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标准体系中有关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简介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是铝及铝合金行业的基础标准,它规定了铝及铝合金中大多数元素的测定方法。但是,国内外标准体系中对于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则有很大不同,不仅元素种类、分析限有很多不同,其所用分析方法亦有很大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2.
稀土铝合金的应用及其铝母合金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江西冶金》1994,14(3):21-24
稀土铝合金的应用及其铝母合金的生产江西省冶金工业厅刘毅稀土金属加入到铝或铝的合金后形成一种比纯铝具有更优良特性的合金材料,人们通常称为稀土铝合金。稀土铝合金的研制在国外始于3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生产了4种稀土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我省铝工业生产的现状,针对铝合金管的潜在市场需求,提出了开发铝合金管的应用市场。开展铝合金管的深加工,从而提高我省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筑铝工业大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铝企业铝及铝合金废料预处理现状,以及国外先进的铝及铝合金废料预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
铝及铝合金国际注册体系述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李震夏铝是地球上含量极丰富的金属元素。铝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多功能性。铝及铝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在各种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铝及铝合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具特色的稀土电工铝和铝稀土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稀土铝导体和铝稀土合金研究,开发和应用过程概况,稀土导电铝和稀土铝合金的特性;铝稀土合金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稀土消费量迅速增加;制取铝稀土合金系列的新思想和新工艺过程;稀土添加剂在铝和铝合金中的作用;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制造高强度铝合金的新方法日本吉田工业公司开发出一种制造高强度铝合金的新方法。制成的新型铝合金成分是,铝占72%,镍占]4%,稀土金属混合物占14%,比重为3.3,比纯铝略重。这种新铝合金的强度和刚性麻超过铝很合金,在常温下的抗拉强度为90kzUm。’...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再生铝工业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重点介绍了国外先进的再生铝及铝合金熔炼设备,指出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再生铝及铝合金熔炼设备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铝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铝合金张淑芬,李平,杜富英,路连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稀土在铝和铝合金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目前流行的方法是在铝电解槽中添加稀上化合物,直接生产稀土-铝合金的方法,对铝厂来说,是合理和方便的。然而,对铝加工...  相似文献   

10.
铝板带箔材在包装及容器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装、容器工业是铝及铝合金材料的三大用户之一,年耗铝量占世界铝总产量的21%左右。本文介绍了包装、容器用铝板带箔材的发展概况,着重论述了易拉罐用铝合金带材及包装用铝箔的开发与应用,指出铝合金仍然是各种硬包装和软包装的主要材料之一。随着现代化高精度特薄铝板和铝箔工业的发展,我国不仅将是铝包装材料的生产大国和强国,也会成为铝包装材料的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11.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快速发展,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列入决定未来经济的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基于丝材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由于其沉积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制造周期短和材料利用率高,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文以钛合金丝材为原材料,针对广泛采用的电弧/等离子弧熔丝、电子束熔丝和激光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分别从成形工艺参数优化、宏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后热处理组织性能调控及专用原材料开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基于钛合金丝材的增材制造在工程化应用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情况。最后,指出钛合金丝材增材制造技术在组织和性能等方面存在的固有不足,提出了采用锻造+增材复合成形复合后处理和专用丝材研制等方法,并建立有别于传统锻造和铸造的新标准体系,有助于推广其在各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Ni-Cr-Cu合金铸铁组织及耐碱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霞  董俊慧  乌日根 《稀土》2006,27(6):65-68
设计了不同含量的稀土镍-铬-铜合金铸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用失重法测定合金铸铁在动态、高温、高浓度碱液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可以改善合金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及分布,使之由长条形逐渐球化;并且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石墨数量增加,合金铸铁的耐蚀性增强。但稀土过量会使得合金铸铁的耐蚀性减弱。  相似文献   

13.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短流程、近终形的新型材料成形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 设备是载体, 材料是关键, 工艺是基础, 三者是影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 分析了设备、材料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综述了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原料供给系统、成形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中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和钢铁材料的典型组织特点和力学性能; 论述了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孔洞、精度和组织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设备方面存在设备成本高、产品成形尺寸受限、成形效率低等问题, 在材料方面存在生产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 在工艺方面存在参数匹配困难、热积累严重等问题; 从降低设备和材料成本、扩大产品成形尺寸范围、提高产品精度和成形效率、拓展材料种类和适用范围、减少工艺参数匹配难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综合性能、开发金属增材制造新技术方面展望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用于铝合金晶粒细化的中间合金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建新  钟建华 《铝加工》2002,25(1):24-26
本文讨论了用于铝合金晶粒细化的中间合金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分析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对新型细化剂AlTiB  Re中间合金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中间合金是一种高效长久的晶粒细化剂 ,其效果优于进口的Al5TiB细化剂  相似文献   

15.
杨佩  康聪  李维 《湖南有色金属》2020,36(1):45-47,60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针对TC4钛合金的成分开发,并进一步围绕TC4钛合金论述了增材制造、超塑成形、粉末冶金、精密铸造等近净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制了一种低氧含量NiCr合金粉末。首先在熔炼过程中向合金液中加入一种自行研制的添加剂A,这种添加剂含有易氧化元素。然后通过气体雾化技术获得了NiCr合金粉末,最后对所得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处理。实验结果发现,通过这种工艺能够大幅度降低NiCr合金粉末的氧含量,其氧含量能到达0.05%左右。  相似文献   

17.
超轻高比强度Mg—Li系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度为1.3g/g/cm^3左右而比强度高的Mg-Li系合金对导航及与节能有关的汽车制造业等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本文在国内我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Mg-Li系合金的性能及添加第三元素对Mg-Li系合金组织结构、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钛粉粒度和含氧量及铝粉含氧量对无熔剂铝合金钛添加剂吸收率的影响,研制出高吸收率的无熔剂型钛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surface treatm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are earth composition and B additive on the high rate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discharge capacity and high rate dischargeability of the alloys are improved aft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area and formation of the electrocatalysis layers, which increase both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rate on the alloy surface and H diffusion rate in the alloy bulk. It is also found that both the over-coarse and over-fine particle size increase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the electrode,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discharge capacity, deterioration of high rate dischargeability and lower discharge plateau. In another word, a suitabl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an enhance the alloy activity, discharge capacity and high rate dischargeability. In addition, the high rate dischargeability i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La content and decreasing Ce content of the alloy composition because of enlargement of the unit cell volum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face activity. Moreover, B additive result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and makes the alloys easier pulverizatio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ctivity, discharge capacity and high rate dischargeability.  相似文献   

20.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Ther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adapting alloys for metal-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Adjusting alloy composition to suit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