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传统化学脱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水溶液对罗布麻进行处理,再用碱煮法对罗布麻进行脱胶,对脱胶所得纤维的残胶率和物理性能进行测定,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脱胶处理所得纤维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离子液体处理最优工艺条件: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质量分数80%,处理时间6h,温度130℃,浴比1∶20;碱煮条件:NaOH质量浓度10g/L,Na_3P_3O_(10)质量分数2%,处理温度95℃,时间2h,浴比1∶2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子液体对罗布麻进行处理并用碱煮法对罗布麻脱胶,可明显降低脱胶过程中碱的用量,且脱胶处理所得纤维残胶率低,可纺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稀碱预处理+二次碱煮法对罗布麻进行脱胶,对脱胶所得精干麻的残胶率、分裂度和黄酮含量进行测试,考察不同碱浓度、碱煮时间和温度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碱煮时间和温度的升高,精干麻的残胶率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经稀碱预处理后,二次碱煮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浓度20 g/L,处理时间1.5 h,温度70℃;与传统二次碱煮法相比,稀碱预处理+二次碱煮法对罗布麻的脱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化学脱胶预处理方法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罗布麻化学脱胶的预处理方法,利用数学的方法对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与二煮法相结合的工艺所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预尿氧处理是适合罗布麻化学脱胶的较好的预处理方法。并对预尿氧处理得到的精干麻与其他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精干麻指标进行了对比,表明前者得到的精干麻指标即经预尿氧处理所得到的精干麻细度为3.34dtex,残胶率为3.77%,断裂强度为10.8cN/tex,残余木质素率为1.33%,断裂伸长率为4.38%,其综合指标要好于其他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精干麻指标,且可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4.
红麻微生物脱胶菌种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红麻生产地土壤与沤麻废水中,分离出多株产果胶酶的菌株。经筛选,复筛获得了5株厌氧细菌;并选其中在果胶平权上生长速度快、透明圈大、脱胶效果好的一株DQ1,作为生物胶胶的目的菌。初步鉴定为厌氧芽孢杆菌。找到了最适培养条件:最适氮源为复合有机氮,用量1.5%最适碳源为果胶,用量0.4%最适温度30-35℃,pH7.0-7.5,接种量3%,培养时间20h。用于红麻脱胶实验,比对照天然水沤麻胶胶,周期可缩短30%左右,红麻纤维柔软度、断裂强力、及线密度等均有着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罗布麻生物酶脱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罗布麻韧皮纤维成分的特性进行脱胶,并以温度、时间、pH值、浴比为控制条件,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的优先等级为温度>时间>pH>浴比,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残胶率和失重率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了罗布麻的最优脱胶控制参数为:脱胶时间48 h,浴比1/30,pH=8,θ=34℃。同时对脱胶后的纤维进行了检测:纤维强度5.48 cN/dtex;断裂伸长率4.25%;纤维支数2339支;回潮率10.2%。为罗布麻韧皮纤维采用酶法脱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以温度、pH值、酶液浸渍时间等为主要因子,建立以精炼残胶率为单目标的苎麻新型生物酶脱胶工艺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最优化工艺数学模型计算,得到酶脱胶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59.86℃,pH值8.62,时间4.31 h.在最优化工艺条件下,对脱胶处理后的精干麻的质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酶液对麻纤维韧皮的作用更加深入,胶质的去除更加彻底,残胶率降低,纤维支数提高,纤维制成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罗布麻韧皮纤维成分的特性进行脱胶,并以温度、时间、pH值、浴比为控制条件,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的优先等级为温度〉时间〉pH〉浴比,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残胶率和失重率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了罗布麻的最优脱胶控制参数为:脱胶时间48h,浴比1/30,pH=8,θ=34℃。同时对脱胶后的纤维进行了检测:纤维强度5.48eN/dtex;断裂伸长率4.25%;纤维支数2339支;回潮率10.2%。为罗布麻韧皮纤维采用酶法脱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红麻生产地土壤与沤麻废水中 ,分离出多株产果胶酶的菌株。经筛选 ,复筛获得了 5株厌氧细菌 ;并选其中在果胶平板上生长速度快、透明圈大、脱胶效果好的一株DQ1,作为生物脱胶的目的菌。初步鉴定为厌氧芽孢杆菌。找到了最适培养条件 :最适氮源为复合有机氮 ,用量 1.5 %最适碳源为果胶 ,用量 0 .4%最适温度 30~ 35℃ ,pH 7.0~ 7.5 ,接种量 3 % ,培养时间 2 0h .用于红麻脱胶实验 ,比对照天然水沤麻脱胶 ,周期可缩短 30 %左右 .红麻纤维柔软度、断裂强力、及线密度等均有着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化学法脱胶对环境污染严重和单一的生物酶脱胶率低的缺点,研究了大麻纤维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技术,讨论了机械处理的次数与残胶率的关系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果胶酶浓度8%(o.w.f.)、脱胶时间6 h、脱胶温度50℃、常压、pH=5,浴比1∶15J、FC 2%.用扫描电镜(SEM)对大麻纤维机械-酶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比单独的酶脱胶效果要好,脱胶后大麻纤维的残胶率为20.4%,比单独酶脱胶下降了8%左右.  相似文献   

10.
定量测定棉秆皮各段成分含量,并采用化学二煮法脱胶方法对棉秆皮进行分段脱胶.以棉秆皮纤维细度、残胶率、断裂强度为指标,研究脱胶处理对提取的不同段棉秆皮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脱胶工艺条件下,不同段棉杆皮纤维的细度、残胶率、断裂强度有较大差异,棉秆皮应采用分段脱胶处理.合理的棉秆皮脱胶分段方案为:第一段根部,地表以下部分;第二段中段,地表以上长度25cm;第三段稍部,地表以上长度大于25cm.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剑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酶脱胶工艺。探究生物酶脱胶中不同酶配比对剑麻纤维的白度、细度、柔软度、残胶率、断裂强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剑麻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中酶用量为50g/L,果胶酶、半纤维素酶、漆酶的配比为1:3:2,温度为50℃,酶处理液PH值为6.5,酶处理时间为2h,堆置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纤维素酶单独处理、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后进行苎麻生物酶脱胶及脱胶纤维强力影响因子组合优化实验,以苎麻残胶率和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为判断依据。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按照纤维素酶∶甘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2∶1∶1的比例复配,复配酶总浓度为8g/L,55℃,0.2%EDTA,135min,浴比1∶15,pH7,摇床转速200r/min时,处理工艺较为理想,该处理后精干麻的残胶率最低为6.65%,断裂强力为44.4625cN;纤维断裂强度为5.2309cN/dTex。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FM208849是从罗布麻表皮中筛选到的一株高效产果胶酶的菌株,对罗布麻的生物脱胶效果明显。本文从菌种生长与诱导物两个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FM208849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产果胶酶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果胶与葡萄糖共4 g/L(质量比为1∶3),牛肉膏15 g/L,NaCl 2 g/L;最佳发酵时间为24 h。初步测定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9.5,其分子质量在39.3 ku左右。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FM208849产果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孢杆菌FM208849是从罗布麻表皮中筛选到的一株高效产果胶酶的菌株,对罗布麻的生物脱胶效果明显。本文从菌种生长与诱导物两个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FM208849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产果胶酶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果胶与葡萄糖共4 g/L(质量比为1∶3),牛肉膏15 g/L,NaCl 2 g/L;最佳发酵时间为24 h。初步测定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9.5,其分子质量在39.3 ku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棉秆皮纤维手感硬、纤维分离度差等问题,对棉秆皮纤维的高温脱胶方法进行了研究。先通过预氧处理,再进行高温脱胶制备棉秆皮纤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温度、保温时间和浴比对纤维木质素含量和残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分析进一步优化脱胶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1.26%,温度132.4℃,保温时间50min,浴比1∶20。对处理前后纤维的纵向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高温脱胶后纤维分离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罗布麻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合地介绍了中国罗布麻的资源、产量、应用及性能,论述了罗布麻的开发价值、罗布麻的脱胶、纺纱及利用罗布麻加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预处理是脱胶工艺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罗布麻的脱胶效果与制备纤维的可纺性能,对其脱胶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试验在罗布麻纤维的脱胶预处理过程中,逐次加入还原剂硫脲,氧化剂双氧水两种组分,讨论了2组分浓度配比、预处理温度、时间对胶质去除的影响,分析预处理前后纤维纵向形貌的变化,同时还测试了氧化还原预处理脱胶工艺对制备罗布麻纤维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氧化还原预处理脱胶工艺可提高罗布麻纤维的脱胶制取率、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等性能指标,是一种有效的脱胶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化学脱胶法对剑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单纤维强力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脱胶后的剑麻纤维的形态结构、纤维基团、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脱胶后的残胶率为5.93%,纤维素含量为61.78%,纤维素晶型没有发生改变,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用9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沉淀纤维素酶蛋白,将蛋白沉淀用3%戊二醛交联固定制得交联酶聚集体;研究交联酶聚集体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批次稳定性。交联酶纤维素酶聚集体的最高比活性为559.2 U/g湿载体,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9.0。交联酶聚集体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重复使用10批活性基本稳定。交联纤维素酶聚集体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苘麻脱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采用碱氧一浴法、碱煮法、预尿氧法分别对苘麻进行脱胶,并对纤维的微观形态、细度、残胶率、成分、断裂强度、红外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碱氧一浴法脱胶效果最好,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浸酸时间1 h(温度50℃、H2SO4、浓度2 g/L),NaOH浓度12 g/L,H2O2浓度14 g/L,沸水煮练2h.在此条件下,麻纤维残胶率为10.1%,细度为2.6 tex,断裂强度为43.72 cN/t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