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高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章针对材料化学专业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介绍了以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为核心,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构建的“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科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性较强的材料类专业开设"物质结构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困惑,提出对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改革的教改思路。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凝练出切合材料类专业实际,能在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本文阐述了作者多年来在材料类专业从事"物质结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改革的经验、思路,以期进一步改善"物质结构基础"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海峰  许伟娜 《广东化工》2022,49(3):189-190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材料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本文结合我校新能源材料系《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实践,针对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可操作性思路和措施,以适应新工科形势下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OBE-CDIO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改革.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和专业实践课程群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张竞成  钱刚  章天赐  张勇 《广州化工》2020,48(4):140-14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研究生在从事科研任务中,需要利用多种大型设备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对材料的形成制备机理进行探索研究,且不同研究方向往往对仪器的要求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针对材料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开设仪器分析相关课程,进行仪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尤其是功能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该类专业学生研究材料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功能材料设计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知识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与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都有密切联系。本着以推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为主题,针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与发展的需要,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合理的课程教学的体系与思路,如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本门课程和前续课程的联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认识科学研究的正确思维方式,并学到材料制备的具体方法,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为他们走上新的工作和科研岗位打下基础。结合授课经验和课程教学思考,从当前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尝试、实验辅助教学、双语课程的开展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课程质量提升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材料合成化学与表征课程的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肩负着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责任。在分析材料合成化学与表征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改善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材料合成化学与表征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内容,以适应创新型理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课程是新能源、材料专业领域的代表性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将直接面向氢能燃料电池等能源产业,为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输送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当前,燃料电池课程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理论-实验-实践"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燃料电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紧密联系新能源(氢能)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引企入教",可以培养具有夯实科技知识储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和区域氢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培养和能源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引入CDIO教学理念,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能源材料课程CDIO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依托课程载体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手段。"材料合成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材料合成的前沿领域、材料合成的科学原理、材料合成的实验技术、材料的硬化学和软化学合成方法,材料的分离与表征技术和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实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材料合成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同发展要求等方面,介绍该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梁春杰  班建峰  刘括  覃利琴 《广州化工》2014,(11):235-236,25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联系的课程。本文针对地方性师范类院校玉林师范学院学生在高分子通用材料的合成制备、成型加工等领域知识上的欠缺,从长远的就业目标出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结合高分子通用材料成型加工的社会实用性等特点,并通过市场产品为出发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辅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改革。从而培养非师范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改性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化工原理》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力求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试根据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就《化工原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分析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课程,抽象理论推导、理解与运用是其学习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该课程基本理论是理解与运用材料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有知识力的、有行动力的、有理想力的师生共同体,培养教师创新思维、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化课程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构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资源循环与工程等三个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数理性和抽象性。与其它化学课程相比,《结构化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在《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评价的手段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促进了创新性思考。课程论文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是一门知识点繁杂、成型设备复杂、成型过程抽象的材料类核心课程。以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如何有效完成课程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改革,着重提高学生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区域材料加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任丽  杨永芳  王小梅  张旭 《广州化工》2010,38(7):229-230
以《材料化学》、《复合材料》、《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和《材料导论》等专业课为载体,结合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科研优势和资源,探索启发式、参与式和专题讨论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在理论课教学上注重思维训练,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注重课程之间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协同作用。鼓励学生开拓思路,鼓励创新,配合教师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由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致力于大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研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高分子专业实验课程,作为连接专业知识与产业应用的纽带,存在课程定位模糊、教学模式单一、实验内容简单、课程评价片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性的提出混合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安强  樊静波  康少付  田宇 《广州化工》2011,39(21):187-188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逐步展开。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例,针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分析了《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