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年,“热烈”的RFID会展让人们耳目为之一新,把众多的注意力吸引到RFID“魔瓶”当中。但是企业界的兴趣并不那么简单,企业家瞄准的是RFID即将产生出的巨大经济利益。标准之争同样源于利益。这种利益像是“盛宴”前诱人的“蛋糕”。本文总结了2005年会展的盛况,并揭示了在2006年,标准之争的“尘埃”将会落定,技术的进步和实施将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于RFID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标准关乎到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中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对国际贸易也有深远影响。本文介绍了信息产业部最近成立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和任务,披露了工作组将在动物、防伪、产品数字编码、测试规范、危险化学品、气瓶、人体特征识别等方面加紧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RFID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及各地的广泛应用,发挥RFID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信息化与国际化,同81N强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批复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关于成立国家金卡工程RFID互操作检测中心的申请。2009年4月20日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联合举办的我国首次“RFID互操作性测试活动”开幕式上,“国家金卡工程RFID互操作检测中心”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外RFID标准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RFID标准体系的建议,并指出在我国RFID标准研究制定中需要着重研究的几项重点专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RFID技术的跨企业物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物品透明管理和物流过程跟踪等问题,分析并改进了我国RFID公共服务体系标准架构,并对架构中注册服务标准、编码解析服务标准、检索服务标准和信息服务标准等主要部分做出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会主持人之一的笔者透过“2007(深圳)第六届RFID科技成果与应用高级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的演讲,观察和评述了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概况。本文剖析了中国RFID产业及应用状况,指出了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关于RFID产业发展中存在成本、标准和商业模式三大“瓶颈”,本文援引与会专家的观点逐一阐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出“抓好从科技创新到平台运营来建立和健全中国RFID产业链”是发展中国RFID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RFID基础技术标准现状,提出中国RFID标准体系目标及建设思路,并根据RFID信息系统参考模型,从数据流、控制、管理、测试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给出了中国RFID基础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RFID基础技术标准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RFID这几个字母.自2004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媒体,研讨会上。说明这项技术受到各行业敏锐人士的关注.这也是本世纪十大新技术之——智能标签在我国获得快速响应的主要原因。虽然新技术在应用上步履蹒跚.但是一直在前进!从政府到企业都以较大的力度在推进RFID的应用,”明天的技术今天用”不再等外国应用成熟后,再花高代价买过来.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决定了RFID应用的发展.正如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司长张琪所言,目前中国RFID市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消费市场.应该坚持中国的RFID标准.中国自有的RFID标准会与国际标准互联互通。2005年12月2日的国家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首次宣布:标准是高度透明和企业参与的状态下制定。  相似文献   

9.
结合ISO/IEC JTC1/SC31会议情况,介绍了RFID标准化的最新动态,包括测试、空中接口协议、数据格式和移动RFID等,提出了推动我国RFID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事件     
《电子科技导报》2005,(1):88-89
中国RFID标准制定峰回路转;我国国家域名进入下一代互联网;eBay放弃Passport微软身份认证成孤家寡人;电子商务新模式全球代购落地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上标准问题成为焦点议题之一。标准工作组、国家编码中心、亚太RFID技术协会、UID、美国纽奥奇公司的演讲人都表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文在回顾各位演讲人的陈述后,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中国在RFID业界的实力相对弱小,不足与世界主流标准抗衡的观点,指出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该用合作来造就共赢,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和维护本土企业知识产权,过分强调所谓“安全”和运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只会导致与国际技术水平差距的加大。本文最后指出,开放频率、明确标准势在必行,在UHF频段上的标准不必强调唯一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国RFID发展的特点在于市场前景巨大以及存在政府对此技术的需求和推动作用等。中国市场的开发,本土企业有着“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大量国外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发展技术、开拓中国市场对中国RFID的应用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还存在地区间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标准、成本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对解决上述问题的观点,提出早期明确RFID技术标准,开展国际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加大对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力度等设想。  相似文献   

13.
超高频RFID系统与其他无线网络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然而,RFID作为无线通信系统,其发射的射频信号可能对其它无线网络造成干扰,降低系统性能,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中国已经发布了840~845MHz和920~925MHz频段RFID的试用标准,其中920~925MHz的RFID应用和点对点立体声广播处在一个同一个频段,与无中心对讲机和GSM网络处在相邻频段,RFID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就成为系统能否稳定实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RFID技术存在着通信距离短等缺点,借助WSN无线传感网络除了可以弥补RFID技术的这些缺点之外,还可以准确地为WSN的节点赋以ID编号。本文介绍了WSN技术及其用途、通行协议ZigBee,RFID与WSN结合的契机、RFID协同WSN、RTLS驱动数字化供应链,分析了RFID与WSN相互融合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A New Modulation for Intrinsically Secure Radio Channel in Wireless System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in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large scale deployment, such as in warehouse RFID deployment, is the positioning of RFID reader antennas to efficiently locate all the tagged objects distributed at RFID reader environment. 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a novel location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geometric grid covering algorithm that can use any passive or active RFID standard for positioning or tracking objects inside buildings. This study involves design of RFID reader antenna network which focuses on placing the reader antennas on a grid to cover all the tags distributed at two dimensional planes and position calculation using statistical averages algorithm. The statistical averages algorithm simply computes the location coordinates of the tagged object by statistical average of the reader antenna’s location. The proposed grid of reader antennas can assist in minimizing the actual number of reader antennas required for RFID large scale deployment. The proposed prototype system is a simpler positioning system which presents the solution of placement pattern of RFID reader antennas, gives less complicate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and is able to provide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location sensing system can achieve better positioning accuracy as compared to existing positioning system and in some cases accuracy improvement of about 50% can be reached.
Ahmed Wasif RezaEmail:
  相似文献   

16.
目前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且还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市场为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由于各个标准中对于调制方式的定义不同,给不同标准问的通信和检测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因此,正确地识别出RFID调制方式是实现通信互联和信号测试等处理的前提,RFID调制识别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RFID测试中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瞬时信息的调制识别方法,该方法是以RFID调制信号的瞬时信息为基础,提出了两个新的特征参数Ra和Rf,设计了调制识别分类器进行有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复杂度降低,且RFID调制信号的识别正确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与物流零售等传统行业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物流库存管理自动化程度、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本文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构建完整的大型连锁店RFID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方法,同时分析了重点技术的基本实现原则。  相似文献   

18.
Nowadays, traceability represents a key activity in many sectors. Many modern traceability systems are based on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However, th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tored on RFID tags involves new security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raceability multi‐entity cryptography, a high‐level data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that is able to protect RFID data for traceability and chain activities. This scheme is able to manage entities with different permissions, and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s. Traceability multi‐entity cryptography avoids industrial espionage, guarantees the 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protects the customer privacy, and detects malicious alter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state‐of‐the‐art RFID security schemes,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applicable to standard RFID tags without any cryptographic capability, and it does not require a central database.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RFID系统测试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系统逐渐普及于交通、物流和医疗等领域,在RFID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建设、运行、改造到废弃,建立标准的规范一直是RFID系统测试标准体系建立的宗旨。于是课题组首先提出了SITSE模型,保证了测试标准指标建立的可追踪性,并依据SITSE模型的原则来指导、建立三维RFID测试标准体系,指导RFID系统的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