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难浸金矿石焙烧固硫、砷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测定硫化物转化率的方法,对难浸金矿石的三类固硫剂做了系统研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它们固硫反应的机理,指出其中镁化物是优良的固硫剂。它可使硫的转化率达到85%,焙砂硫脲浸金率为88%。镁化物可取之于天然的矿物,也可采用此类镁化物的工业废渣或融产品,这就扩大了固硫剂原料的来源,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难浸金矿焙烧处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肖松文  梁经冬 《黄金》1993,14(6):27-30
本文介绍了难浸金矿焙烧处理最新工艺—加盐固硫、砷焙烧工艺的研究状况,展望了加盐固硫、砷焙烧工艺的前景,指出了钙盐焙烧法是较有前途的焙烧工艺.  相似文献   

3.
难浸金矿焙烧处理的新进展(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松文  刘建军 《黄金》1995,16(4):31-35
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难浸金矿焙烧处理工艺的最新进展:循环沸腾炉焙烧、富氧焙烧、闪速焙烧以及无污染固硫砷焙烧。并就我国难浸金矿焙烧处理工艺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难浸金矿石目前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这些矿石需要某种预处理使金游离出来,以便于浸取.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矿物学.本文以河南某地难浸金矿石为原料,采用焙烧一硫代硫酸盐浸取,研究了焙烧条件与浸取率的关系.实验表明:在接触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焙烧,可获得97%以上的浸取率.  相似文献   

5.
镇沅金精矿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子高  梁经冬 《黄金》1997,18(7):35-39
对云南镇沅金矿的难当金精矿进行了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砷固定率大于92%,硫挥发率为78%-84%,金浸出率可达91%-93%。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新工艺可有效消除砷害,综合利用有价成分硫,特别适宜于含砷高硫,同时含碳等杂质的细粒浸染型难浸金矿石的处理,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黔西南州高砷、高硫难浸金矿进行焙烧固砷固硫预处理后,采用氧化剂强化氰金方法,进行了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流程简单,金浸出率能够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
难浸金矿石的预处理:Ⅱ.焙烧—氰化法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尚文  王金中 《黄金》1994,15(3):39-41
随着金矿的普遍开采应用,从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前不久中国黄金总公司科技处的赴美考察足以说明在我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一领域中来。难处理金矿石中的金是以微粒或亚微粒状被矿石中的其它成分所包裹,因而在浸取前要给矿石施以预处理。本文对河南某地的难浸金矿石进行了氧化焙烧-氰化物提取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焙烧条件与浸取率的关系。实验证明:在氧化剂参与下进行焙烧,用氰化钠提取,可以获得96%  相似文献   

8.
难浸金矿石的处理—硫脲浸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珍  伍长英 《黄金》1995,16(2):46-48
本文用硫脲法处理难浸金矿石,处理含砷为9.09%、硫13.07%、金12.25g/t的金矿石,其浸取率为72.38%,对该矿石采用焙烧、加预处理剂等进行预处理,其浸取率分别为89.80%和90.81%,用氰化法,其浸取率仅为21.22%.  相似文献   

9.
某含碳难处理金矿石焙烧-氰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艳玲  陈丽红  张强  王化军 《黄金》2007,28(1):43-45
辽宁省某矿金矿石属低硫含碳难处理型金矿石,采用常规氰化法金的回收率不到50%.为了消除碳质物的有害影响,在氰化浸矿前对矿石进行了焙烧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700℃~750℃,最佳焙烧时间为2.5~3.5h,在最佳条件下矿石中碳和硫的脱除率均在85%以上.焙砂氰化试验表明,浸矿粒度-0.074mm目含量占95%时,金的浸出率最高,可达到89.07%.这说明焙烧预处理可有效地消除碳和硫对金氰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从复杂银精矿中无污染提取银的工艺-加钙固硫焙烧、硫脲提银、确定了焙烧的最佳条件和浸出的最佳条件,固硫率高达97.3%、Ag回收率达85%以上,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矿的普遍开采应用,从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前不久中国黄金总公司科技处的赴美考察[1]足以说明在我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一领域中来。难处理金矿石中的金是以微粒或亚微粒状被矿石中的其它成分所包裹,因而在漫取前要给矿石施以预处理。本文对河南某地的难浸金矿石进行了氧化焙烧-氰化物提取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焙烧条件与浸取率的关系。实验证明:在氧化剂参与下进行焙烧,用氰化钠提取,可以获得96%以上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某高硫砷金精矿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辽南某高硫砷金精矿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固液比 1:3,pH =10 5,NaCN =1g/L ,2 5~ 30℃ ,电动搅拌 2 4h或 36h常规氰化 ,浸出率仅为 5%左右。固液比为 1:4 ,氧气 5× 10 5Pa ,加压酸性预氧化浸出效果不好 ,浸出率为 39 6 %。硫脲提取pH =0~ 1 0 ,硫脲 =2 0g/L ,2 5~ 30℃ ,固液比 1:4 ,FeCl3 为氧化剂 ,电动搅拌 1 5~ 2h ,浸出率为50 9%。采用Ca(OH) 2 固硫固砷浸出 ,效果较好。烧渣酸洗 ,硫脲浸出 ,时间短 ,浸出率达 94 5% ,并可避免高毒性的氰化物。  相似文献   

13.
Selective arsenic-fixing roast of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ovel pretreatment technique suitable for gold extraction from refractory ores was developed. The technique was based on selective arsenic fixing, using a fixing agent in the conventional two-stage roast. As in the existing fixing roast, more than 92 pct of the arsenic was retained in the calcine, using sulfate and lime as selective arsenic-fixing agents in fixing roast process. The arsenate retained in the leaching residue was found to be stable. The selective fixing of arsenic allowed about 80 pct of the sulfur to be recovered for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fixing roast, the amount of fixing agent added was reduced,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solid-waste generation. Integrated in a two-stage roast under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dentified, the new process resulted in a gold recovery of 89 to 91 pct from a typical refractory gold ore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pyrite, arsenopyrite, antimony, and carbonaceous and organic carbons.  相似文献   

14.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综合对比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 ℃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含砷,含碳型金矿石提金工艺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环 《黄金》1990,11(4):25-30
  相似文献   

16.
国内某难处理金矿金品位为14.80×10-6,含有0.47%的有机碳,95%以上的金为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常规氰化浸出率仅有21.89%。采用酸性热压—氰化工艺,研究矿浆浓度、时间、温度、氧分压和转速条件等因素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压预氧化处理金矿石能有效打开金包裹,硫氧化率98%,预处理后金的氰化浸出率97%。  相似文献   

17.
抛刀岭金矿是典型的含砷难处理金矿,针对其金精矿,结合矿石特性,考察了细菌氧化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金 20.30 g/t、含砷3.39%、含硫29.8%及含铁4.10%的抛刀岭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30%。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雄黄;脉石矿物有长石、方解石、石英和绢云母等,属于难浸金矿石。该金精矿经HQ0211菌氧化预处理8 d后,脱砷率达到46.25%,细菌氧化渣金含量达32.1 g/t,失重率为42.53%。细菌氧化渣在通气情况下进行氰化提金,NaCN浓度为0.1%、pH值为10.5~11,48 h后氰化结束,氰化渣质量由原来的300 g减少为290 g,渣率为96.67%,氰化渣中金含量从32.1 g/t降低至2.7 g/t,金的浸出率达到91.59%,氰化过程中NaCN消耗量为13.53 kg/t。HQ0211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效果显著,为该矿处理工艺提供了可靠数据,并为此类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何海涛  王李鹏 《甘肃冶金》2013,35(5):8-10,14
甘肃某金矿属高碳低硫碳酸盐脉型难选金矿石,本文采用组合调整剂T9极大的削弱了矿石中有机碳对自然金和浮选药剂的吸附能力,加之高效选金捕收剂酯-11的应用,较好的实现了高碳难选金矿石的高效浮选回收,经两粗三精二扫闭路实验获得金精矿含金51.78 g/t,金回收率78.35%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