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伯军 《模具制造》2001,1(4):51-53
冲压模具零件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工艺零件和结构零件两大类。工艺零件主要有工作零件(凸、凹模)、定位零件(导料系统,定距零件等)、卸料零件(卸料装置等)。结构零件主要有基础零件(固定板,模座等)、导向零件(导柱,导套等)、连接零件(弹簧,紧固件,标准件等)。工艺零件直接进行各工艺的冲压工作,而结构零件在模具的制造、使用中主要起装配、导向、安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装配线上的零件识别和抓取的需要,文章围绕零件图像识别的关键技术,从识别和定位抓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轮廓的零件快速识别方法,从零件的轮廓数、各个轮廓的几何特征和形状特征三个方面,将待测零件图像与零件库中的模板零件图像比较和识别。对于零件的定位,文中提出了根据零件的最小外接矩形进行零件抓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能够应用于零件台上的零件识别与定位。  相似文献   

3.
电器零件热处理不同于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其特点是:零件小,材料种类多。由于电器零件小,热处理操作要求细致,而且要求表面干净无油污。电器零件用的材料种类也比机械零件多,它包括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精密合金和贵金属。本文以(1)钢零件的热处理,(2)铝合金零件的热处理,(3)铜合金零件的热处理,(4)软磁合金件的热处理,(5)精密合金零件的热处理,(6)贵金属零件的热处理六部分来加以叙述。此外,电器零件  相似文献   

4.
面向CAPP的齿轮类零件编码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齿轮工厂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齿轮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确定了基于特征形面描述的零件信息输入方式,并将零件编码与信息输入结合起来,实现了零件的自动编码,为齿轮零件CAPP系统开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模具技术》1994,(5):39-50
为保证模具在装配后达到所需的加工精度和正常运转,必须对每只零件规定加工精度,其中包括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对加工完毕的模具零件进行测量是确认各零件是否达到精度要求的主要手段。1 模具零件的一般测量方法(1)模具零件的测量时机通常,在模具零件加工完毕后由检验人员对模具零件进行测量。但在这时发现模具零件不符合要求则为时过晚,重新加工模具零件就会拖延整副模具的生产计划。所以,旨在保证模具零件达到精度要求的测量应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加工完毕后的测量只能作出合格品或废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艺相似的零件实例检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例表示与相似实例检索是基于实例推理CAPP工艺决策的关键。依据零件形状特征信息模型,建立零件形状特征实例表示模型,提出基于工艺相似的零件实例多层次检索方法。分析了基于工艺相似的零件形状特征间的可比性,给出了复合特征层、基本特征层和简单特征层的零件形状相似度计算和零件实例检索方法,并以箱体零件为例验证了复合特征层零件形状相似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汪磊  徐杰 《锻压技术》2016,(10):29-31
摩托车柱状转向盘零件和离合器高压轴套零件均是带有内法兰的零件,针对这两种零件现有的机械加工工艺材料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冷模锻工艺加工管坯来生产摩托车柱状转向盘零件和离合器高压轴套零件的新方法,设计制造了用于标准液压机上的两种零件的冷锻模具,分析了两种零件的成形过程。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冷模锻工艺加工管坯生产带有内法兰的摩托车转向盘零件和离合器轴套零件是可行的。与机械加工工艺相比较,冷模锻工艺能够降低材料损耗50%~60%,提高劳动生产率0.5~1倍,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浩伦 《机床与液压》2014,42(23):20-24
针对在产品族结构为适应出现的多样化需求过程中选择和改进零件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产品族演化的零件选择方法。分别分析了零件的通用性( C)、零件对性能的敏感度( S)和零件对新出现市场需求特征的匹配度( M);定义和建立了产品族零件CSM耦合空间模型,基于模糊C均值( FCM)聚类方法对CSM耦合空间中的零件进行聚类并计算各聚类中心的当量距离。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各类零件等级,将满足阈值条件的类型确定为零件选择域并确定零件的改进创新对象。最后以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产品族零件选择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圆锥形零件,特别是锥度不大的长圆锥形零件和锥度不大的长圆锥孔零件,它们的冷挤压工艺性是不好的。但在很多产品零件中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的设计结构。因此,探讨这些零件的冷挤压方法是很重要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对四种类型锥形零件应用冷挤压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几种经常出现的圆锥形设计结构件1.圆锥孔零件,如图1所示。这类零件,只是孔为圆锥形、外形为圆柱体或其他形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无心磨床磨削不规则零件时的特点,阐明了无心磨削不平衡零件及局部有缺口零件的加工精度(圆度)差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件的跳动引起的,通过对各种不同重量、不同形状、不平衡量及不同缺口的各类零件的无心磨削的加工精度进行分析后,归纳出无心磨削不规则零件的磨削特点,所得到的解决此类零件的磨削方法以及磨削不规则零件的最佳磨削参数,可供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用于装配线上零件自动识别的方法,选取零件的颜色特征与几何形状特征,将两者组合成有意义的图像特征,作为识别零件的依据,本文针对实际的目标图像,通过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再经过边缘检测求得零件的形状参数,重心坐标和零件的方向,获得零件图像的识别信息。实践表明,该算法简单,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快速成型先进技术制造出316L不锈钢薄壁金属零件。研究结果表明,所成型零件的组织致密,组织特征为枝晶组织并且化学成分分布均匀。同时,金属薄壁零件的力学性能与常规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的力学性能相当,表明激光快速成型的金属零件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电器仪表产品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形状尺寸小,精度要求高,且零件上无孔并需体积成形的冲压件。对于这类产品零件,为降低其生产成本,保证零件质量,设计时,应开阔思路,大胆创新,设计出高效模具。图1所示止挡是我厂H800小继电器上的零件。该零件的特点是形状尺寸小,公差要求严,且零件上没有一个孔,需冲包和打扁成形。这种零件利小量大,月需40万件。为满足生产需要,确保零件尺寸精度,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我在模具结构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零件的相似性将零件归到一类,便于在设计制造阶段共享某些参数及结构。通过零件特征单元与特征之间的拓扑关系,采用体素构造的方法,将特征单元转化为多维空间内的数值形式构建了零件的数字化模型。首先,统计所有零件的特征单元及特征之间拓扑关系的数量置于二维空间内,通过欧式距离聚类的方法计算每个零件之间的距离并形成树状图,除去极不相似的零件;其次,建立零件拓扑关系相似性、位置相似性、几何相似性的数学评价模型,形成综合数学评价模型计算零件之间的相似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灵活、准确的定量表达不同零件间的相似度,对设计者之后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解抛光,是金属零件在特定条件下的阳极浸蚀过程。这一过程,能改变金属零件表面的显微几何形状,降低金属零件表面的显微粗糙程度,使零件表面变得光亮。但欲达此目的,控制抛光溶液的成份,对零件抛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已出版过的有关“电抛光溶液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选择压力机的参数,首先需要对生产的零件做一些基本的分析。对于特殊的零件还包括对生产和材料管理的情况分析。零件分析在选择压力机之前,要做一下零件需要载荷的分析,如零件需要的吨位、需要的吨位在行程下死点以上的距离、零件所消耗的能量。举一个简单的例一子说明: 要制造一个如图的拉伸件,零  相似文献   

17.
对300M钢圆筒零件进行了复合喷丸强化,测试了复合喷丸强化后300M钢圆筒零件的疲劳性能,并对疲劳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喷丸后圆筒零件的疲劳极限比未喷丸零件提高了480 MPa,且数据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未喷丸零件断裂皆起源于零件表面的加工刀痕。喷丸后零件表面粗糙度得到改善,疲劳源区呈现多源特征。喷丸带来的表面残余压应力促使断裂起源于亚表面夹杂物。  相似文献   

18.
关毅 《模具工业》2011,37(10):28-31
以铁路货车中应用较多的起伏成形类零件底门板为例,利用Dynaform软件对零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以模拟结果指导模具设计,在模具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零件的凸筋高度,优化了零件结构,解决了零件断裂和缩颈问题,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宋育红 《机床与液压》2014,42(14):194-196
薄壁零件的刚性差,加工中容易变形,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通过分析薄壁零件的特点,分析了防止和减少加工过程中薄壁零件变形的工艺措施。同时提出采用高速切削技术及有限元仿真技术,可以提高薄壁零件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冲压零件中往往会碰到许多的固定夹零件,当这种零件分别分成两道弯或者是一个角一个角分别弯成时,则在计算这种零件的展开长度时,可按零件的中性层,用公式或查表直接算出。但当四个角同时弯曲一次成形时则无系数可查,这说明此类零件在四个角同时弯曲时零件的展开长度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