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高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偏高采取了措施,大大提高了锅炉效率和电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的烧失量和含碳量进行了对比 ,烧失量与含碳量差别很大。传统上用烧失量代替含碳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并不适用。本文提出用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的含碳量 ,并测出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随粒径分布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但我国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着飞灰含碳量高,锅炉燃烧效率达不到设计值的问题。概述了影响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煤种、燃煤的粒径及风量等,重点探讨了燃煤的粒径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提出了维持锅炉稳定,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炼化企业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本文从煤种、一二次风配比、床温、床压、石灰石添加量等方面着手,分析飞灰含碳量异常的原因,研究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飞灰残碳量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和控制飞灰残碳量的措施,意在优化在锅炉中的操作运行。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因含碳量高,活性低,用于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通过添加复合增强剂,有效改善了产品性能,提高了产品强度,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循环床锅炉燃烧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比例和煤种等因素对燃烧份额分布的影响,证实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处于欠氧燃烧状态,并且密相区产生的一氧化碳和部分挥发分被带到了稀相区进行燃烧。从流动和燃烧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从密相区气固两相流行为出发,解释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于鼓泡床的一些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卿山  王华 《煤炭转化》2003,26(2):56-59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最重要的控制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整个锅炉的热效率和脱硫效率,从云天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出发,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的各种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煤质、煤量、煤粒粒径、一次风、二次风、脱硫剂、循环灰量和床层高度等,据此选择出适合云天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并利用返灰量来自动调节控制锅炉的床温。  相似文献   

9.
锅炉飞灰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锅炉飞灰中含碳量高不但导致了锅炉燃烧效率的降低,也限制了飞灰的再利用。因此,降低飞灰含碳量,充分利用其化学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石家庄东方热点公司锅炉飞灰的粒径分布、烧失量分级分布和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飞灰再燃可以有效地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并在实验室小型鼓泡流化床上进行了飞灰再燃降低含碳量的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10.
《小氮肥》2017,(2)
<正>1改造前运行状况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东厂区现有5台锅炉,其中8~#和9~#为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及热效率偏低。为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的含碳量,提高其运行经济性,决定采用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节能技术,在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实施锅炉飞灰再循环节能改造试验。改造前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对小容量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浅床运行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浅床运行方式适合于燃用褐煤及高挥发分烟煤的CFB锅炉,可降低一次风机压头和风机电耗。对于中等容量CFB锅炉,浅床运行可能会导致密相区结焦及燃烧效率降低等问题,为降低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需要维持足够的床层高度或风室压力。对浅床运行模式的大型化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2.
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特性对其汞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航  刘芸  苏银皎  滕阳  关彦军  张锴 《化工学报》2019,70(3):1075-1082
通过分析两台容量相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锅炉飞灰样品的粒径分布、表面结构特性、未燃尽碳含量、反应性和汞含量,探究两种类型锅炉飞灰特性差异及其与飞灰汞吸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和煤粉锅炉尾端除尘设备排灰口飞灰汞的含量分别为1584.0 ng/g和503.7 ng/g,其原因与飞灰粒径、未燃尽碳含量和表面特性相关。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汞含量随其粒径和反应性温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未燃尽碳含量增加而增加,且与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呈正相关关系。对于煤粉锅炉,粒径为75~53 μm的飞灰对汞吸附能力较强,未燃尽碳含量明显小于循环流化床所产生飞灰的含量,飞灰比表面积随粒径变化不大,由此导致煤粉锅炉除尘设备排灰口所取样品对汞的吸附能力远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对应位置飞灰对汞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Reduction of unburned carbon fraction in exhaust during co-combustion of various coals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CFB) is required to save energy loss and to optimize coal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boiler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 variables such as coal, air and heat flow rates, co-combustion ratio of each coal, primary to secondary air ratio on unburned carbon fraction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n two units of 200 MW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in the Tonghae thermal power plant. From the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correlation among unburned carbon fraction and operation variables in #1 and #2 units of the CFB boiler could be derived with a good agreement. This would be expected to give a good guideline to reduce the unburned carbon content in exhaust in the CFB boiler.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9台超低排放在役机组硒迁移转化规律,探究了循环流化床(CFB)和煤粉炉(PC)机组飞灰特性差异对硒吸附能力的影响。燃烧后煤中硒几乎全部呈现挥发态,底渣中残留量极低。与浓度归一化和质量分布法相比较,相对富集系数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燃煤副产物中硒的富集能力,两类机组中硒均主要富集于飞灰中。CFB较低炉膛温度和添加CaO可以降低入炉煤中硒释放比例并增强飞灰对硒的吸附能力,故其底渣和飞灰中硒的富集程度均高于PC,导致脱硫石膏中硒富集程度低于PC。飞灰对硒的吸附量随比表面积或孔容积增大而增大,但随粒径或孔径增大而减小。CFB飞灰中未燃尽碳含量高、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存在较多蜂窝状孔隙,导致其对硒的富集程度高于PC飞灰。  相似文献   

15.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可燃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台燃用福建无烟煤的DG75/3.82-11型CFB锅炉所存在的飞灰可燃物含量较高的问题,通过分析福建无烟煤特有煤质特性、燃料颗粒特性、锅炉总体设计和运行调整工况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主要因素。针对性采取优化筛分破碎系统、增强二次风的扰动穿透能力、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改造回料风系统以减少返料偏流等措施;同时不断摸索CFB锅炉运行规律,完善和优化运行方式,应用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实现CFB锅炉的自动优化控制运行。2台锅炉平均飞灰可燃物含量从2003年的22.17%降低到2009年第1季度的15.03%。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福建无烟煤细颗粒燃烧模型,计算了其在容量3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燃尽时间和一次通过炉膛的停留时间,分析了不同粒径煤颗粒在不同燃烧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速时在CFB锅炉内的燃尽时间和停留时间的变化差异. 实验研究了福建无烟煤粒径对飞灰碳含量的影响及燃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细煤颗粒的燃尽时间与停留时间均随粒径增大而增长,但燃尽时间增幅更明显,颗粒一次通过炉膛完全燃尽的临界粒径约为0.15 mm;粒径越大的颗粒其停留时间和燃尽时间对烟气流速和燃烧温度变化越敏感;无烟煤入炉粒径明显影响CFB锅炉飞灰含碳量,选用粒度为3~8 mm的偏粗颗粒为宜.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掺烧煤泥是一种处理煤泥等低品质煤的有效手段。利用一维小室模型对掺混不同比例煤泥的CFB锅炉运行工况进行模拟,研究了掺混煤泥比例对CFB锅炉炉膛内物料平均粒径、颗粒停留时间以及炉膛上部物料浓度的影响,确定了大比例掺烧煤泥条件下的流态优化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煤泥比例可以提高物料循环流率和中间粒径档位(0.1~0.3 mm)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改善燃料的燃尽率,提高煤泥比例还可以增加炉膛上部的颗粒浓度,有利于提高炉膛上部的传热,降低炉膛温度,便于污染物的控制。根据盘北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大比例掺烧煤泥的运行数据,分析了掺烧煤泥比例对床温、排烟温度、底渣与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当锅炉负荷为300 MW时,掺烧煤泥后床温明显降低,飞灰含碳量和排烟温度随着掺烧煤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底渣含碳量则随着掺烧煤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为了实现大比例掺烧,建议控制矸石的入炉煤粒径,且需要强化尾部吹灰或适当调整尾部受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