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选用复配Ⅰ型乳化剂作为石蜡的乳化剂,考察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蜡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非离子型蜡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复配Ⅰ型乳化剂用量为蜡乳液用量的10%,乳化温度为85℃,乳化时间为45min,搅拌速度为1000r/min。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稳定的平均粒径为0.381um,分散度为0.373的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2.
田田  闫锋 《化学与粘合》2013,(1):40-41,46
为确定某种特定的冷轧油乳化液配制时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复配乳化剂种类、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等参数对该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将醚类与酯类的非离子乳化剂进行乳化,温度50℃,复配乳化剂用量占总乳化液的0.56%,油水体积比1∶19,搅拌时间50min下制得的冷轧油乳化液的稳定性符合我国现行乳化液稳定性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石蜡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Span-80、Tween-80和硬脂酸为52^#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水用量等因素对石蜡乳化的影响;确定了适宜乳化工艺条件:HLB值为10.385、乳化剂用量为乳液质量的9.80%、乳化温度为75℃、乳化时间为55min和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71.11%。在该条件下可制得稳定的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4.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长军  刘勇  霍丹群  杨眉  法焕宝  傅深娜 《应用化工》2010,39(2):175-178,181
选用Span80、Tween80为石蜡复配乳化剂,采用O-D乳化法与PIT法相结合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水加入方式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方式及搅拌速度对石蜡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HLB为10.5,复合乳化剂的用量(M乳化剂/M石蜡)为30%,乳化水用量(M水/M石蜡)为2.5,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75℃,搅拌速度1 00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石蜡乳液,粒径单分散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一种微乳液型汽车上光蜡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棕榈蜡、蜂蜡、石蜡和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微乳液型汽车上光蜡,考察了乳化剂选择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乳化用水量、搅拌转速等因素对乳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为复配1型,乳化剂的用量为6%,搅拌转速1 0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90℃,乳化用水量为70%。  相似文献   

6.
以乳化液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复配乳化剂、助乳化剂、助乳化剂与复配乳化剂质量比[m(C)m/(T)]及生物质裂解油在乳化液中质量分数的选择,并考察了HLB值、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1.7%的T-85和乳化剂A的复配乳化剂,m(C)m/(T)为0.05的正辛醇为助乳化剂,在HLB值为8、乳化温度为20~40℃的条件下,将质量分数5%的生物质裂解油在柴油中高速乳化5m in,其中,乳化方式为T-85溶于生物质裂解油,乳化剂A溶于柴油,边搅拌柴油边加入生物质裂解油,再加入助乳化剂,乳化液的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可达20 d。  相似文献   

7.
江金龙  黄铃 《广东化工》2011,38(11):45-46
以58#石蜡和复配乳化剂为原料,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备了非离子石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类型、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对石蜡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复配乳化剂用量9%,乳化温度85℃,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500 r/min。成品含固量约为3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观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稻壳热解油和柴油乳化效果,宏观上以热解油乳化比例为评价依据,微观上以乳化液中热解油液滴的平均粒径和数密度为评价依据,重点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亲水亲油平衡指数(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乳化液静置时间、乳化温度、热解油质量分数、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热解油和柴油乳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和宏观分析法对乳化效果变化规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司班80-吐温80复配乳化剂相比,Atlox 4194-DP 2206复配乳化剂对热解油和柴油混合液的乳化效果更好,且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4.82。热解油液滴平均粒径和液滴数密度在静置第1天内变化较为明显,在静置时间超过3天后基本保持不变。静置时间超过1天后,乳化温度对乳化液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没有影响。随热解油质量分数或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热解油乳化效果先增加后降低,热解油的质量分数范围应在10%~20%间,且质量分数为10%时,热解油乳化效果最好,热解油乳化比例可保持在90%以上;乳化剂与热解油比例的范围应在0.25~0.5,且比例为0.5左右时,乳化效果最佳,热解油乳化比例可稳定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1.
高稳定性硅油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丽  李凤艳  赵天波 《应用化工》2011,40(2):266-269,273
以2 000 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乳化剂配方的选择、硅油乳液制备的条件,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7%,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30 min,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水分2次加入,乳化时间分别为10 min和20 min。制备的固含量约为40%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2.
影响乳化硅油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乳化硅油,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pH、搅拌速度、乳化水温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乳化硅油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90℃,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pH、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径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时间45min,乳化温度80℃,乳化体系的pH≈6,在1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采用乳化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1.561μm,折光率为1.403,表观黏度216mPa.s的固体份质量分数为30%的硅油乳液。应用文中所述的工艺条件,脱膜剂厂家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乳化硅油脱模剂产品。  相似文献   

13.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为乳化剂,通过相反转技术乳化秸秆基环氧树脂,考察了复配乳化剂的HLB值、用量以及乳化温度和搅拌速率对乳液临界含水量Rf值、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如下较佳的乳化工艺条件:HLB值17,复合乳化剂用量8%,乳化温度35°C,搅拌速率800 r/min。以此工艺制得的乳液稳定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57μm。以水性聚酰胺为固化剂,将此乳液制成清漆,固化后所得漆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单组分乳化剂制备硅油乳液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硅油乳液是在加热条件下,采用复配型乳化剂乳化硅油获得。而试验在常温条件下,以100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原料,以单组分乳化剂成功制备出固含量约为60%的硅油乳液,并且所得乳液不必调节pH值,工艺实现简化。主要研究了硅油乳化工艺中乳化剂类型及用量、乳化方法、乳化水用量、搅拌速度、乳化时间等的选择。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剂在油中法,异构醇醚系E型乳化剂用量为5%(质量百分含量),乳化水用量约40%,搅拌速度900r/min,乳化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硅油乳液外观均匀、细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5.
梁亮  史博 《广州化工》2012,40(8):100-101
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对重油和水共乳化,获得了能在50℃下稳定存放15天以上的乳化重油。研究表明,0.2%用量的乳化剂即可使重油和水有效乳化,90℃下,16%的掺水量,获得的乳化油的热值提高了10.6%。并且,一定比例的调和抽出油可有效的降低乳化油粘度并提高热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尚待开展。  相似文献   

16.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煤焦油-重油调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重油为原料,进行了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对乳化油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A+B所制备的乳化油产品具有较低的黏度,在50℃时,复配乳化剂A+B制备的乳化油黏度值比添加单种乳化剂A和B制备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低41.7%、25%;在90~CB~分别低9.3%、4.7%;A+B复合乳化剂的添加量与试样黏度值存在极值关系,乳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90℃时黏度为430 mPa·s;乳化油中最佳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10%,当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2%时,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为485、430、495 mPa·s.  相似文献   

17.
硅油乳液的制备及乳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 000 mPa·s硅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与配方的选择及硅油乳液的制备中乳化方法、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pH等乳化条件的选择,得到较佳工艺为w(复配乳化剂)=6%,采用剂在油中法,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共40 min,乳化体系的pH保持在6左右.制备的硅油乳液固含量约为30%,乳液外观为均匀、细腻的乳白色黏性液体.  相似文献   

18.
以60#全精炼石蜡为原料,乳化剂的加入采用剂在油中加入法制备石蜡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去离子水用量、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为TW-80/SP-80,乳化温度85℃、乳化时间30min、w(去离子水)=68%、搅拌速率1 000r/min、HLB=10.006 7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有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