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建筑导报》2006,(1):10-10
世界建筑导报: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您怎么看待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卢济威:我想建筑应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建筑建造比较少,而现在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什么方式带融入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要充分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导报: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您怎么看待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卢济威:我想建筑应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建筑建造比较少,而现在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什么方式融入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要充分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建筑与城市之间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政策越来越对建筑施加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也进而要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环境作出综合回应;另一方面,城市空间本身日趋异化和不确定,这使得任何理论预设都显得与现实脱节,我们无法预知建筑对城市介入的有效性。正是在这一困境的背景下,当代学术界出现一种回归城市现实的趋势:不再将建筑视作对某种理论的实践,而是以城市现实为起点,对城市特征和城市过程重新进行理论建构,并以此指导建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建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复合,导致所涉及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向城市的尺度靠拢.城市综合体就是对此类建筑的一种描述.在设计中,建筑周边环境甚至内部空间的设计都应当站在城市的角度去思考,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着渗透.文章借作者的课程设计城市综合体设计思考来尝试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综合体的耦合关系,以期对未来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十年一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论是事还是人,每过十年都是值得总结和纪念的,《城市建筑》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专业杂志已走过了十年。 我是1985年建筑学毕业,每过一年便对建筑会有不同的理解。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里基本是纸上谈兵,更多地关注建筑的形式风格:关注建筑的创新。而对建筑如何建造和实施并不关心,甚至我在设计院的第一个作品——延安火车站,从落成后到拆除我只见过一次;第二个十年我开始关注如何将建筑完满地建造,不但要有好的构思,更要有强大的韧性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梦想;第三个十年我已担任总建筑师多年,思考的角度自然广了一些,正值《城市建筑》创刊的初期,编辑向我约稿,当时我正在研究西安的未央新城,从微观的建筑单体向宏观的城市过渡,思考的维度也从”米”向”千米”的量级跃升,所以结合未央新城城市设计的体会写了《”缝合”城市》一文,针对中国城市过度形式化和建筑风格化的倾向,提出城市大于建筑、品质大于风格的观点,尽管我的规划方案并没有实施,但关于它的思考一直指导我完成西安行政中心的设计。可以这样说,《城市建筑》伴随我从单体建筑设计走向城市设计,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导报: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您怎么看待城市与建筑的关系?卢济威:我想建筑应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建筑建造比较少,而现在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什么方式融入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要充分考虑的。世界建筑导报:老北京和老上海分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城市布局到街道到居民住宅无一不是如此,而今天的上海浦东越来越像北京,而北京似乎也越来越少有古老的味道。对类似现象您怎么看?卢济威:城市的趋同现象不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信息传播越…  相似文献   

7.
正我喜欢思考城市。做为建筑师,如果我们要思考建筑,那么不妨也思考城市,思考座落于城市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的建筑。对在城市语境中进行操作的当代建筑师来讲,对建筑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城市的感知;对建筑的思考,也是一种以城市为背景的思考;而我们的建筑设计,则可以看作是对城市这个整体中某个部分的调整与更新,其操作深深地扎根于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环境。城市的语言赋予了建筑的语言,同时,城市也包容了建筑中的矛盾与差异、和谐与统一;城市在时间的背景中见证着建筑的生长与记忆。  相似文献   

8.
丛亚平 《华中建筑》2009,27(1):25-26
首先对“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组委会对我的邀请表示感谢!再就是对这次会议表示祝贺,昨晚我看了一下这次的论文集,我非常感慨,非常感动!我发现建筑与文化的研讨越来越贴近现实,关注了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问题,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话卢济威     
彭礼孝:现在对于综合体有很多名词,像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等,而且每个人对于它们的理解都不一样,您是如何看待的?卢济威:综合体的概念是非常混杂的,开发商也提,建筑师也提,政府也提,做规划的人也提,都称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与建筑综合体是两回事。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也是不一样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实际上还是建筑综合体,而所谓的城市综合体它必须具备以下5个特征:1.它是多种城市要素的整合——城市要素不单是建筑要素,还有道路、桥梁、轨道和自然山体、河流等要素;2.这些要素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相互穿插的,并且靠步行体系把它们联  相似文献   

10.
韩林飞  江畔 《华中建筑》2011,29(11):140-144
随着城市人口的迁移与增多.人们在建筑空间和场所中显得越来越渺小,城市对居住者的感情越发淡漠,城市变成了陌生的场所,与地域传统相隔离的现代城市与建筑空间,业已失却了历史的痕迹和精神的家园。日趋相似的城市环境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城市特色和风貌对于中小城市的重要意义,寻找重塑中小城市城市特色与风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山水城市—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建设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概念 ,自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同志 1990年 7月 31日提出之后 ,十年来 ,这一崭新概念引起国内外城市规划界、建筑界、园林界广泛的重视和讨论 ,对其理论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扩展、不断地深化。钱学森教授本人也不断有所补充和阐释。这些内容基本上已收入我和鲍世行先生主编的《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这三本书中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找来研读 ,我这里就不细讲了。当然 ,在关于山水城市的讨论中 ,也有不同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 ,包括存在对山水城市概念的一些误解。我想 ,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底,我参加了大同御东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项目。如果那时算作项目的启动时间,到2010年6月,伴随一些单体建筑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城市设计的主体部分尘埃落定。回首这一过程,其中最引起我思考的,是御东核心区的城市设计所经历的三次较大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建筑师,日常以做建筑设计为主。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在不同地方做了一些城市设计、城市研究的工作。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拿什么与城市分享",有点儿像一句歌词"拿什么与你分享"。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对建筑师来讲,城市又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都会有一定的城市思考,不管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做城市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出于社会公平的善意,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法,从更大的范围思考建筑。另外我们这两年在办一个暑期培训班,让建筑师带领学生结合项目去研究城市的课题,这就是我这次演讲题目的来历。  相似文献   

14.
衣元文 《城市建筑》2014,(32):35-3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建筑行业也越来越迈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然而,目前在城市建筑规划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建筑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与《城市建筑》结缘是2008年.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刊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这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词汇.描绘城市中的建筑、建筑组成的城市.是这本杂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个性突出;青岛的建筑,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呈现出独特的建筑整体性,成为基于原有城市基因创新的良好载体;青岛之腾远,十五年艰辛的创业历程在发展和传承上与这座日渐国际化、充斥着建筑设计实例的城市异曲同工且深深契合。这是刻意打造的平台,希望在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特色化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地标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建筑再次成为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第一窗口的背景之下,以实例为出发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4,(12):32-37
Q How do you perceive the topic of this competition the"Unexpected City"?您如何理解本次竞赛的题目"出乎意料的城市"?A卡尔·奥托·艾勒弗森:这个题目很难。因为"城市"这个问题是目前这个地球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决策者与建筑师都声称中国城市建设在经济层面上非常成功,这也跟中国的经济奇迹有关;但如果从生活环境、建筑与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和环境污染的角度看,情况非常不容乐观。我们讨论"出乎意料的城市",邀请年轻的建筑学生思考城市生活等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极其重要,同时也极端困难。  相似文献   

18.
印象与期待     
布正伟 《建筑创作》2008,(10):I0033-I0034
近来,我应邀参加了地产业一些建设项目的学术论坛会,主题都是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特别是与建筑文化紧密相关的环境效益问题。正因为“城市是由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环境关系构成的”,所以,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之本,也是建筑创作之源。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象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象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从客体对象方面来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重合;首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度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其次,从主体方面来看,使用品评建筑和城市空间环境在人的体验上也是一种整体连续性关系。建筑与城市具有同构关系。凯文·林奇把认识地图和意象,概念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研究,他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即路。边、区、节点和标志。我…  相似文献   

20.
城市风格的本我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立柱  刘德明 《规划师》2007,23(4):98-100
1 风格危机的根源 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使中国的城市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也导致了大规模的城市蔓延和扩张,使原来体现出城市风格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区,被"一样标志风格的连锁快餐店、银行网点、五星级酒店;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一样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的建筑"①所取代,具有城市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高速运转的程式化生活模式所取代,人们崇尚的是现代而不是传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失去了或即将失去原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