦门岛的海边,原始建筑被设计为邮轮形式,主要依赖人工照明,也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阳光、泥土、草地几乎是最重要的物理空间要素,因而,对设计的挑战是将一处并不适合作为儿童空间的建筑改造为幼儿园。出于结构稳定和加固成本的考虑,设计师在保留全部结构的基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房子,由日本著名的Suppose Design Office设计完成,位于东京板桥的一个丁字路口,占地面积只有50m2,总居住面积也不过91m2。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4)
<正>看到海边那巨大的、扇形的、白色的"贝壳",大家都会一眼认出它来,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悉尼歌剧院!"是的,悉尼歌剧院现已成为整个悉尼、整个澳大利亚的象征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是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1956年,澳大利亚政府面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方案,37岁的丹麦设计师乌特松倾注全部心血,提交了一份贝壳状屋顶的设计草图。当时的评委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