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出了对兰炭认识上的误区和兰炭产品标准的缺陷,兰炭机械强度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述了影响兰炭机械强度的因素有原料煤粒度、干馏温度、干馏时的加热方式和干馏炉内蒸汽熄焦等;要提高兰炭强度必须改进干馏工艺。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榆林兰炭内热式直立炉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典型炉型—SJ型炉、RNZL型炉、SH2007型炉的结构特点、存在问题;介绍了近几年来取得新突破的小粒煤干馏、水雾熄焦和兰炭余热利用等三项技术;提出了榆林兰炭内热式直立炉工艺技术的发展原则;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榆林混煤内热式直立炉—YLS型炉。  相似文献   

3.
陈力攻  郑先勇  李海亮 《广州化工》2012,40(8):166-167,172
介绍了朝川焦化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熄焦车"一车双接"推熄焦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三炉组单熄焦塔满负荷生产的难题,论述了实施"一车双接"生产前熄焦系统的改造技术和推焦串序、结焦时间、熄焦时间、检修时间等工艺的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4.
《辽宁化工》2006,35(6):346-346
该项目由鄂尔多斯市荣程能源化工公司投资,总体规划为年产500万t兰炭、100万t甲醇,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为年产100万t兰炭、20万t甲醇,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以乌审旗煤田的不粘煤为原料,选择国内先进的采用煤气熄焦技术直立式炭化炉装置生产气焦和炭化煤气,利用炭化煤气制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包钢焦化厂1#~4#焦炉传统湿法熄焦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喷雾低水分熄焦的原理,详细介绍了喷淋系统的改造与熄焦泵的工艺设计。对传统湿法熄焦工艺的改进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厂旧生产系统焦炭水分高而不稳定的问题,缩短了熄焦时间,为稳定高炉炼铁生产奠定了基础,在节能、环保、改善操作环境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兰炭在电站煤粉锅炉上的适应性,确定兰炭在煤粉锅炉上的掺烧比例和方式,在充分掌握兰炭燃料特性基础上,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配中速磨制粉系统的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兰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站锅炉燃用兰炭具有减轻燃烧器喷口结渣、大幅降低烟气污染物生成量、对低热值煤具有较好替代作用等优势,试验锅炉可以预混掺烧方式实现安全稳定燃用33%比例的兰炭。针对兰炭的强磨损、低燃尽特性对制粉系统以及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预混+防磨+燃烧调整"的燃用兰炭原则。  相似文献   

7.
熄焦技术发展到今天其种类很多,按熄焦介质划分无外乎2种,湿法熄焦和干法熄焦。稳定熄焦是湿法熄焦技术中的一种,是对常规湿法熄焦技术的改进,并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1稳定熄焦的设备与工艺稳定熄焦是德国于8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湿法熄焦技术,是通过特殊结构的熄焦车和经过改进  相似文献   

8.
采用井式炉干馏装置分别对兰炭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并以此模拟兰炭在硅铁炉上部区域下行过程中的状态。利用氮气吸附、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入炉兰炭的理化结构和性能变化,结合工业实验结果分析兰炭影响炉况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兰炭比表面积和孔容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直至稳定的变化规律,碳化学结构中缺陷和无定型结构逐渐转变为有序碳结构,兰炭反应性能变差,电阻率呈阶段性降低。热处理温度大于1600℃后,不同兰炭间的孔隙结构、碳化学结构、反应性能和电阻率性能变化趋于稳定。孔隙结构发达及反应性能较好的兰炭入炉后在料面的过度烧损导致兰炭机械强度恶化和炭耗增加,这是影响不同品质兰炭入炉冶炼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石生产中的节能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3 MVA内燃式电石炉工艺改进,达到了节电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改进小焦投料方式,小焦与兰炭质量比;控制石灰生产质量;提高炉料电阻;稳定生产负荷;控制炉面温度等.电石生产成本降低220.75万元/a.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台车式导焰型隧道炭化炉的工艺特点:炭化层可移动,半连续生产,炉外熄焦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熄焦技术的引进,热管换热器在干熄焦装置中也逐步得到应用。随着干熄焦设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热管换热器作为干熄焦循环气体二次降温设备,减少了投资,改善了操作,稳定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闫冬 《广州化工》2012,40(12):177-178
针对兰炭焦炉煤气直排对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根据兰炭焦炉煤气成分特点,提出了对兰炭焦炉煤气进行综合利用的方案,并对关键技术途径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技术可有效综合利用兰炭焦炉煤气,提高利用的质量,并在减轻大气质量污染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产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A technology for intensified production of fine-grain graphites based on nonconducting, nonfired coke using press-molded coke-pitch composites in a plastic state at temperatures close to the coke — semicok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proposed. Two techniques for heating the press-powder: (i) by heat transfer from the hot matrix wall and (ii) by use of a hot carrier gas to convey heat to suspended particles in a vortex chamber are consider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Novye Ogneupory, No. 5, pp. 12–14, May, 2006.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up to 1700°C) of coke and semicoke on their porou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s investigated. The micro- and macroporous structure of the reducing agents is studied by sorptional analysis and mercury porometry. High temperatures result in compaction of the coke’s fine-pore structure. For semicoke, the change in the macroporous structure may take various forms. These factor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using coke and semicoke as reducing agents.  相似文献   

15.
对干熄焦装置在热回收焦炉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焦块粒度增加,熄焦时间延长。借助AspenPlus软件中的换热模块对干熄炉内高温焦炭与循环气体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工业运行数据基本吻合。借助Aspen Plus软件中的灵敏度分析工具,研究了排焦量、循环气体量对锅炉入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防止锅炉入口温度过高烧损锅炉管、耐火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少排焦量、增加循环气体量。  相似文献   

16.
黄岭 《山西化工》2011,(6):47-49
对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熄焦方式进行了评价,指出干熄焦技术在节能、环保、改善焦炭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production of coke with the specifi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thermal destruction and clinkering of the coals in the plastic st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plastic coal mass (viscosity, gas permeability, plastic-layer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plastic stat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ducing coke of specified quality [1–4]. This is because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semicoke that will be converted to coke on subsequent heating is formed in the plastic state. Hence, other conditions being equal, the properties of coal in the plastic state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coke quality (its mechanical strength).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焦炉煤气代替氮气作为循环换热介质的干熄焦工艺,该工艺在冷却焦炭的同时实现了焦炭脱硫. 通过物料和热量平衡计算表明,干熄焦过程循环焦炉煤气比循环氮气气料比显著降低;焦炉煤气在熄焦炉入口补充气体的比例越高,循环气量越小,干熄焦系统的动力消耗越小. 焦炭加氢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干熄焦过程循环焦炉煤气能显著降低焦炭中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19.
焦炉装炉煤调湿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振环 《煤化工》1995,(3):46-54
介绍装炉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及近十年来日本普遍开展焦炉装炉煤调湿技术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利用荒煤气及烟道废气或干熄焦发电机背压蒸汽做热载体与湿煤进行热交换,使装炉煤达到预期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焦炉多余热回收系统中能量的利用情况,依据分析理论,通过对某焦化厂实际案例的计算,对现有的余热回收方案进行分析,指出3个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回收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干熄焦、荒煤气、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分别为55.16%、17.18%、51.75%,干熄焦系统的损主要为换热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换热损失,荒煤气系统的损主要为出口损以及不可逆换热损失,烟道系统的损主要为烟气出口损。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等级能量匹配利用的原则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并使用分析理论对其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过后的余热回收系统的总效率为58.72%,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11.07%,系统总不可逆换热损降低了155.49MJ/t干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