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国务院新闻办2007年12月26日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文1.6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世界石油工业》2011,(5):10-11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能源正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主潮流为世界能源提供了许多新机遇,也对世界能源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挑战。特别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动荡、石油供需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全球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以及日本核事故给人们带来的深层次思考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紧迫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构筑能源发展的新理念、新框架和新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依然突出,压力加大。着眼于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方针。相信这一方针的贯彻落实必将使中国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生产日新月异、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3.
朱和 《世界石油工业》2006,13(1):22-27,8
2005年是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国际油价冲至历史新高,国际能源战略及世界石油石化产业处在深刻而积极的调整中;过去的一年,国际石化产品市场处于周期的景气盘整阶段,给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带来了相对有利的经营发展环境。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个年头即入世后过渡期行将结束前的一年,也是中国“十五”收关和继续宏观调控之年,更是中国能源外交、能源战略全面展开并调整发展之年。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国目前的能源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战略措施,同时,搭建一个企业与相关部门和投资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2006年中国国际能源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拟于6月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建设节约型小康社会的中国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高技术化发展 1、可再生能源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全球化进程。能源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国在此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一。为此世界各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开发新能源的研究,以保证能源的供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工业经济的"血液"。通过介绍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能源发展战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实施能源战略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确保能源安全和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能源、环境、气候等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世界能源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能源发展也备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能源化工产业也加快了战略调整与发展升级的步伐。笔者通过研判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分析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相应布局,描绘了生产、销售、科研、金融及管理等典型场景的数字化图景,并展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目前,从国内外能源化工公司到科技互联网企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都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实践,而产业数字化“双生态”结构的形成正在助力推动产业价值链重塑,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并将创新链真正融合进来,加速打造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图景。同时,笔者提出了中国能源化工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转型战略、数据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网络安全及相关风险管控等问题,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出台的能源政策,其核心开始转向开发新能源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反映了在经济危机下美国力图抓住机会,以此达到推动经济复苏、保证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目的。分析了美国能源新政的主要内容、未来走向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认为美国能源新政的实施必将对中国及世界的战略格局产生影响。我们应当充分关注美国能源新政实施的动态,抓住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建立和完善将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统一考虑的长期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世界能源发展态势显示,世界能源需求重心继续向东半球转移,供应多中心化趋势日益增强.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新“能源革命”的主角。中国能源需求趋势、能源结构优化及天然气进口价格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以“生态友好的能源发展新战略”重构能源政策,利用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契机推动新一轮油气改革,而新能源的发展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的提议:适时调整能源政策内容,突出能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机制;突出能源内外政策的对接性,加大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力度;强化能源政策的公共利益特性。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8):110-110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发言时指出,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国家能源战略,设计到205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框架和总体思路;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划到2030年的能源产业重点布局;能源“十二五”规划,以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为主。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新时期中日能源战略博弈及启示》一文中指出,日本新能源战略纲要将主要包括节省能源、降低石油依存度、确保资源、推动核能发电、国际合作、培育能源产业等六大目标。面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中国政府未来将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作者力图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新暑期的能源战略,给读者以更多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展望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有以下趋势:国际油价预计仍将会在较高价位波动,对世界经济、世界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石油市场和各国能源战略与能源结构的调整仍将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对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前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新能源布局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能否迅速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中国科学报》刊文认为“取决于对‘一代能源体系’的基础设计工作”,理由是:未来10一50年,中国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设计,从能源对内利用体系、对外利用体系、运转体系、效率体系四方面,加快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洲际兼容网络、智能能源网络、超导电网“四张新网”,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革命带来美国天然气产量爆发式增长和天然气价格的下行,以此为代表的北美能源独立进程将会重新划分国际油气资产版图,重构世界能源格局。分析了美国能源发展现状和世界能源版图变化,从油气价格、能源安全、能源贸易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分析了页岩气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阐述了页岩气革命、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启示。认为中国应在能源安全、能源战略和页岩气装备发展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文章分析了中国的能源发展状况与发展中面一临的挑战,解读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相关内容,对全面落实节约优先能源发展战略的措施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7.
新政新知     
《中国石油石化》2005,(19):13-13
9月13日,主管能源、交通运输、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等方面工作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能源战略和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中大 《石油商技》2008,26(5):22-27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介绍了美、法、德、日等国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总结了其经验教训,针对中国能源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对我国末来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路与设想,提出改变相对单一的能源结构,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战略。  相似文献   

19.
刘磊 《石化技术》2023,(6):247-249
现如今我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中,其中氢能源是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通过积极推动氢能源产业、加快改革氢能源技术,对山东来说意义非凡。氢能源被划归为清洁能源中,其便携性强、清洁度高,转换能源效率高等优势,因此,氢能源符合山东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能源排放的实际需求。以山东省为例,探讨利用氢能源的前景,并根据氢能源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氢能源利用发展战略。以期为利用氢能源、发展氢能源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石油工业》2005,12(3):79-79
世界石油大会与瑞士蒙特尔国际能源继2004年4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蒙特尔能源圆桌会议之后,将于2005年11月举办第二届中国——蒙特尔能源圆桌会议。本次会议将就如何应对全球所面临的能源供需的挑战、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建立节能型社会等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的主题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效率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