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可 《江苏陶瓷》2009,42(3):38-38
一个人需要一个空间才能生存,一把壶需要一个“场”才能有所表现。反之亦然,一个人要发挥他的能量,表现他的才能,才会赢得一个空间。一把壶要有主题表现,才会有他的空间,也就是主题“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顾丽萍 《江苏陶瓷》2020,53(1):69-70
紫砂艺人在"东坡提梁壶"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提梁壶,虽然造型各异、特点鲜明,但其中都蕴含着东坡先生的奇思妙想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就是一件提梁造型的艺术作品,其灵感来源就是传统的"东坡提梁壶"。在此基础上,我又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柿子"的形象和寓意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从整体上看此壶,造型大气、细节到位、工艺精湛、寓意吉祥,提梁和壶身营造出虚实相间、上下互补的艺术形态,融合了筋纹器和提梁造型这两项在紫砂技艺中难度颇高的制作手法,让人观之耳目一新,心生欢喜之情。  相似文献   

3.
葛家佳 《江苏陶瓷》2014,47(5):62-62
宜兴紫砂壶造型多变,争奇半妍,“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是陶瓷器造型中变化最多的一类器型。宜兴紫砂壶从初创期始,方壶和圆壶就同时出现。紫砂巨匠时大彬,是一位对宜兴紫砂有极大贡献的制壶大家。他所流传至今的作品不仅有圆壶“鼎足盖圆壶”、“如意纹盖三足壶”、“调砂提梁壶”、“书扁壶”、“高执壶”、“龙蛋壶”等,还有方壶“六方壶”、“四方执壶”、“开光方壶”、“印包方壶”、“僧帽壶”等。圆壶是用拍打身筒成型的,方壶是用泥片镶接成型的,这两种技法在时大彬创作时已基本完善,以后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陶艺人在传统紫砂壶造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逐步摸索提高自己的制壶技巧,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紫砂"扭转乾坤壶"就是一款在传统紫砂壶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艺术新品,壶器既有传统壶艺的神韵和魅力,又充分体现了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笔者擅长制作石瓢.而石瓢的造型又是紫砂器造型之最,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说,笔者创作石瓢多是在创新的角度去表现的。全手工剑制的作品《五福石瓢》壶,正是一款含义颇深的石瓤壶式。  相似文献   

6.
"东坡提梁"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之一,因源起于大文豪苏东坡而具有浓厚的文人、文学气息。这一壶型在流传中不断被手工艺人丰富着,艺术个性也趋于多样完善。本文将围绕此件"东坡提梁"紫砂壶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工艺特征与艺术神采,具体感受这一壶型在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7.
朱泥壶的造型变化乃是我们制壶师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手拉成型的朱泥壶,基本上都是以圆形为主,要做到圆非一相,壶艺师要在器型变化的基础上,注重壶身造型点、线、面的构成,从中找出共性、个性的特点和关系,巧妙处理,形成变化。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材质的特殊性,造型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气息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制壶艺人与书画名家合作的文人壶更是被奉为艺术之林的瑰宝。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正所谓“方非一式、圆非一相”,造型从大类可以分为光货、花货和象生器,光货又分圆壶、方壶和提梁壶,其中提梁壶是紫砂器型中的一个最为特殊的类别,造型典雅高贵,极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光货壶是通过线、面的结合来进行造型设计的.它要求制作者给予器型以力感和量感,单纯而规整的器型上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件器型给人的第一感觉皆有其独特的个性美."虚扁壶"在紫砂光货造型中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韵味,壶扁而气势开张,有一种向外扩展的张力,壶形稳重浑厚.它是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壶口颈大、肩宽,由于壶颈至壶肩的壶面开阔爽朗,很适宜作书作画.根据"虚扁壶"的这一特点,在一对口径18.5cm、壶颈至肩7.5cm、周长103cm的特大"虚扁壶"上分别刻了"九龙图"、"百虎图"(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周志新 《江苏陶瓷》2012,45(2):30-30
宜兴紫砂,其名伟巨,然紫砂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方匪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传统造型艺术的宝库。而在紫砂壶造型中,越是造型简练的制作难度越大,所以制壶者对做此类壶常有"貌似容易却艰辛"的感叹。为了使制壶技艺有进一步的提升,设计制作了这把"八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制壶经历和茶壶造型等的阐述,说明在设计和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应注意壶体的形、气、神、韵和紫砂泥的可塑性等特点,懂得"制壶如做人"的道理,使人更加清楚的体会到制壶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作为经典壶式之一,"汉君壶"受到许多制壶人的青睐,历代制壶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多款"汉君壶"。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创作心得,探讨了"汉君壶"造型、线条上的特点及其摄人心目的光素之美。  相似文献   

13.
卢雪君 《陶瓷工程》2014,(11):95-95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如何使文学艺术这颗“灵丹妙药”确切的注入紫砂壶,使紫砂壶迸发出新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制壶人在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并掌握多门技艺的基础上,统筹思考,构思创作.  相似文献   

14.
沈敏明 《陶瓷工程》2014,(11):96-96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如何使文学艺术这颗“灵丹妙药”确切的注入紫砂壶。使紫砂壶迸发出新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制壶人在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并掌握多门技艺的基础上。统筹思考.构思创作。  相似文献   

15.
《江苏陶瓷》2019,52(3)
<正>"岁寒三友壶"又名"一捆竹壶"。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的造紫砂壶的造型缔造了艺术个性,不同的造型也塑造了不同的壶器品格,加上壶艺人的情趣不同,所创造和拓展的壶器艺术性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紫砂壶还是有共同的内涵:含蓄、质朴、意境传神、有神韵,这是紫砂壶的精髓。型缔造了艺术个性,不同的造型也塑造了不同的壶器品格,加上壶艺人的情趣不同,所创造和拓展的壶器艺术性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紫砂壶还是有共同的内涵:含蓄、质朴、意境传神、有神韵,这是紫砂壶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满瓢”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历来为紫砂制壶名家与收藏家所喜爱,小巧精致的造型在不同装饰的点缀下呈现出多样的美学意境,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艺术。本文所选择的紫砂壶名为“景舟满瓢”,手工艺人通过对意境、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陈夕良 《江苏陶瓷》2010,43(1):46-46
紫砂壶大致分为光货、花货和筋纹货三类。光货主要是指一些以几何形体为造型的壶类,而花货主要是指以自然形体为造型的壶类。光货的创作,重在扎实的制壶功力。而花货的创作,特别是全手工的花货创作,光有扎实的制壶功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很高的美术功底,相当的绘画技能,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郑丽丽  邵毓芬 《江苏陶瓷》2011,(6):65-65,68
“天鸡壶”起于三国时期.是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饮器,亦称“鸡首壶”.多数属于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古代“天鸡壶”逼真巧妙,形状和大小随着朝代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确定形状和大小、掌握纹饰、明确造型规律及艺术风格对断定“天鸡壶”年代和了解“天鸡壶”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天鸡壶”在其各个年代虽然特征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在大小、纹饰、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规律可循。三国时的“天鸡壶”(见图1)多为高颈侈口,  相似文献   

20.
<正>紫砂陶始于北宋,陈鸣远是龚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之一,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影响巨大。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陈鸣远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紫砂壶的制作,作品"瓜形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具自然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