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PS-TU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与硫脲(TU)组成引发体系,研究甲基内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丙烯酸甲酯(MA)分别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共聚反应,IR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6-8)×10 ̄(-3)mol/L、[M]=0.6mol/L、SA=2.0g/100mol、60℃、反应4h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值最佳。单体接枝活性顺序为:MMA>GMA>MA>EMA。  相似文献   

2.
铑催化剂催化庚烯羰化一步制辛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以Rh_2AcO_4和[Rh(NH_3)_5Cl]Cl_2为催化剂前体,以PBu_3为配位体,烯烃进化一步合成辛醇的试验结果。考察了催化剂浓度、配位体用量、合成气压力等对反应的影响。在[Rh=5×10 ̄(-3)mol/L、P/Rh=4、合成气(Co/H_2=1/2)总压5.0MPa、T=120℃、t=24h以内时,烯烃转化率100%,对醇的选择性95%以上,醇的正异构比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QELS,TEM技术及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溶胶-凝胶技术制备y-Al_2O_3超滤膜中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用分散法由ASB和SB粉制备稳定单分散AlOOH溶胶的重要工艺条件是酸量[H ̄+]/[AlOOH]=0.03-0.3(mol比),温度~85°C和陈化时间至少5小时。  相似文献   

4.
韩松  李承烈 《金陵石油化工》1998,16(4):50-52,55
以AlCl3和CCl4为氯化剂,制备了Pt-Cl/Al2O3型C5/C6低落曙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补氧条件对催化剂异构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原料,在氢压2.0MPa,进料空速(重)1.0h^-1,反应温度140℃,氢油比1 ̄2(mol)条件下,C6选择性29% ̄30%,C6转化率9% ̄90%,经“微反”装置300h运转,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5.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CuO/ZnO/Al2O3和CuO-ZnO-Al2O3/H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合成反应条件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催化剂,350°C下焙烧,230~240°C下还原CuO/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CuO-ZnO-Al2O3/HZSM-5催化剂上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270~300°C,压力4.0MPa,空速1500h-1,H2CO=2~2.8(mol比),原料气中CO2的浓度为5%(v)。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铁(Ⅲ)-苯芴酮-Tritonx-100体系测定锰镍铜中的铁。铁与苯药酮二元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可达6.4×10 ̄4L·mol ̄(-1)·cm ̄(-1),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后,铁与苯芴酮生成三元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值提高到2.4×10 ̄5L·mol ̄(-1)cm ̄(-1).铁(Ⅲ)含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对标准偏差2.3%,平均回收率96.2%。反应选择性好,用于测定锰镍铜中的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从薯粉发酵清液中提取柠檬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有机胺(简称R3N)萃取薯粉发酵清液中柠檬酸(H3A)萃取速率,考察了有机胺+油酸+乙酸丁酯萃取体系(简称体系Ⅰ)和有机胺+200#溶剂油+油酸+乙酸丁酯萃取体系(简称体系Ⅱ)的萃取动力学。结果得到萃取速率经验方程式如下。体系ⅠR=kf[H3A]0.5(B)[R3N](O)[油酸](O)体系ⅡR=kf[H3A](B)[R3N]1.5(O)[200#溶剂油]0.5(O)[乙酸丁酯]2.0(O)两种体系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837kJ/mol和40.879kJ/mol。  相似文献   

8.
载体化Me_2Si(Ind) _2ZrCl_2催化乙烯-己烯共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SiO2为载体的Me2Si(Ind)2ZrCl2/MAO催化乙烯-己烯共聚合反应。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共聚单体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和密度均下降;反应活性则呈现共单体效应。研究了该共聚物序列结构、组成、数均链长,测定了该共聚物的竞聚率r1=13.6、r2=0.074、r1r2=1.0。  相似文献   

9.
张化志  邱于兵 《油田化学》1996,13(2):165-168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对硝基苯甲酸钠对碳钢(20号钢)腐蚀和氧化皮-碳钢电偶腐蚀的缓蚀行为。在50°C的5.0×10-3mol/lNaCl溶液中,对硝基苯甲酸钠在浓度≤5.5×10-3mol/l时促进碳钢腐蚀,浓度在1.0×10-2-1.5×10-2mol/l范围时缓蚀率达96%,浓度高于1.5×10-2mol/l时缓蚀率下降。极化曲线表明,对硝基苯甲酸钠对碳钢的阴阳极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对阳极过程的抑制更强烈,在适当浓度时可使碳钢钝化。浓度为1.0×10-2mol/l的对硝基苯甲酸钠对氧化皮-电偶腐蚀的缓蚀率达98%。  相似文献   

10.
异戊醇一步合成异戊酸异戊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Cu/Zn/Al/Zr体系催化剂上由异戊醇一步合成异戊酸异戊酯。进料液空速为1.5h ̄(-1)、285℃、0.6MPa下转化率58%,酯选择性93%;液空速0.5h ̄(-1)、255℃、0.4MPa下转化率54%,酯选择性98%。反应机理为异戊醇经历脱氢、歧化和酯化三个连续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SiO2/Al2O3=25、38、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气)。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催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硅铝比(SiO2/Al2O3)相同的NaZSM-5,经NH4Cl交换得到的HZSM-5(N),其活性均高于HCl交换的HZSM-5。HZSM-5(N)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25>SiO2/Al2O3=38。HZSM-5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38>SiO2/Al2O3=25。对SiO2/Al2O3=25、28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提高,对SiO2/Al2O3=46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不变,但气体选择性下降,汽油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XPS-Auger、XRD和FTIR等方法,对5组分Cu-Zn-Al-M1-M2改进XC502铜基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PS-Auger结果表明,XC502催化剂出现主峰为336.4eV(Cu+),而Cu-Zn-Al催化剂主峰为334.9eV(Cu0);XRD结果表明,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比氧化态新增峰的2θ分别为36.5°(Cu+)和43.3°(Cu0),XC502催化剂这两峰的强度比I36.5/I43.3是Cu-Zn-Al催化剂的2.1倍,说明工作态XC502催化剂单位Cu0中的Cu+含量比Cu-Zn-Al催化剂多;FTIR谱显示,XC502和Cu-Zn-Al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新增波数分别为622cm-1和627cm-1的振动峰,此新增峰可能是Cu+-O或Cu+-O-Zn2+的振动峰。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位可能是Cu0-Cu+-O-Zn2+/Al2O3-MOx。  相似文献   

13.
C5/C6烷烃低温异构化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松  李承烈 《南炼科技》1998,5(7):35-38
以AlC3和CCl4为氯化剂,制备了Pt-Cl/Al2O3型C5/C6低温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补氯条件对催化剂异构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原料,在氢压2.0MPa,进料空速(重)1.0h^-1,反应温度140℃,氢油比1~2(mol)条件下,C6选择性29~30w%,C5转化率89~90w%,经“微反”装置300h运转,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化学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化学平衡研究是在测量平衡常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平衡常数推算出反应的ΔH°和ΔS°。反应以甲基叔戊基醚分解的方式进行,以酸性树脂为催化剂,压力控制在1.0MPa,在40—90℃范围内,由试验测得3个反应的标准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1=-34.9±1.4kJ/mol,ΔH°2=-28.1±1.1kJ/mol,ΔH°3=-6.95±1.1kJ/mol;ΔS°1=-75.59±3.9J/(mol·K),ΔS°2=-74.8±3.4J/(mol·K),ΔS°3=-1.16±3.1J/(mol·K)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种以无水AlCl3和络合剂(硝基化合物)制备的络合物催化剂,用于四聚丙烯二聚合成二十四碳烯,它与无水AlCl3单独作催化剂相比,催化剂活性大大提高。同时对合成二十四碳烯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各因素的适宜控制范围,在x(无水AlCl3)为6.0% ̄10.0%,r(络合剂A/无水AlCl3)为3.5 ̄5.5,反应时间为4 ̄6h的反应条件下,二十四碳烯收率约66.9%。  相似文献   

16.
采用A/O2(铁氧-氧-好氧)工艺和优势菌种技术进行了化纤废水处理试验,本试验进一步考察了ΣCN-及COD对A/O2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量小于0.5m3/h,回流比不小于2.6,进水COD:1200~1700mg/l.NH-N:15.0~75.0mg/l.ΣCN-:1.48~15.0mg/l、SCN-:53~170mg/l、TN:170~270mg/l时,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COD;88.2%.NH-N>96.0%。ΣCN-;100%.SCN-;100%、TN>67.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O(Ni:9.17wt%)Al2O3镍负载型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0℃时,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空速介于1.5 ̄9.5×10^4h^-1之间,反应活性基本不变。而反应温度≤650℃,反应活性首先随空速的增加而增加,达一最大值后,空速继续增加,活性不增加反而下降。该催化剂在850℃,CH4/CO2/O2=1/1/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CM-3-1型催化剂上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宏观动力学,得到动力学方程为:γM=1.8392×106e-77655RTyM1.22yD-0.04yW0.08(1-yDyWkpy2M)(mol/g·h)该动力学方程可简化为:γM=4.7079×105e-72157RTyM(1-yDyWkpy2M)(mol/g·h)提出了CM-3-1催化剂粒内效率因子的简化计算模型,简化模型算得的效率因子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甲醇在CM-3-1催化剂上脱水生成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为:γM=8.4245×1010e-125436RTyM1.988yD-0.137yW0.136(1-yDyWKpy2M)(mol/g·h)该动力学方程可园整为:γM=5.50×1010e-122867RTy2M(1-yDyWKpy2M)(mol/g·h)该催化剂是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气相法甲醇脱水制取二甲醚催化剂,已在广东中山精细化工厂投入工业使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利用共轭二烯烃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特性反应和1m×1.7mm(id)非极性固定液SE-30填充柱气相色谱法联合分析含烯汽油中的共轭二烯烃含量的方法。该柱能用低碳数的正构烷烃如正十一烷作内标物,内标物与油样组份分离很好,色谱分析一次4min,油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在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用I2和AlCl3作催化剂,当I2、AlCl3与共轭二烯烃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8×10-5和(1~2)×10-3时,异戊二烯有最高的转化率分别为68.51%和98.18%,回流反应装置的挥发损失率为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