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波 《新食品》2008,(10):10-10
上市正在成为一些酒类经销商们秘而不宣又孜孜以求的梦想。我们看到,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正在积极运作,他们有的横向并购,有的投办实业,有的涉足终端,提升资产质量和价值。他们让我们看到酒水行业的土壤中,成长出苏宁、国美这样参天大树的希望,让我们看到酒类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解惑     
姚健军 《新食品》2006,(17):58-58
新食品杂志社:我进入酒类流通行业时间不长.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酒类经销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贵刊。比如.现在很多厂家都会派驻业务员协助经销商开发市场、管理市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因为彼此意见不统一,或者一些方式方法不认同而闹得大家不愉快。有时我也想和厂家的业务人员做朋友,向他们虚心学习,但是对方因此常有优越感.甚至怂恿我自己的业务员跟我提条件.搞得公司不团结。我想请教一下有经验人士,在跟厂家驻地业务员相处时。经销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得渠道者得天下。在当今的酒类行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前经销商巴结厂家,现在大有反过来的迹象,尤其是对那些拥有大片酒店、饭店、商场、超市、批发商资源的渠道之王来说,他们所受的膜拜绝不亚于起初的茅五剑所受到经销商的膜拜。这不得不让国内所有的经销商同行注目:为什么同样是经销商,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相似文献   

4.
杨红生  ;陈国旺 《新食品》2008,(10):106-107
他因为“北大仓”的飙升而跨入卖酒的行列 他在两年时间内实现地产买断品牌当地销量第一 他在十年时间内成为名酒厂商区域首选经销商 他是躬耕于酒类行业洞察市场先机的造桥者  相似文献   

5.
李士强 《中国酒》2011,(7):40-41
亿星集团作为酒类流通领域的经销商进入白酒行业已22年,就酒类生产行业的发展和酒类流通领域的一些问题,我发表几点看法和观点。酒类生产行业的发展现状近20年发展中,白酒产业资源及其竞争优势已开始呈现  相似文献   

6.
《新食品》2011,(11):34-34
酒类行业高景气周期还在延续。顺境之下,很多企业都实现较高增长,经销商们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探索。最近一些流行的观点让我产生一些忧虑,它们多数强调经销商发展,夸大厂商博弈中的竞争成分。这种有些片面的判断可能源自高景气下的信心爆棚,这有可能对企业产生偏导。  相似文献   

7.
探营会所     
邹周  张静 《新食品》2010,(14):62-68
酒类会所将是商贸企业向终端转型的方式之一,已经成为行业基本共识。但是,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它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何时才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面对这些问题,很少有经销商能够想清楚。  相似文献   

8.
肖竞 《新食品》2008,(10):24-25
作为酒类市场的观察者、研究者,北京盛初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对通胀影响酒类行业的问题思考得更细致,更实用。他认为,如果说此轮通货膨胀已经表现出对一些行业的负面影响,那么酒类行业还算相对幸运。因为酒类毕竟都属于消费品的范畴,和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不大,不像投资、建筑、制造等行业遭受的打击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9.
焦昕涛 《新食品》2011,(18):42-42
对于经销商,特别是大型经销商、超商而言,酒类流通“十二五”规划的推出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无论是酒类流通立法、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都是现在许多经销商或者说营销商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然而,让大家感到担心的是:酒类流通“十二五”规划为何迟迟未见文案?  相似文献   

10.
曾祥斐 《新食品》2012,(19):162-163
白酒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的进入,而资本的进入又加速了白酒行业的整合。因为名酒品牌数量有限,且市场布局都已趋近成熟,很少再开发代理经销商,即便有,也会设置很高的门槛,所以。得到了大量资金注入、拥有全新管理体系、具备强大成长空间的品牌,成为行业内很多经销商关注的对象。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经销商面对资本市场中呈现的“白酒热”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看似都会快速崛起的品牌,却也让经销商觉得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1.
小野 《新食品》2008,(23):86-88
我是上海的一个经销商,在食品酒类行业摔打超过二十年。我手里有许多产品都是和对方长线合作,包括副食品、啤酒、饮料等,我认为经销商做一个产品就应该爱一个产品,和每个产品之间都应该保持长线的合作,这样既有利于合作双方的利益,也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但我和L酒合作一年多以后,我却在去年主动和L酒解除了合作.原因是L酒已经让我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2.
看着2007年酒类行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食品行业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因为那预示着2007年对酒类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年头,再看看增长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暗流,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扬、包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人民币的5次加息和节节攀升的油价,无一不暗示等待酒类行业的将是成本费用上升带来的挑战。走进2008那种暗流还在延续,甚至已经转换为通胀带给行业变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时事评论     
方燕北 《中国酒》2006,(10):77-77
经过七、八两个月紧张的筹备,2006年9月1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经销商联盟正式成立,当天有四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酒类经销商获得2006年酒类诚信经销商的荣誉。姑且不论“诚信”二字含金量,单就它本身所阐发出来的大时代呼唤诚信的精神,就应该说是一种“赤金”的理念!必竟“不诚信”在当前酒类市场普遍存在,“诚信”是弥足珍贵,就像是干旱季节的水一样。  相似文献   

14.
《新食品》2009,(15):75-75
相当长一段时间,糖酒会是经销商招商、选品的理想场所,尤其是对一些手里有自有品牌的经销商来说。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糖酒会的招商功能在逐年下降,但是,经销商的投入费用却逐年提高。去还是不去,已经成为不少经销商的两难选择,让很多朋友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5.
胡风 《新食品》2007,(33):82
在整个酒类销售行业里,人们常常看到的都是大户的风光,但实际上中小型商家才是占比例最大的。像前文中主角这类,期望在自酒行业淘金的创业者也数量庞大。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很难有所发展。因为稍有规模的酒类经销商,在产品组合配置、经营品牌旗下所有价格段产品的思想指引下,即便是在低档酒领域,留给小户的机会也并不多。虽然从理论看,今天的大户多是从小户发展而来的,但在当下的环境既无产品优势,也无资金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食品》2007,(21):16-17
凡是有“二”作为定语的,放眼望去都很难有较高的地位。草根家的二丫头、二小子自然少被重视,即便是有钱人家的二少爷、二小姐地位也不怎样.毕竞前面还有大少爷、大小姐压着。就酒类行业而言,多年以来,带有“二”字的二批商,也没什么地位。厂商之间.二批商的地位自然不如厂家,而在经销商之间,风头似乎又尽在超级经销商处。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新食品》2009,(2):21-21
谁说冬天一定要冬眠?如果说从2008年中秋节开始,酒类行业真切感受到冬天之寒而出现一定恐慌的话,那么到了年底.我们则看到部分企业和经销商开始理性思考如何过冬。在年底采访五粮液12·18经销商大会期间,记者与很多经销商进行了沟通。面对寒意逐渐加重的市场,大多数经销商都认为,今年是酒类消费转变的一年,同时也是品牌竞争惨烈的一年,对于厂商的实力、市场灵活性将是一次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邹周 《新食品》2007,(36):96-97
在本刊11月底举办的第二届顶级酒商会上,嘉宾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酒类专营店及运作经验,酒类专营店是否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酒类经销商是否可大举进入?是否如某些专家所言可以成为经销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王经理 《新食品》2005,(24):15-15
11月7日,由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签发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的主要内容是:设立酒类经营备案制度和酒类产品的流通溯源制度。这个关乎酒水经销商命运的行业政策的颁布,将给经销商带来重大影响。对于《办法》的实施,您有什么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流鸿  周新谟 《新食品》2011,(9):122-122
对于酒类经销商而言,选择产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如河南烧露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建平所言:“经销商选产品就如同一个骑手选择自己的坐骑.好的骑手不一定能赢得比赛,起关键作用的是坐骑的优劣。”在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的今天,选品已经成为困扰经销商的一道难题。而烧露酒的出现,可以说让深受选品困扰的经销商们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