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媒体社区     
《新食品》2012,(14):40-40
6月28日,青岛啤酒召开发布会宣布金志国因个人健康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原总裁孙明波接替金志国出任董事长。消息一出引来行业一片哗然。这位传奇人物在任期未满之日提前谢幕成为大家的热点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2.
《新食品》2012,(14):I0001-I0001
6月28日,金志国宣布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位青岛啤酒董事长。也就是这天,备受瞩目的“2012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在京发布。青啤以631.6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成为给这位青啤老帅最好的离职礼物。在各路媒体尽施八卦之功挖掘退位的内幕之时,我更愿意从正向的价值观角度来分享金志国留给中国酒业的商业文明与智慧——把类似搬运工模式的赚钱生意,做成了极富内涵的文明交易。对于中国白酒来说,这种“文明与智慧”不是没有参考价值,而是姗姗来迟。所以,正确评价金志国,恰好可在真正意义上触动白酒大佬们长期麻木于啤酒竞争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啤酒科技》2008,(7):66-67
青岛啤酒以7694万元收购集团22家子公司;金志国接任青岛啤酒董事长;华润雪花调低啤酒销量目标;华润在通化投2.78亿建啤酒企业;青岛啤酒基地将落户揭东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BBS     
《新食品》2011,(13):29-29
青岛啤酒靠一个能人引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下一个时代将靠系统引领。——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近日在公司2010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5.
方刚 《中国酒》2007,(9):38-39
青啤老总金志国预测:青岛啤酒2007年产量510万吨。而在2006年底,青啤高调宣布2007、2008两年内在山东及苏北扩产100万吨。如果能实现,那么青岛啤酒在山东苏北的产能就会是300万吨。 山东,一个拥有380万吨消费量的啤酒市场。业内人士公认的啤酒大省,得山东者得天下。 但是,环顾四周,一种深深的悲凉油然而生。银麦、三孔、无名、济南、烟台……十几个企业的总产量仅仅相当于青啤的1/2。即使比较强势的银麦啤酒,虽然号称山东第二大啤酒企业,但也仅仅是年产30万吨而已。 将山东市场打造成自己的基地市场,聚焦、聚焦、再聚焦……这又是金志国在内部高层会议上的明确指示,山东市场上70%的占有率已经使青岛啤酒在竞争中成长为一头超级雄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红辉 《新食品》2005,(8):42-43
蛰伏三年之久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最近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除了依旧高谈“并购整合”外。近日提出了“全面学习百威啤酒推行的大客户制”。百威啤酒作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它的渠道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但青啤采取这样的渠道模式能取得成功吗?  相似文献   

7.
《啤酒科技》2007,(4):74-75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呼吁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西藏发展(拉萨啤酒)外资并购后变化快,青岛啤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啤酒花被剥离给蓝剑投资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产量虽下滑,行业集中度却越来越高,啤酒行业未来并购机会会更少。与此同时,日本等国外啤酒商进军中国市场,更是加大了国内啤酒企业的生存压力。因此啤酒企业谋求发展需要练好“内功”了。  相似文献   

9.
品牌通     
《福建轻纺》2008,(9):14-15
金志国 进榜理由:青岛啤酒携手NBA率先启动后奥运品牌战略 2008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奥运赞助商的青岛啤酒就马不停蹄的启动了后奥运品牌战略。8月23日,奥运会结束前一天,青岛啤酒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在北京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物流真正进入山东啤酒业时是青岛啤酒公司现任总经理金志国2002年在改革青啤时采取的一项举措,为保障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青啤集中精力搞好研制和生产,运输问题全部交与物流公司,不仅使公司节约了资金,而且,在保证啤酒的新鲜度上,还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速了啤酒的运输过程,减少了啤酒在储存、运输中的滞留时间。青啤的成功,不仅在山东啤酒业而且在中国啤酒业都起到了表率作用,许多企业纷纷效仿,不仅为啤酒的新鲜提供了保证,而且,也加速了山东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各省市区啤酒(酿酒)协会、各啤酒生产企业: 2005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3061.56万KL,已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但在啤酒产量当之无愧世界第一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啤酒企业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中,啤酒行业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珠江、青岛、燕京等大型啤酒集团在努力降低能耗和提高综合利用的同时,率先启动了一些技术含量高、环保效益显著的项目,在实现啤酒行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步入了前列。  相似文献   

12.
税颖 《新食品》2007,(13):116-116
近日上网闲逛,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上海某啤酒公司推出了一个“唐伯虎牌”系列啤酒.号称致力于啤酒文化的创新和挖掘唐伯虎的人文精神内涵.倾力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啤酒”的品牌。粗一看,似乎足以令啤酒行业振奋,再怎么说.啤酒这个舶来品终于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联了。但细一想,又莫明其妙地觉得心里堵得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上半年国内啤酒市场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季节性消费高潮呈现喜人的景象。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品种庞杂缺乏个性、创新乏力盲目跟风、倚重工艺忽视原料、品牌力弱、赢利力低、管理力差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啤酒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原料、能源涨价使啤酒行业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然而,面临全行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危机,啤酒巨头们却对提价谈虎色变。“在中国啤酒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价格扭曲并不是由成本决定,市场才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锦     
《啤酒科技》2006,(4):94-95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啤酒包装物押金消费税政策”的通知;青啤集团金志国谈循环经济;2006年将对啤酒等产品开展国家免检工作;燕京集团李福成谈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张善梅副会长会见朝日株式会社前社长及负责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啤酒科技》2004,(10):79-79
2004年9月4~6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啤酒产业创新营销论坛”,本次论坛是啤酒分会首次针对市场营销方面举办的专题讲座,啤酒行业的代表共93人参加了本次论坛。随着中国啤酒工业产能的增长,品牌塑造、销售渠道建设和营销创新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啤酒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岳蕾 《新食品》2005,(3):28-29
市场环境变了,啤酒行业40%的企业都在亏损。整合规则变了,行业并购的速度放慢,竞争却加剧了。品牌竞争变了,啤酒的竞争是消费者品牌情感的竞争、品牌组合的竞争.洋啤酒的战略变了,“中国化”将是他们未来几年内重点突破的方向.新的市场环境下,华润雪花将如何应对。记者在1月20日专程采访了华润啤酒公司的掌门人王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啤酒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市场营销结果如何,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在,国内一些啤酒企业积极实施营销创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啤酒行业营销“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大家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营销资源的质量利用低,营销业绩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有必要对啤酒企业营销“同质化”问题进行探讨,寻找出突破营销“同质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杨军 《新食品》2005,(17):4-4
目前中国的啤酒行业还处在“春秋时期”。“战国时代”还没有来临,“三足鼎立”之说更为时尚早。——中国啤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杜福泰  相似文献   

19.
陈冠军 《啤酒科技》2004,(6):13-13,16
河南省的啤酒企业现在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第一人口大省,全省啤酒产量处于全国行业第11—12名的位置。按照“民以食为天”的原则和“吃与喝与灵魂同在”的古老格言讲,这和人口大省的地位十分的不相称。  相似文献   

20.
张怡蓉 《新食品》2005,(18):39-39
山东啤酒市场容量很大,同时啤酒企业众多,竞争也十分激烈。作为山东老大,同时也是全国前三强的青啤,曾一度有“攘外必先安内”的计划.打算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兼并,将山东啤酒行业纳入自己的管控之下。但经过数年来与山东省内外各啤酒企业的博弈,加之大形势的变化,时至今日,青啤“一统鲁啤”的格局已非常渺茫,后院难以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