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金玉 《中州煤炭》2012,(11):36-38,41
为了科学防治瓦斯灾害,分析了矿井煤系地层沉积作用、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及倾角与瓦斯赋存关系,并对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测定数据进行了回归。研究表明:煤岩沉积因素、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影响较大,水文地质则影响较小。井田内瓦斯分布影响主导因素是断层构造、埋深和煤厚。  相似文献   

2.
崔庙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合理布置矿井采掘、指导安全生产,对崔庙井田及首采区地层、顶底板岩性、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区内构造分布规律,对指导首采区下保护层各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殷悦  靳黎明 《煤矿安全》2005,36(10):52-54
介绍了河南省双鹤煤田彰武~伦掌勘查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层出露、空隙性质、岩性组合特征。根据双全井田岩性、水力性质、空隙特征和富水程度,将双全井田地区自上而下分为九个含水层和四个隔水层,通过对含水层、隔水层的详细研究,结合该地区的构造条件及二1煤顶底板岩性分析,对双全井田二1煤层矿井充水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地质勘探时期探明的瓦斯参数和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资料,研究了首山一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构造演化、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等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褶皱、埋藏深度是影响井田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宋庆尧  胡德文 《煤》2008,17(4):75-77
通过对芦岭煤矿区域地质构造、井田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确定了影响和控制芦岭井田煤层瓦斯赋存和涌出的主要条件和因素,为瓦斯地质单元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7,(5):210-213
为研究倾斜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影响因素(采深、采高、工作面斜长、煤层倾角、以及顶、底板岩性组合)对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敏感性。以阳城煤矿的采场条件为工程背景,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1309工作面底板采动破坏深度进行正交模拟,并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各主控因素对底板破坏深度的敏感性主次顺序为:顶板岩性组合>工作面斜长>底板岩性组合>采深>采高>煤层倾角。其中,顶板岩性组合和工作面斜长高度显著,底板岩性组合、采深及采高显著,煤层倾角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井田内地质构造控气特征,简述了五阳煤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主要受构造、煤层埋深、底板标高、上覆基岩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影响煤层瓦斯分布规律的不同关系,对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煤层埋藏深度是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为矿井下一步防治瓦斯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耿村井田2-3煤层赋存特征,着重分析了耿村煤矿成煤环境、井田主体构造和煤层顶底板岩性,指出影响井田深部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为控制瓦斯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3):5-8
运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瓦斯赋存控制理论,在里必井田开展了区域构造运动演化特征和瓦斯地质规律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地质勘探、详查与煤层气开采等瓦斯地质资料,总结了煤层瓦斯赋存受区域构造控制及其受顶底板岩性主要因素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坪湖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演化、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煤质、矿井构造和采掘因素等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采掘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而断层构造控制着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因此,根据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变化实现突出危险程度区带划分,从而更好地指导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分区分带治理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兴山矿22~#号煤层瓦斯涌出量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煤层 ,同一煤层不同区域 ,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瓦斯涌出量有很大差异现象的分析 ,认为煤层厚度、倾角、构造、顶底板岩性、煤中水分等地质因素是影响瓦斯涌出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耿村井田2—3特厚煤层赋存特征,分析了耿村煤矿成煤环境、井田主体构造和煤层顶底板岩性,指出了控制井田深部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瓦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井田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对何庄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初步总结了该矿瓦斯地质规律,得出了煤层埋藏深度为控制该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二1煤层瓦斯含量进行预测,为治理矿井瓦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寿松 《煤炭工程》2014,46(2):89-91
在收集整理乌兰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2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2号瓦斯地质规律;同时,对矿井2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引起的构造煤变化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乌兰煤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和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瓦斯成藏理论,在对黄白茨井田沉积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热演化生烃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12号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等大量瓦斯参数,分析了褶皱、断层、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或底板标高等因素对瓦斯赋存影响,确定12号煤层瓦斯主控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底板标高,并建立瓦斯压力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收集整理马泰壕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3-1煤层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3-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马泰壕煤矿3-1煤层瓦斯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梁山南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该矿井实测的瓦斯地质资料为依据,运用瓦斯地质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统计分析了该矿突出资料,认为该矿突出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和倾出为主;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突出大多发生在石门和工作面平巷;断层影响带是突出点易发区域;K1及K1o煤突出严重;矿井西翼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该矿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程度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平煤股份十三矿瓦斯含量分布变化大,构造较复杂,前人对其瓦斯突出和影响因素等做过很多研究。通过对平煤股份十三矿瓦斯突出地质因素的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褶皱和逆断层构造叠合发育区域是瓦斯突出的高发区,褶皱和逆断层是控制该区瓦斯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垂深和煤层底板标高负值、顶底板岩性、构造煤、岩浆岩侵入等是次要因素,开拓施工是其诱导因素;背斜区域瓦斯含量低、突出概率小的观念并非适合所有井田。此外,还根据单项瓦斯突出指标,初步提出在己四采区有逆断层发育的地段,可能是有瓦斯突出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赵官煤矿瓦斯分布不均,局部瓦斯积聚的情况,从区域煤田到矿区地质再到矿井瓦斯地质,应用瓦斯地质逐级控制理论,较好的阐述了赵官煤矿的瓦斯富集区域及其井田瓦斯赋存特点。通过对影响赵官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各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煤层埋藏深度、岩浆岩侵入状况、断层基本形态、煤层顶底板岩性是影响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区域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回采效率、回采方法、工作面管理方法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等。该文以直接顶厚度、强度及采厚比为指标,通过对任楼煤矿51煤及72煤顶底板进行岩性、厚度、结构与组合特征系统分析,为煤矿生产阶段工作面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