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岩石的破碎机理、模拟爆破和模拟实验及现场试验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反向起爆较之正向起爆的优越性 ,建议修订爆破规程有关内容以推广反向起爆。  相似文献   

2.
煤巷掘进毫秒延期全断面一次爆破反向起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毫秒延期全断面一次爆破反向起爆技术的安全性、爆破效果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证明反向起爆技术在安全方面优于正向起爆,在爆破效果方面比正向起爆有很大的提高,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了爆破效率。  相似文献   

3.
浅孔爆破是巷道掘进的主要手段,其爆破方式分为正向起爆和反向起爆两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向、反向起爆爆炸应力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反向起爆岩石破碎更加充分。正向起爆,炸药近区岩体过于粉碎,远区岩体破碎效果差,易形成岩石大块,增加二次破碎和运输成本。通过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反向起爆对爆破效果和成本控制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百善煤矿为提高采煤效率,尝试在采煤工作面实行毫秒延期反向起爆。实验对比证明,毫秒反向爆破效果优于采用瞬发电雷管正向起爆,无论爆破效率还足经济性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最近,要求把反向起爆爆破法作为新技术在煤矿采用。这个爆破法与正向起爆爆破法相比有许多优点,如残留火药及由于断线造成的空间和地面爆炸发生的较少。也就是所说的安全面大,并且爆破效果也好。在欧洲的一些主要产煤国家已经见到一些反向起爆的实用例子。但是,按照日本目前的矿山  相似文献   

6.
百善煤矿在岩巷掘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爆破工艺,将浅孔爆破改变为中深孔爆破;由正向起爆方式改变为反向起爆,从而提高了单进水甲,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论述了正向爆破与反向爆破的安全性。指出现用的铁臼炮检验炸药的方法是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而用水泥砂浆臼炮试验则与现场实际相似。对用砂浆臼炮试验和现场实际试验的结果综合分析后,认为反向起爆更加安全。而反向起爆则是《煤矿安全规程》所不允许的。故此文刘修改《规程》、对探讨安全的爆破方法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金矿矿岩破碎易风化和遇水崩解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控制易风化破碎岩体露天采场矿体位移和降低爆破振动对边坡的影响。利用矿业软件Surpac布置矿区爆破孔、爆破软件ShotPlus进行爆破网络设计,对岩移方向、单孔起爆时间、起爆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ShotPlus模拟实现高精度爆破,确保爆破顺序及岩体移动方向按照预期进行,矿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精度导爆管起爆,使起爆间隔时间小于8ms的炮孔降到最少,有效降低了爆破对边坡岩体的振动破坏,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亚辉 《矿业工程》2011,9(5):45-46
论述了反向起爆法及合理的填塞长度对爆破质量和爆破效率的影响,以及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空孔直眼掏槽微差起爆时间的力学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实践表明, 微差起爆时间是影响掏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掏槽孔装药爆破以后, 槽区内的破碎岩石与爆生气体混合并通过槽区口部向槽外抛掷, 工程上要求爆破结束时剩在槽腔内的岩石碎块越少越好。通过分析槽腔内岩石碎块的运动过程, 建立了掏槽爆破微差起爆延期时间计算的力学模型。应用模型对掏槽微差起爆时间进行的优化研究表明, 掏槽微差起爆时间与孔深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在非均质岩体的露天矿进行大区深孔爆破中,通过设计优化的爆破网路,确定爆破作用方向,可使有大量结构面存在的非均质岩体有较好的爆破效果。爆破作用线就是根据非均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的变化趋势,采用逐孔毫秒微差多侧向自由面起爆增加径向拉应力使爆破作用增强。通过对黑山露天煤矿3#采区岩性和结构面分析,提出爆破作用线理论:对存在结构面的复杂岩体,增加爆破自由面,设计对称“V”型斜线间隔爆破作用线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实行逐孔毫秒微差,可减少岩石大块;对局部存在的非均质岩体,确定爆破作用线方向加强爆破作用,设计间隔爆破作用线斜线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实行逐孔毫秒微差起爆,可使岩体破碎均匀。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干旱区非均质岩体的露天煤矿爆破技术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对露天矿深孔微差爆破中岩石的破碎进行探讨,岩石在微差爆破作用下的破碎,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利用相邻药包在微差时间里先后起爆,产生两组应力波的叠加。应力波的叠加作用,提高了岩石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热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公司在寻求有效起爆法使凿岩爆破工作取得根本改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爆破能力,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了多段低感度电雷管,并通过在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的掏槽孔爆破中的试验证明,经过修正凿岩爆破参数、采用反向起爆法,配合风动装药,可取得安全、低药耗的有效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起爆方式的分形理论优选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殿柱  齐欢 《矿冶工程》2002,22(1):24-26
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在岩石爆破破碎过程中的应用, 指出岩石分形维数与岩石所受的压力和作用时间相关联。通过分析反向起爆的特点, 运用分形理论, 得出反向起爆优于正向起爆在于前者产生的平均压力大, 作用时间长, 从而增加了岩石的分形维数, 提高了块度积累率, 减小了大块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实现露天矿中深孔"逐孔起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降低爆破震动和岩石破碎块度是露天矿中深孔爆破技术改进的主题。近些年来,新型爆破器材的出现,促进了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发展。文中介绍了利用国产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实现“逐孔起爆”技术及其在露天矿中试验与应用情况,并对国产器材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和检验。对逐孔起爆技术的机理、爆破网络设计以及爆破震动和质量等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起爆方式下柱状药包的爆破效果,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下爆轰波的传播、叠加和损伤演化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 :沿着爆轰波传播方向,炮孔围岩会形成高压力区,有利于岩石破碎;正向起爆时的孔口损伤区大于反向起爆,有利于孔口的破碎,但是底部损伤区较小,不利于消除"根底";反向起爆炮孔底部损伤区域大于正向起爆,有利于炮孔底部岩石破碎,能较好地消除"根底"现象。  相似文献   

17.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百善煤矿在岩巷掘进过程中,针对影响单进水平的多方面因素并结合12采区地质条件大胆提出中深孔光面爆破,眼深选2.2 m,由正向起爆方式改变为反向起爆,通过确定爆破参数和合理施工,从而提高单进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在井下爆破中引起事故,对一炮三检制和联锁爆破制,反向爆破作业,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分次起爆作业,水炮泥的使用,浅眼爆破作业,爆破警戒和爆破安全距离等安全规定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炮眼爆破法起爆药包置于炮眼中的位置方向问题,至今国内外各有论述,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根据我们实践中的教训谈谈看法。一、炮眼内起爆药包位置在坑道爆破装药操作问题上,五、六十年代,炸药说明书和有些矿山的操作规程中,明文规定起爆药包装填在眼口第二个药包的位置最佳,并把雷管的聚能穴朝向炮眼底顺着炮眼深度摆放,一般称之为正向起爆。这种爆破理论是药包爆炸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将直接通过聚能穴冲击起爆后面的各个药包。后来,在生产实践中,又认为起爆药包置于炮眼底并反向置  相似文献   

20.
李海文 《河北煤炭》1993,(3):173-176
在破碎岩层中,坚持光面爆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顶护岩方法。本文就光面爆破的炮眼布置、装药结构、装药量、起爆方法、炮眼深度、段别选择及与支护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