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二次检修时,由于设备复杂多样,工作环境恶劣,误操作很容易发生,给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该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的安全隐患分析,阐述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措防误技术的特征、概述、方案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保障策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是现代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而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进行监管和控制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的对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促使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得到全面的发挥。文章就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展开探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设备的检修方案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使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质量和设备检修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功能,积极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发挥,积极推动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中,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智能变电站当中,运行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安全的运维检修来说,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常规的变电站二次回路安全措施,是以明显电器断点理论为基础,因此,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无法发挥理想的作用。带电监测、不停电检修是国网公司目前正在推广的重要技术,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及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安全措施,并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不停电检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智能变电站得以快速发民起来,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一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较多,而这些二次设备基本上都是自动控制装置,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变电站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做好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至关重要。文中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特点入手,对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上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专业运行维护水平,首先分析了系统内发生的二次智能站保护拒动误动事故,从这些事故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然后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新特点,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专业基建验收、运行维护、检修预示和基础资料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提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专业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以及基础资料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俊午 《轻工设计》2014,(33):194-194
智能变电站要求支持调控一体化、设备检修专业化和运行维护一体化,并全面支持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文章从“大检修”“大运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业务工作流程出发,分析了“大检修”“大运行”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需求,并从主站系统的角度对智能变电站的数据接入提出了标准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河东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项目之一,预计2014年10月送电。河东变电站智能化设计,体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化、自动化"特征。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信息传递实现数字化;二次设备间信息交换实现网络化,基本取消控制电缆,选用DL/T860标准统一模型和通信协议,实现站内信息高度集中与共享。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告警及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和程序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减少运行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季凝  刘美菊 《轻工设计》2014,(13):149-149
河东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项目之一,预计2014年10月送电。河东变电站智能化设计,体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化、自动化”特征。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信息传递实现数字化;二次设备间信息交换实现网络化,基本取消控制电缆,选用DL/T860标准统一模型和通信协议,实现站内信息高度集中与共享。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告警及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和程序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减少运行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网络化发展规模的逐渐壮大,某地区供电行业相继投运220千伏与110千伏的智能化变电站,因为智能变电站对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操作等,相比较常规的变电站具有较大的差异。一线变电站检修、运维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难以顺应现代化智能变电站逐渐发展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迫使变电站的检修、维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文章就日常工作与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相关概念以及工作的原理相结合进行总结,同时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电网大力建设的环境下,变电站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得以不断增加。变电站作为电网运行过程中重要的枢纽,其直接将电厂和用户有效的连接起来,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其不仅具有节能环保和结构紧凑的特点,而且其设备已实现了智能化,同时其运行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二次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的突出智能电网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特点,则需要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的分析,从而更好的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220kV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利用案例分析法对220kV智能变电站所依靠的自动化系统在正常运行维护中的检测方面进行分析,对需要人力检修时的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我国现在220kV智能变电站管理中的巡视工作及主要管理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现场校验、缺陷处理、改扩建等现场作业二次设备安全措施执行的四种隔离技术,并对此四种隔离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了充分利用IED智能电子设备检修机制,以软、硬压板,检修压板的投退为主,物理光纤链路的开断为辅的双重隔离方法,实现检修装置(新投运装置)与运行装置的安全隔离。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检修模式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目的,最后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电磁干扰、安全管理中的评价系统管理与工作制度管理以及复合人才培养三大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对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锅炉二次风门执行机构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已远远高出执行器的工作年度,长时间运行后故障频发,造成设备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加重了检修人员的设备维护量。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变电一次设备的生产以及实际运行维护中,变电一次设备故障的带电检测和检修技术,能够切实地对电力系统运行故障进行提前预防,在根本上对电力系统加以保障。针对不同类型的变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检修工作的时候,存在多种技术和方法。文章主要对变电一次设备故障检测和检修工作展开全面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行对于整个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我国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情况的研究来看,还无法确保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加强研究,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站内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配置越来越优化和完善,设备的可靠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然而,作为站内设备运行保障的站内交直流电源系统,却一直采用常规配置,设备重复配置、自动化程度不高、智能化水平低,设备维护量大等因素,影响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题分析了用交直流电源一体化系统的概念,通过对交直流电源一体化系统配置方案的学习,优化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在确保电力网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电力设备损坏和避免大型电力事故发生,还对提升电力质量有显著效果。本文对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维护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对提高二次回路的检修维护水平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日常维护和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学者们发和研究出套智能视觉系统,用于监控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状态。智能视觉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设备监控子系统、环境监控子系统和门禁子系统,将机器模式学习识别、图像处理、视频监控等领域技术进行改进和集成,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控。文章主要研究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视觉系统的设计技术及实现。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智能变电站SCD文件安全管理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SCD文件的比对技术;最后,从加强智能变电站SCD文件与虚回路图的理念入手提出规范性EXCEL表格和在线比对相结合的检修管理工作。对今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状态检修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