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对网络服务器监测到的流数据进行采集,提出将双层结构聚类算法应用于流数据的聚类分析,进而得到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的特征,该特征对于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用户行为体现为用户使用的网络应用,且用户群体的划分与业务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用户使用的网络应用来分析用户的行为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聚类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方法。改方法利用小波聚类将数据进行聚类,按照不同的网络业务偏好将用户群体分为不同的网络业务类,实现用户使用网络业务偏好的群体划分。  相似文献   

3.
田丰  王传云  郭巍 《计算机工程》2008,34(21):181-183
在复杂的煤矿作业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着从节点组织、灾害发生后网络重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传感器节点加入网络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竞争学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聚类算法,归一化处理传感器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邻居节点个数,通过相似性比较实现节点间竞争。仿真表明,该算法通信能耗低,网络能耗均衡,扩展性好,抗毁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p2p网络中基于内容的节点聚类。基于文件名关键词精确匹配的查询没有考虑文本语义及内容相似性。如果能够根据节点发布内容的相似性,建立节点聚类,信息查询在类内进行,必将提高查询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学习的节点聚类方法,通过兴趣爬虫代理计算节点得分,据此判断一个节点是否可以加入节点簇。实验表明,节点簇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 p2p 网络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5.
吕新荣  陆世伟 《计算机工程》2011,37(7):166-167,170
现有僵尸网络检测方案需要先验知识以获取匹配模式,无法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为此,从分析僵尸网络的特点出发,通过比较僵尸频道消息字符串的相似度,提出基于聚类技术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检测隐藏在正常网络数据流中的僵尸频道。  相似文献   

6.
为精确分析测量系统故障数据和识别故障类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故障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小波变换有效地检测出系统故障的微弱非线性不规则信号,再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分类识别。由于该算法在目标函数中加入隶属度函数,同时定义明可夫斯基的距离测度.因此能够克服K-means算法不适用于进行非凸形状的聚类的缺点.从而使诊断的数据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7.
为精确分析测量系统故障数据和识别故障类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故障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小波变换有效地检测出系统故障的微弱非线性不规则信号,再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分类识别。由于该算法在目标函数中加入隶属度函数,同时定义明可夫斯基的距离测度,因此能够克服K-means算法不适用于进行非凸形状的聚类的缺点,从而使诊断的数据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
戎炜  蒋哲远  谢昭  吴克伟 《计算机应用》2005,40(9):2507-2513
目前群组行为识别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群组关联信息而导致群组识别精度无法有效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近邻传播算法(AP)的层次关联模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命名为聚类关联网络(CRN)。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场景特征,再利用区域特征聚集提取场景中的人物特征。然后,利用AP的层次关联网络模块提取群组关联信息。最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融合个体特征序列与群组关联信息,并得到最终的群组识别结果。与多流卷积神经网络(MSCNN)方法相比,CRN方法在Volleyball数据集与Collective Activity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5.39与3.33个百分点。与置信度能量循环网络(CERN)方法相比,CRN方法在Volleyball数据集与Collective Activity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8.7与3.14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CRN方法在群体行为识别任务中拥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K-means聚类算法特点,研究其在线学习行为路径中的应用方法,即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路径采集数据做聚类分析,获取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路径,创建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型与行为分析平台,并以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作为数据来源,分析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特点,总结在线学习行为规律,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更好的数据指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戎炜  蒋哲远  谢昭  吴克伟 《计算机应用》2020,40(9):2507-2513
目前群组行为识别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群组关联信息而导致群组识别精度无法有效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近邻传播算法(AP)的层次关联模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命名为聚类关联网络(CRN)。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场景特征,再利用区域特征聚集提取场景中的人物特征。然后,利用AP的层次关联网络模块提取群组关联信息。最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融合个体特征序列与群组关联信息,并得到最终的群组识别结果。与多流卷积神经网络(MSCNN)方法相比,CRN方法在Volleyball数据集与Collective Activity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5.39与3.33个百分点。与置信度能量循环网络(CERN)方法相比,CRN方法在Volleyball数据集与Collective Activity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8.7与3.14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CRN方法在群体行为识别任务中拥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精度。  相似文献   

11.
Recently,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have proven to help people gain knowledge more conveniently.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2020, online learning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mode, as many schools have adopted its format. The platforms are able to capture substantial data relating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could be analyzed to deter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behaviors and study habits. As such,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method is needed to process efficiently this high volume of information. Clustering is an effect data mining method which discover data distribution and hidden characteristic from uncharacterized online learning data. This study proposes a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brain storm optimization (CBSO) to categoriz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learning behaviors and determine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is enables teaching to be tailored to taken into account those result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over time. Specifically, we use the individual of CBSO to represent th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and find the optimal one by the operations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Th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the 104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dat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BSO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使用自适应权重聚类算法得到网络行为分析的聚类结果,且在分析时通过将加权距离优化,保证类间差异最大化.将网络行为分析的聚类结果输入到基于NAWL-ILSTM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中,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和优化器方法改进Nadam的优化算法(NAWL),共同进行深度学习,得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分析校园无线网络数据,挖掘数据中蕴藏的学生行为,更好地辅助教学管理,本文提出了在Hadoop平台构建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相结合,避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初始化不当带来的误差,目标函数中采用马氏距离,自适应的调整了数据的几何分布。考虑到无线用户数据规模庞大,采用了Hadoop平台并行运行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高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地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分析平台为学校管理层快速有效的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研究分析方法对其它高校有较大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2年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的兴起,教育大数据分析正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2013年秋,北京大学在Coursera上开设了6门慕课.通过分析挖掘约8万多人次参与这6门课的海量学习行为数据,力图展现慕课学习活动多个侧面的风貌.同时,首次针对中文慕课中学习行为的特点,将学习者分类,以更加深入地考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学习者的若干典型行为特征,对他们最后的学习成果进行预测的工作也尚属首次.数据表明:基于学习行为的特征分析能有效地判别一个学习者能否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通过证书,并能找出潜在的认真学习者,这为今后更加精准的慕课教学测评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网络异常检测受数据存储、处理能力的限制,存在准确率较低、误报率较高以及无法检测未知攻击的问题。在Spark框架下结合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模型。使用NSL-KDD数据集进行了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在准确率和误报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测算法,整体检测的准确率和误报率分别为96.61%和2.92%,DOS、Probe、R2L和U2R四种攻击类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8.01%、88.29%、94.03%和66.67%,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轴类零件,应用熵聚类模糊神经网络聚类技术进行分析.该模型利用聚类方法实现模糊输入空间划分和模糊IF-THEN规则提取,并应用梯度下降法对轴类零件的各类特征参数进行精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轴类零件的聚类分析是可行和有效的.这种方法模型比一般的模糊聚类方法更适用于数量多、类型复杂的零件分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关分析的多数据流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莉  陈崚  邹凌君 《软件学报》2009,20(7):1756-1767
提出基于相关分析的多数据流聚类算法.该算法将多数据流的原始数据快速压缩成一个统计概要.根据这些统计概要,可以增量式地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数据间的相似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平均算法来生成聚类结果.改进的k-平均算法可以动态、实时地调整聚类数目,并及时检测数据流的发展变化.还将算法应用到按照用户要求的聚类问题(COD),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区间上查询聚类结果.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时间片断划分机制,使得用户指定的任意时间区间都可以由这些时间片断组合而成.在模拟和真实数据上的实验结果都表明,该算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聚类质量、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实时地反映数据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的限制以及通信数据的隐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簇技术的数据融合算法(Data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Clustering Technology, DFACT)。算法通过分簇技术解决通信数据的时延,簇内利用算法选择合适簇头,并构造数据融合树结构进行数据融合,减少数据通信量,保护数据隐私;簇间采用基于移动代理模型选择最佳路径提高通信效率。实验结果表明,DFACT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耗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9.
陈晋音  方航  林翔  郑海斌  杨东勇  周晓 《计算机科学》2018,45(Z11):422-426, 452
随着在线课程和线上学习的普及,大量的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被积累。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积累的大数据,从而为教学决策和学习优化提供服务,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重点。文中分析了在线学习的行为特征,挖掘学习者的性格特征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法推荐。首先,提取在线学习行为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习成绩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在线学习行为特征,预测其相应的线下学习成绩;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与成绩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际熵的在线学习行为规律性分析,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定义并计算相应的实际熵值来评估个体的学习行为规律性,从而分析规律性与最终成绩的关系;再次,基于Felder-Silverman性格分类法获得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对学习者实现基于K-means的聚类分析获得相似学习者的类别,将学习成绩较优的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习惯推荐给同一类别的其他学习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率;最终,以某在线课程平台的实际数据为实验对象,分别实现在线学习行为特征提取、线下成绩预测、学习规律性分析和个性化学习推荐,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