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特细号集聚纱品种浆纱工艺要点。整经工序控制好经纱张力,防止纱线产生扭结现象;浆纱工序以"中浓低黏、中压力、小上浆、适当提高回潮率"为工艺路线,以达到保被覆、求渗透,确保集聚纱伸长满足织造要求。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织机效率达87%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99.8%以上。认为:特细号集聚纱上浆关键在于合理控制整经和浆纱工序的纱线张力,保证纱线不发生扭结现象和维持一定的伸长。  相似文献   

2.
探讨纯棉细号正反强捻纱绉织物织前准备工序的关键技术措施。针对CJ 7.3/7.3 327/327 170强捻绉织物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纱线扭结、纠缠等问题,织前对纱线进行适当的热定形处理;整经采取"较大张力,适中速度"的工艺原则以及Z捻正装、S捻反装两种纱线安装形式;浆纱合理选择浆料配方,采用适中的上浆条件;穿综及穿筘采用合理的顺序及方法,确保经纱Z捻与S捻以2∶2顺序排列;最终使生产该种织物的织机效率达到75%~80%,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特细号强捻股线的织前准备工艺配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CJ 5.8 tex×2强捻股线在织造过程中容易退捻扭结的问题,对强捻纱在织前准备工序采取了各项定捻措施.并线工序在导纱杆上加装自制橡胶套以防两根单纱"分叉";为保证股线定形良好,蒸纱定形温度控制在100℃、时间为60 min;整经张力偏大控制,车速宜慢;浆纱工序上浆率控制在8%,对各区张力、浆槽温度及压浆辊压力合理配置.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减少了强捻纱易扭结所造成的疵点,使织机效率达到96%,顺利开发出1 550捻/m强捻股线织物.  相似文献   

4.
探讨纯棉异经织物的生产难点及其解决措施。分析了生产纯棉异经织物时的难点问题并采用相关技术措施,结合生产案例,得出:纯棉异经织物的生产难点主要表现在经纱松弛和不同经纱之间的准确排列与区分两个方面。认为在原料方面加大粗号纱的捻度;在准备工序加大整经张力、加大浆纱退绕张力、分浆槽上浆、加大浆纱伸长;在织造工序粗号纱穿入前综、小开口、大张力、调整开口角与松经时间配合,用食品色给经纱染色、两层经纱打好绞线、浆轴排筘,严格区分织造时接头纱就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纯棉特细紧密纱双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容易退捻扭结的问题,对强捻纱在织前准备工序采取了各项技术措施.为保证强捻纱定形良好,蒸纱定形温度控制在95℃以上,时间为60 min;整经张力偏大控制,车速宜慢;浆纱工序采用"中浓低黏、中压力、重浸透、求被覆、双浆槽、适当降低上浆率、少用或不用PVA"的工艺路线,对各区张力、浆槽温度及压浆辊压力合理配置;喷气织造时.合理调节上机张力、开口工艺、引纬工艺等参数.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减少了强捻纱易扭结所造成的疵点,使织机效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6.
细号强捻织物无PVA上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CJ 7.3 tex、捻度2 100捻/m的细号乔其双绉织物的上浆效果,对该品种进行了无PVA上浆实践.采用PR-Su、CP-L高性能变性淀粉取代PVA上浆,配置高浓低黏的浆液,严格浆纱操作管理,控制浆槽温度、浆槽黏度,保持上浆率稳定,解决了细号强捻织物在浆纱过程中易扭结、移位的问题,提高了浆液的渗透性能,减少了并头、倒断头疵点,提高了好轴率,使织机效率由65%提高到85%.  相似文献   

7.
在浆纱生产中,经轴架上经纱的张力与经轴重量、退绕半径关系很大。一般小轴较大轴时的经纱张力或伸长要大得多,因此必须从工艺上加以适当调节和控制。目前,浆纱工艺上控制伸长的办法,主要是利用整经每千米夹纸条(菲纸),  相似文献   

8.
探讨纯棉特细紧密纺双绉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针对织物在织造过程中易退捻扭结的问题,对强捻纱在织前准备工序进行了定形处理,整经张力偏大控制,浆纱采用"中浓低黏、中压力、重浸透、求被覆、双浆槽、适当降低上浆率、少用或不用PVA"的工艺路线,织造时合理调节上机张力、开口工艺、引纬工艺等参数。结果减少了强捻纱易扭结所造成的疵点,使织机效率达到95%,顺利开发出2 000捻/m纯棉特细紧密纺双绉织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采用了新型或改进的原料,使得浆纱机的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并保持浆纱的质量。整经机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好的经纱质量应把浆槽和烘燥机内的温度调节考虑进去,并更好地调节和控制浆纱机的经纱伸长。但是浆纱工艺的进展基本上处于原状这也是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0.
涤棉纱的弹性大、伸长大、捻度高、反捻力大,因而捻回极不稳定。在织造过程中容易产生扭结和纬缩。为使生产顺利进行,涤棉纬纱,特别是单纱,都需进行定捻。随纱线的用途不同,定捻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对涤棉细布用纬纱的定捻工艺,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表明以自然定捻代替传统的蒸汽蒸煮定捻,效果比较好,且能节约定捻费用,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介绍细特高密防羽绒织物的生产要点。以JC 5.3 tex集聚纱为经纱,JC 3.6 tex为纬纱。生产中,控制好各工序经纱张力;浆纱时采用"小张力、低伸长、求被覆、贴毛羽"的工艺思路,使经纱增强减伸,保证浆轴质量;织造工序采用"小张力、中高后梁、小开口"的工艺路线,优化配置经位置线与引纬气压等工艺参数,织造工序相对湿度控制在76%~79%。最终确保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织机平均效率提高到72%,入库一等品率达99.8%以上。认为:在不影响引纬的前提下,优化引纬开始时间和车速能够解决纬缩现象,可保证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特细号纱上浆要求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特细号纱的浆纱目的和要求.结合实际生产中经纱在织造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计算出经纱在织机上的受力只有原纱强力的10%左右,所需伸长率不足2%.研究结果表明,特细号织物的浆纱目的应当是增强经纱的耐磨性和贴伏毛羽,保持浆纱断裂伸长率在2%以上,同时浆纱的断裂伸长不匀率也至关重要,并且要关注浆纱最小断裂伸长率的单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棉竹浆纤维浴巾产品毛经纱的浆纱工艺要点.以纯棉股线作为地经纱,以竹浆纤维纱和纯棉弱捻纱作为毛经纱进行浴巾产品的开发.通过分析两种毛经纱的性能指标,优选浆料配方和浆纱工艺,浆纱过程中合理设置浆纱张力和烘燥温度,优化穿筘方式,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毛经纱上浆效果,产品织机效率可以达到91%.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配比异经条子布的开发和生产要点,该产品采用两种不同的纤维织造,针对其经纱排列比相差大、两种不同组织联合、经纱缩率差异大、异经同浆,织造难度大的特点,通过优化浆料配方、浆纱工艺,合理调整织造工艺参数,最终使织机效率从85%左右提高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卫江 《棉纺织技术》2015,43(3):83-84
<正>2013年下半年我公司根据用户需要生产了粘胶强捻纱品种。该品种经纱为133.3dtex粘胶长丝,需要探索粘胶长丝浆纱工艺及操作方法,纬纱为R 19.6tex纱,采用2Z2S的引纬方式,且纬纱捻度均在1 500捻/10cm,属于强捻纱,在普通细纱机上批量生产时,需要攻克诸多难题。与常规纱相比,强捻纱的细纱锭速降低,并需要对钢丝圈型号进行优选。R 19.6tex各品种工艺配置及质量指标测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压上浆对经纱可织性的影响,在不同的压浆力下配合高浓低粘浆料对纱线上浆,并对上浆后的纱线进行可织性指标的试验,分析了上浆后纱线的上浆率,压出回潮率,浆纱强力,浆纱断裂伸长,耐磨性和浆纱毛羽随压浆力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浆力为15kN-25kN和压出回潮率为85%-110%的范围作为高压下浆的理想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使用荷兰AVEBE公司生产的ASP浆料取代PVA对涤棉平布经纱进行上浆,对比分析了新旧配方的调浆工艺、浆纱工艺、浆纱效果、织造情况及产品质量。结果表明,新配方在增强率、浆纱好轴率、经纱断头率及布机效率方面比含PVA旧配方有一定改善,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8.9%。  相似文献   

18.
浆纱机在浆纱过程中,每逢上落轴、前车穿绞及断头处理均需停车。由于停车,浸没在浆槽中的经纱吸浆量显著增加,该段经纱的上浆量比常规约增加20%以上,使浆纱纵向上浆率不匀。尤其是停留在压浆辊下方的浆纱,由于受压挤时间长,堆积在一旁的浆液就形成一道横向“浆档”,在浆纱机上造成分绞困难、浆纱起毛,在织机上造成开口不清、断头和浆斑次布。这种停车所造成的横向浆斑次布占到整个浆斑次布的80%左  相似文献   

19.
纯棉合股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生产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纯棉合股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通过优选纱线蒸纱工艺、采用以淀粉浆为主的浆料配方、合理控制浆纱温度和浆纱张力,重点解决了浆纱时因纱线捻度过大而造成的绞断问题,使织机效率由30%提升至85%,产品入库一等品率由不足50%提高至96%。  相似文献   

20.
浆纱是经纱准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降低经纱断头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密切关系。我厂生产的主要品种为41~45″32×21 86×87阳伞布坯,浆纱工艺系采用橡子粉和PVA为主浆料的混合浆。目的是想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