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蜂斗水电站引水隧洞位于广东省河源境内,工程主要作用是用于发电兼农田灌溉。引水隧洞开挖施工中洞内围岩是否稳定,开挖施工是否会加强黄蜂山危岩体的破坏机制,从围岩地质条件及应力,应变等多方面计算分析,隧洞开挖围岩是稳定的,也不会明显影响危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木星土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断层破碎带进行地质分析,通过处理方案的比较,选用"台阶法"施工,开挖后采用相应的初期支护,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坍塌失稳,较好地解决了隧洞开挖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洞室围岩的分类直接关系到围岩支护工程量和施工工期,根据开挖揭示情况,及时对洞室围岩进行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十分必要。依据某水电站引水隧洞上平段岩性、构造、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岩体围岩进行分类,结合施工地质工作,做出合理的最终地质鉴定,并及时反馈修正岩体类别与地质参数,为现场修改、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节省了永久衬砌及临时支护工作量,节省工期6个月。经过几次过水试运行,引水隧洞运行情况良好,证明引水隧洞上平段支护优化方案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在软岩地层中开挖大跨度引水隧洞,围岩自稳能力差,如何保证围岩稳定,进行安全施工是最突出的问题。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根据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模型,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对开挖后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卸荷效应后,围岩产生了较大的变形,但主要集中在断层和隧洞相交的局部位置附近,洞轴线剖面其它位置的拱顶沉降大约在10 mm左右,隧洞周边位移相对值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没有大范围失稳趋势。断层、不整合接触带位置附近的卸荷效应影响尤为明显,出现了明显的塑性区,产生了局部变形和应力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开挖的过程中要及时或超前支护。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建议措施。研究成果为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支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质围岩隧洞口掘进的特殊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银 《矿冶》2000,9(4):10-14
以温州赵山渡引水工程许岙隧洞进口开挖为例 ,阐述了土质围岩中隧洞口开挖采用减震爆破与插筋纵梁相结合的特殊施工方法。该法是目前国内隧洞掘进中的一项新工艺 ,为土质围岩中隧洞口的安全掘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川水电站隧洞围岩为碎屑岩,具有岩性软弱,强度低,模量低,遇水后表面易软化、崩解,失水后易干缩开裂,干湿效应显著。该文深刻阐述了白川水电站隧洞白垩系软岩围岩工程地质特性、围岩类别划分,总结了施工中所采用开挖及支护型式、控制围岩稳定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穿越一宽33 m的断层破碎带(f484),在开挖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范围的塌方。对塌方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先固结塌方体,再低强度开挖,后加强支护"的总体处理措施,经施工后未发生变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粘土岩中大断面隧洞工程地质及开挖与支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粘土岩中进行水利水电大断面隧洞工程建设,洞室围岩稳定性、施工开挖及支护措施是工程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以构皮滩水电站导流隧洞为例,在粘土岩中开挖断面之大位居目前国内软岩隧洞前列,最大跨度、高度分别为18.6m、20.7m,并在工程建设中取得成功,对其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稳定性、施工开挖与支护措施予以简要介绍,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软岩大跨度长引水隧洞施工支护与地质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软岩中开挖大跨度长引水隧洞,围岩自稳性差。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需及时进行初期锚喷支护,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坍塌失稳。同时应根据围岩情况及其动态来选用合适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对局部断层破碎带、涌水、煤层等地质缺陷地段做好地质预报,研究超前支护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叉水电站引水隧洞Ⅳ标段围岩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水泥-粉煤灰浆液在该工程引水隧洞灌浆中的应用情况。从应用情况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隧洞灌浆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液是可行的,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保证灌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部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舟山海岛水工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对在舟山海岛丘陵地貌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等提供围岩工程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2.
吴迪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8):123-125
介绍了在锦屏水电站道班沟引水隧洞竖井开挖中,应用地质钻钻孔爆破开挖小导洞,从竖井下部出碴的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原设计方案中竖井上部出碴速度慢、成本高、施工干扰大等缺点,从而优质、安全、快速、低耗地完成了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3.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洞施工段存在多处断层带,地质条件较复杂,大断面施工给隧洞结构安全及施工进度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此,按照由下游向上游的顺序采用新奥法进行施工组织,根据不同开挖层的特点综合应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有效减少了超挖和爆破对围岩的损害,在保证隧洞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进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工隧洞高压固结灌浆的目的是加固隧洞围岩、封闭隧洞周边岩体裂隙,提高隧洞围岩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围岩抗渗能力和长期渗透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引水隧洞在未进行混凝土衬砌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防渗固结灌浆施工的试验及其成果,为该类洞段灌浆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3#隧洞长4 010 m,属于低丘陵地貌,隧洞围岩由晚侏罗系花岗岩及第四系地层组成。通过对本隧洞530~540 m区间进行正常施工工况和采取施工措施后工况氡气防护技术监测试验和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沟头水电站引水线路沿线岩体结构发育特征,利用Hoek等人编制的地下硐室块体稳定性分析UNWEDGE程序对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实际工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第四系地层原形试验洞施工开挖全过程及后期变形监测,了解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及变形特性,为隧洞的结构设计、施工开挖、支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草峪岭隧洞3号标段软弱围岩占80%,隧洞开挖后极易发生片帮、冒顶事故。施工中通过采取超前锚杆、系统锚杆、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联合支护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保证了隧洞开挖的顺利进行。介绍了其支护技术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第四系地层原形试验洞施工开挖全过程及后期变形监测,了解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及变形特性,为隧洞的结构设计、施工开挖、支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石丰年  唐国华 《化工矿山技术》1994,23(3):56-56,F003
一条52m^2大型断面的输水隧洞在施工中,由于局部遇到浅埋、强风化带、岩溶溶洞、断层破碎带 、全土夹石层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因素影响,在长达276m的洞段凤,发生大小塌方30余起,隧洞开挖采用了常规施工、长台阶法、双侧壁导洞法、明挖等方法,施工技术措施有锚杆支护、管棚支扩、喷钢纤维混凝土、钢拱架支护 、灌浆补强加固等。针对塌方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对于V类围岩,在施工中采用先进施工机具,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