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运载火箭(导弹)为应用对象,研究了运载火箭(导弹)控制系统六自由度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分析了运载火箭(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导航、制导和姿控系统的数学建模和仿真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导航、制导和姿控模型,从数学角度描述了运载火箭(导弹)在飞行中的各种状态,论述了可视化交互仿真的实现过程,给出了仿真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数字仿真算法和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成功实施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的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为实现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航展,研究院展品主要覆盖宇航、防务、航天技术应用三大展区,均能代表某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以及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门从事国内外小卫星商业发射服务的高新技术股份公司———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已在北京成立。刘华清同志与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一起为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揭牌。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其所属的第四总体设计部、第六研究院、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晨光集团公司共同投资成立 ,是我国第一家以资产和技术为纽带 ,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开发航天产品和发展航天主业的公司。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殷兴良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各股东单位都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前身系由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62年7月1日组建的固体发动机研究所。40年来,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四院在国外严密封锁、国内毫无研制基础的创业初期,从零起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胆探索,不懈努力,使我国固体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坎坷、充满拼搏而辉煌的航天固体火箭事业发展之路。目前的航天四院由院机关、研究所、工厂、若干经营性公司以及其它附属单位构成,拥有国家固定资产12亿多元,年经济总收入12亿…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标机动的变结构制导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机动是影响导弹制导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变结构制导导弹为研究对象,以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方程为依据,就目标机动和变结构制导项对视线角速度和弹道需用过载的影响做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目标机动的变结构制导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变结构制导项.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变结构制导律能够有效抑制目标机动对制导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航天总公司二院北京仿真中心是我国“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仿真中心之一。自1993年4月全面通过国家验收以来,北京仿真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航天科研任务。为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防空导弹...  相似文献   

7.
<正>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以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为主的航天骨干企业、是唯一生产火箭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中国机械500强",军方审核通过的首家"装备承制单位"航天企业。公司通过GJB/Z9002和GB/T19001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前身是1910年清朝政府创建的飞机修造厂。自1958年开始承担航天产品研制任务以来,公司始终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司研制生产了  相似文献   

8.
<正>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以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为主的航天骨干企业,是生产火箭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以及军方审核通过的"装备承制单位"航天企业。公司通过了GJB/Z9002和GB/T19001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自1958年开始承担航天产品研制任务以来,始终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司研制生产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实现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三座里程碑的跨越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圆满完成各项军工产品任务的同时,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依托"军民  相似文献   

9.
航天试验任务中的指挥信息是试验任务成败的关键。基于国产中标麒麟操作系统,采用软构件技术,利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设计实现了航天试验指挥信息综合显示系统,以多种形式展现试验任务中的指挥信息。最后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Java本地化接口(Java native interface,JNI)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在摆脱国外软件垄断、提高自主可控软件的应用水平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开发自主可控指挥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圓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以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为主的航天骨干企业,是生产火箭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公司已通过GJB/Z 9002和GB/T 19001质量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备武器装备承制资质。公司自1958年开始承担航天产品研制任务以来,始终是推动我国航天  相似文献   

11.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2年7月1日,是立足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的同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主要承担着中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以及在该领域内的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预先研究任务. 此次航展,研究院在宇航、防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3个展区,以实物、模型、多媒体、展板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导弹武器、宇航运载、空间技术应用领域和航天技术应用的新成就和研制实力.主要包括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系列产品、"嫦娥"五号机械臂关节电机组件和火星着陆巡视器用电机组件、高功率密度永磁无槽无刷直流电机、耐高温电机等产品,以及最受关注的"天雷"系列小型导弹武器系统和"天鹰"系列探空火箭.值得一提的是,在航天技术应用展区,研究院最新研制的"追风"系列智能电推火箭首次亮相航展.  相似文献   

12.
<正>参赛单位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简介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从事航天综合电子技术为主,集研究、设计、生产、配套、销售、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承担了导弹、火箭、卫星和飞船用遥测、外测、遥控技术研究和相应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及配套任务,是航天传感器研发和生产基地,具有年产2.5万台航天特种传感器、变换器及测量仪器的生产能力。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公共安全、大气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空基反助推段导弹的发展现状和拦截制导面临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对空基反助推段导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空基反助推段导弹由载机发射,对处于助推段飞行的导弹实施拦截,是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概述空基反助推段系统、导弹和制导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典型系统方案的作战流程、拦截弹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国内外助推段拦截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其次分析了空基助推段拦截制导面临的诸多挑战,体现在拦截弹能力有限、可用时间短、目标机动性强、拦截条件复杂和不确定性强等方面.然后提出了空基助推段拦截制导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系统配置、发射诸元快速解算、制导指令在线修正、中末制导交班方案和拦截机动目标的高精度制导律等技术.最后总结未来空基助推段拦截制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在线制导、高精度多模复合制导、智能化和协同制导.研究表明:空基反助推段导弹制导技术尚在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同时,自主规划、人工智能等理论可为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伺服专业技术中心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应用中心。公司的前身是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和北京实验工厂(国营八一一厂),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2000年5月,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总体要求,经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批准,第十八研究所与国营八一一厂实施联合,组建成立了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总资产5亿元人民币。公司下属2个大型科研生产与试验基地和4个全资子公司、4个航天产品专业研究室、2个大…  相似文献   

15.
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概念、分类及性能入手,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大尺寸构件中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在运载火箭、导弹和人造卫星等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未来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微机为核心的自寻的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机半实物仿真技术,并对某型反坦克导弹进行了控制机半实物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主频微机对某些反坦克导弹进行控制机半实物仿真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以微机为背景的反坦克导弹控制机半实物仿真系统,也可为导弹系统利用银河仿真机进行半实物仿真提供参照和实验验证的基础,利于银河仿真机的编程和调试.微机利用A/D,D/A板(带光电隔离)与单片控制机交换有关导引头、陀螺、舵机等量测和控制信息,利用数字握手板建立正确的通讯协议.以微机为核心的反坦克导弹控制机半实物仿真实验表明,10ms采样周期的仿真结果满足要求,区与全数字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CZ-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1号卫星,此次发射的一项重大试验任务,搭载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经专家鉴定,在火箭飞行的全过程,系统工作正常、可靠,试验结果满足火箭入轨要求。这是国内首次在运载火箭上搭载激光陀螺。2002年6月至今年8月,作为一项重大试验的关键设备,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国内首次成功进行了歼8-II飞机上的挂飞试验,并连续取得30多架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激光陀螺具有高精度、高可靠的优异性能,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卫星、导弹和火箭的导航和制导领域。在国内激光陀螺历经20多年…  相似文献   

18.
"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再度亮相 "十三五"以来,航天科工集团创新实施了系列商业航天工程."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可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入轨精度"的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快舟"品牌近年来屡次创造记录,成为商业发射新名片.其中,"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自2017年1月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以来,已成功完成10次发射履约,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9.
运载火箭效能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及总体效能和效费比,是多年来各国在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运载火箭的特点,建立了评估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研究。对于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也称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定各“子”指标相对于“父”指标的权重系数。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火箭 的评估模型,给出了评估方法,对于火箭效能评估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运载火箭领域快速测试发射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梳理美国、日本快速响应运载火箭在快速测试发射技术上所取得的最新进展.针对国外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对电气系统智能化机内测试技术、先进地面测发控技术、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并行测试技术等快速测试发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了其技术优势及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未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