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主要从盆地构造环境及后期构造演化特征、有利含矿建造形成期及形成后古气候演化、找矿目的层沉积体系及砂体发育特征、氧化带类型及其含矿性、盆地水动力系统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阿尔塔拉盆地砂岩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该盆地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具备形成中小型砂岩铀矿的潜力;分析了盆地铀成矿的不利因素;明确提出该盆地惟一找矿目的层位为巴彦花群赛汉组,找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在盆内圈定了一片一级成矿远景区,并对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是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已发现中型铀矿床1个,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目的层姚家组、泉头组可识别4种主要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铀矿体主要产于辫状河河道亚相和冲积扇扇中亚相砂体中。断裂构造对铀成矿具控制作用。油(煤)气藏作用是铀成矿的必要条件。铀矿主控矿因素为辫状河道沉积砂体、断裂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后生氧化与油(煤)气还原作用。建立了8条找矿标志,优选出白兴吐—架玛吐、协尔苏—金宝屯I级成矿远景区2片,杨大城子、交力格—包日温都Ⅱ级成矿远景区2片。勘查表明,上述两个I级成矿远景区内已取得突破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3.
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相对稳定、适度抬升的盆地构造背景有利于后生含氧、含铀水的渗入改造及铀的迁移和再富集作用;盆地北部蚀源区变质岩中含有品质铀矿,长期隆升的古老蚀源区为盆地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目的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组为温湿气候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平原河流相主砂体是铀富集成矿的有利赋矿空间;区内经历了多次后生氧化改造作用,氧化带规模较大,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是铀矿体聚集、赋存的有利部位;矿化一般产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上、下翼。半槽河地区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沉积体系砂体的特征不同,在后生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地层沉积特征的研究,提出沉积特征对铀成矿类型有制约作用;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体系以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为主,形成了稳定的泥-砂-泥地层结构,受沉积体系的控制,该区砂体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广,是松辽盆地南部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找矿有利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北缘是近几年核工业系统开展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但位于其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断隆的铀矿地质工作相对薄弱。根据库鲁克塔格断隆区的铀矿找矿特点,开展了基于中等分辨率ETM和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数据的铀成矿环境、蚀变信息提取、构造解译等综合应用研究,对铀成矿有利区段进行了新的评价,选出了2片铀成矿有利区,为今后进一步的铀矿勘查提供了遥感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段泉头组铀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段泉头组1、2、3段岩性-岩相及砂体、后生蚀变、铀矿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泉头组1段具有较好的地浸砂岩型铀成矿前景,提出铀成矿有类似钱家店铀矿床,即"成矿前富含炭质、有机质砂体预富集-断裂构造煤成气或油气有机流体还原褪色蚀变与铀叠加富集-层间氧化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预测海里吐地段黑五家子—协尔苏远景区为进一步工作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安徽庐枞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盆地内铀成矿作用。在整理前人勘查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铀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成矿控制因素。庐枞火山盆地铀矿与潜火山岩具密切时空和成因关联,铀成矿受潜火山岩、构造及地层岩性综合控制,但潜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是成矿关键因素。后续铀矿找矿工作,在对潜火山岩体外围有利空间勘查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寻找与隐伏岩体有关的隐伏矿体,以实现铀资源扩大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音频大地电磁法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设备轻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田、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勘查中。近年来在地浸砂岩型、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探测中,为解决沉积盆地盖层中砂岩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厚度和埋深,大致查明火山岩、花岗(斑)岩的分布范围及空间展布,推断盆地基底的起伏形态、埋深,推断断裂构造的展布、规模及特征等铀成矿地质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铀矿地质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白垩统四方台组是松辽盆地北部铀矿找矿的主要层位之一,其铀矿化主要受控于上白垩纪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工业铀矿体主要在底部砂岩层富集,多呈板状、透镜状,矿体规模与砂体规模、层数等密切相关,砂体规模越大,矿化层越多,矿体规模越大,反之则规模越小。但是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底部砂体在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内梅里斯地区发育情况尚不明确。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为手段,利用Occam算法反演得到研究区电阻率断面,结合研究区内各地层岩石电阻率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内盖层结构,尤其是找矿目的层上白垩统四方台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还推断了基底起伏特征以及断裂走向、倾向及其延深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四方台组河流相砂体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多呈透镜状,整体表现为自南东向北西呈逐渐尖灭的特征,厚度一般不超过180 m。研究成果为钻探工程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松辽盆地西南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指出蚀源区岩石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对形成富铀砂体和层间氧化带及提供铀源有利。确定了钱家店凹陷姚家组是该区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目的层。基于成矿条件分析,预测了成矿远景区;落实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床。基本查明了含矿地层的结构和砂体的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矿石伴生元素组成及综合利用价值。在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研究方面指出沉积成岩期铀的预富集是铀成矿的基础;层间氧化作用是后生再富集的决定因素;油气的还原作用是再富集的重要条件。铀矿石的U-Pb等时线年龄为53±3Ma和7±0Ma,与有利于层间氧化作用发育和铀成矿作用的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期相符。确定了钱家店铀矿床是属于与油气二次还原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并建立了该类型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演化关系密切。根据盆地充填序列和后期 改造特征,将西胡里吐盆地演化划分为盆地发育阶段和盆后改造两大阶段,并论述了盆地发育阶段断陷期、扩张期、萎缩期、消亡期的演化特征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的特点。盆地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形成砂体的规模、连通性、空间展布、隔水泥岩的稳定性等特征决定了盆地内铀矿化类型和空间展布特征。断裂构造改善了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为铀矿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盆地充填后,长期隆升于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岩石中的孔隙没有因为压实作用而大量损失。砂岩中火山碎屑含量较高,在地表强氧化环境下发生蒙脱石化和沸石化,加大了地浸开采的难度。盆地内的铀矿化以潜水氧化带型为主,呈层状分布在盆地北部,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模。通过对各种条件的综合分析,将盆地中部第二亚盆北缘作为下一步勘查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2.
潮水盆地是我国北方发育砂岩型铀矿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一,地处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之上。总结了盆地目的层岩性-岩相、砂体、后生氧化及典型矿点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并指出了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认为下白垩统庙沟群和中侏罗统青土井组是潮水盆地主要产铀层位,也是找矿目的层位,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有利相带,砂体规模较大,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及砂体等有利条件,U与∑S、Corg及Fe3+/Fe2+等地球化学环境参数关系密切,后生改造作用对铀的叠加富集成矿非常有利,目的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多期抬升掀斜改造作用,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形成砂岩型铀矿化。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下白垩统庙沟群杂色层的找矿方向为长期隆升的富铀花岗岩体周缘、红色建造中富含炭屑的灰色层扇三角洲相砂体及潜水氧化叠加部位,以寻找沉积成岩叠加潜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中侏罗统青土井组的找矿方向为宽缓的构造斜坡带、富铀花岗岩体、含煤的辫状河相灰色砂体及层间氧化后生改造部位,以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  相似文献   

13.
托云盆地位于塔北中吉边境南侧的托云凹陷,为天山造山带强构造区内的山间裂谷盆地,盆内构造变形强烈。近年在托云盆地中侏罗统杨叶组中首次揭露到深部工业铀矿体,但盆地整体还处于找矿"空白区"。通过对托云盆地含矿目的层、构造和后生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内含矿目的层受控于山前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含矿砂体多发育强烈的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蚀变组合,矿体形成于层间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铀成矿主要受控于古新世至始新世的北部控盆构造斜坡带,渐新世后的构造改造作用使得深部赋铀矿体和氧化带发生"改造"。通过"露矿"找矿,反向寻找构造稳定埋深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铀矿找矿思路,将为本地区以及强构造区指示出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江西相山盆地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产地,已经开展多年的铀矿勘查工作,发现大、中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上百处,积累了大量地质找矿资料。文章利用模糊证据权法从盆地尺度建立预测模型,综合多种数据,包括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解译等提取证据图层,并结合已知铀矿床和矿点的分布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相山盆地铀矿床预测模型,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结果的优度,并进行铀成矿潜力评价。通过该模型得到的相山铀成矿潜力预测后验概率图,发现相山盆地最有利的成矿潜力区主要位于其北部及西北部,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度较高。根据预测结果,该区的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重点仍是北部和西北部区域;其次,在东南部的少数区域也有成矿的可能性,可作为次级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16.
布雅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有利的铀成矿地段。在简析布雅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已知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宏观地分析了盆地形成铀矿化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及铀源等条件,以构造为主线初步总结出该区铀成矿的载体形成、初始铀富集、相对停滞和破坏及叠加富集4个阶段,独特的构造演化促成了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沉积环境标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伊犁盆地含矿主岩属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湿地扇沉积相模式;确立了铀成矿的有利相位;深入研究了层间氧化带特征、卷状矿体的分带特点及铀矿化空间展布规律;应用U-Pb同位素方法,获得了19Ma,12Ma,1.0Ma几个成矿年龄数据;详细地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形成的诸多控制因素;总结了该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最后,对盆地远景区划分和今后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强调了盆地西南缘,尤其是512矿床与511矿床之间地段应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探索区。  相似文献   

18.
哈达图铀矿床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齐哈日格图凹陷北部,是近年国内北方沉积盆地中发现的又一大型砂岩型铀矿。通过研究区钻孔岩心详细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铀矿化多产于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其形态主要呈板状,矿石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铀石次之。空间上,铀与黄铁矿和有机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吸附态和充填于裂隙、孔隙两种。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哈达图矿床铀成矿作用,以期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直罗组中砂岩型铀矿化与油气改造作用关系密切。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空间展布规律、油气流体对砂体的后生蚀变改造作用,探讨了油气活动期次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对铀成矿规律认识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用铀矿石样品U 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再进行U Pb等时线拟合,从而获得北方主要产铀盆地更符合实际的成矿年龄。对含矿砂体中碎屑锆石与相应蚀源区中酸性火成岩类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含矿砂体直接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类的剥蚀,指出该物源是形成富铀砂体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蚀源区岩石和盆地含矿地层不同部位的砂体岩石样品的U 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论证了地浸型砂岩铀矿的铀源一是蚀源区活性铀高的中酸性火成岩类;另一铀源是有铀预富集的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