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察了接触时间、pH、投加量对热改性铝污泥吸附磷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吸附条件和影响因素顺序。结果表明,除磷影响因素依次为磷溶液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溶液pH投加量,改性铝污泥吸附除磷的最佳条件:初始磷浓度为60.00 mg/L,pH值为3.0,投加量为4 g/L,振荡反应时间为4 h,改性铝污泥对磷的最高去除率达77.2%。  相似文献   

2.
对EDTA催化芬顿试剂反应处理杀虫双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EDTA的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硫酸铁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EDTA的浓度为0.10 mmol/L,过氧化氢(30%)的投加量为15.00 mL/L,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50 g/L,pH值4,反应时间为50 min,反应温度为50℃,此时CODcr去除率为8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微波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铜投加量3 g/L,过氧化氢投加量40 g/L,初始pH值5.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该工艺条件下,废水TOC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可生化性测试B/C可达到0.43。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微囊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水华"已成为威胁饮用水安全的严重问题.本文研究了CIO2对"水华"优势藻种--微囊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1)CIO:杀藻效果显著.叶绿素的去除率与CIO,投加浓度、反应时间呈正相关性,与叶绿素初始浓度呈反相关性,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于叶绿素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当CIO2投加量为2.5mg·L-1,温度25℃时,pH=7.17,反应15min,惠氏微囊藻(102#)和铜绿微囊藻(905#和915#)的杀灭率分别为97.23%、96.2%和92.33;(2)ClO2预氧化处理含藻水,ClO2预投量为3mg·L-1时,出水叶绿素的去除率达到98.5%,藻的杀灭率达到95%,浊度去除率达到89.08%.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ClO2预氧化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灭藻,降低浊度,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利用戊二醛对螺旋藻进行交联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戊二醛改性螺旋藻吸附Cr6+的改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改性藻吸附Cr6+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戊二醛质量分数>初始pH值>改性时间>藻类投加量,最佳试验条件为:戊二醛质量分数为6%,初始pH值为1,藻类投加量为0.5 g,改性时间为4 h。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对于100 mL Cr6+的质量浓度为80 mg/L的溶液,在藻的投加量为0.4 g、pH值为3时吸附效果最好。原藻和改性藻的Langmuir动力学方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7 889.5、14 424.5μg/g。  相似文献   

6.
利用戊二醛对螺旋藻进行交联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戊二醛改性螺旋藻吸附Cr6+的改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改性藻吸附Cr6+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戊二醛质量分数〉初始pH值〉改性时间〉藻类投加量,最佳试验条件为:戊二醛质量分数为6%,初始pH值为1,藻类投加量为0.5 g,改性时间为4 h。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对于100 mL Cr6+的质量浓度为80 mg/L的溶液,在藻的投加量为0.4 g、pH值为3时吸附效果最好。原藻和改性藻的Langmuir动力学方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7 889.5、14 424.5μg/g。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P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投加方式比干投加方式对PHC的去除效果更好,碱活化相比单一投加过硫酸钠对PHC的去除率提高了12.6%。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投加量10%,PHC浓度5.23 mg/L,pH值10,反应时间5 h时,PHC去除率可达到89.7%。PHC去除率受氧化剂投加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增大氧化剂浓度或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处理效果,但过量投加氧化剂,PHC去除率不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硫酸亚铁与高锰酸钾联合氧化深度处理酵母废水,分别研究了在曝气条件下硫酸亚铁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联合高锰酸钾情况下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硫酸亚铁投加量为5.0 g.L-1、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5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60%~65%;在联合高锰酸钾条件下,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 g.L-1、pH值为8.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75%左右。处理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的接触时间、二氧化氯投加量、藻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二氧化氯与混凝工艺的协同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最佳接触时间为10min。铜绿微囊藻杀灭率随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pH值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由氯化铵形成的氨氮的存在对溶液的pH值有影响而使铜绿微囊藻杀灭率稍有提高。当叶绿素d初始浓度低于27.12μg/L时,二氧化氯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当叶绿素a初始浓度高于27.12μg/L时,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二氧化氯与混凝具有协同除藻作用,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0.5mg/L,聚合氯化铝10mg/L时,铜绿微囊藻杀灭率达到96.17%。  相似文献   

10.
陈霄  黄廷林 《净水技术》2006,25(5):21-24
该文针对滦河源水进行了杀藻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引滦水而言,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三种杀藻剂的藻类去除率均随药剂投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原水含藻量较高(高于1000万个/L)情况下,硫酸铜较佳投量1.0mg/L,藻类去除率为70%~80%;过氧化氢投量4mg/L,藻类去除率为60%左右;高锰酸钾投量0.6mg/L,藻类去除率为85%;通过杀藻效果、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对于以有毒蓝藻为优势藻的引滦水,三种杀藻剂的优劣排序为:高锰酸钾〉硫酸铜〉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1.
电石渣湿法脱硫中结晶产物的品质直接影响后续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系统研究了pH、氧化时间和电石渣粒径对电石渣湿法脱硫中结晶产物含水率、亚硫酸盐含量、矿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pH会限制亚硫酸钙与溶解氧的接触,当pH在4.00~4.50时亚硫酸钙的氧化效果较好;初始阶段氧化速率受时间影响显著,6 h后氧化速率趋于平稳;电石渣粒径过大会导致比表面积减小,降低亚硫酸钙与溶解氧的接触面积,粒径过小则在生成亚硫酸钙时容易发生静电团聚现象,导致粒径增大、氧化率降低。因此,当电石渣粒径为75.00~93.75 μm、pH为4.0、氧化时间为6 h时,结晶产物(二水合硫酸钙)的结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某线路板厂络合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亚铁法进行破络除铜,考察硫酸亚铁投加量、废水pH值和反应时间对Cu~(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 H值为3.0,硫酸亚铁投加量为20.1 g/L,搅拌反应15 min,Cu~(2+)去除效果最佳。采取先中和后加硫酸亚铁,Cu~(2+)的去除率达到99.7%,出水Cu~(2+)质量浓度为0.25 mg/L,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利用废碱水或者显影液为碱液,不但能代替氢氧化钠和减少硫酸亚铁的用量,还能达到废物利用,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对给水除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武汉东湖水为原水,采用不同的光强和照射时间组合,对原水进行紫外光预处理来加强除藻效果,后续工艺为栅条絮凝、气浮。试验结果表明:2.8mW/cm2照射1.5min可达到83.5%的除藻率,2.5mW/cm2照射6min除藻率为87.6%。光强和时间对藻的抑制存在交互作用,增大光强可提高除藻率,但当光强小幅增大时,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小剂量效应。针对试验期间的原水,2.5mW/cm2照射6min的效果最好。经过紫外线预处理后,水的浊度略有升高,溶解氧减少,pH值降低,CODMn降低。  相似文献   

14.
低压电子水处理器灭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学水质稳定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对于消除由于磷系配方水质稳定剂所引起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水质稳定的重要方面之一.灭藻研究还很不充分。现对电子水处理器的灭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电压、处理方式(静态和动态)以及不同试验对象(小球藻和螺旋藻)对灭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和停留时间可明显提高灭藻效果;同时,灭藻效果还和藻的种类有关,小球藻8V电压下的静态试验效果最好,达到94.9%。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外界因素对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酸浸还原实验和聚合合成实验,优化了实验条件,进而分析不同pH、不同絮凝剂用量以及不同沉降时间作用下,聚合硫酸铁对污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酸浸实验中尾矿全铁浸出实验的最佳温度为100 ℃,最佳搅拌时间为2 h,最佳搅拌速度为300 r/min;还原试验中硫酸亚铁还原率的最佳还原温度为60 ℃,最佳还原时间为1.5 h,还原铁粉的过量系数为1.10%。聚合合成实验中最佳聚合温度为35 ℃,最佳聚合时间为0.4 h;此条件下,n(双氧水)∶n(Fe2+)∶n(磷酸钠)为0.08∶1∶0.07时,聚合效果最优。在pH为7中性环境中,聚合硫酸铁的质量浓度为2.0 g/mL,沉降时间为0.3 h时,污水的余浊值最小,对于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A single Brachionus rotifer can consume thousands of algae cells per hour causing an algae pond to crash within days of infection. Thus, there is a great need to reduce rotifers in order for algal biofuel production to become reality. Copper can selectively inhibit rotifers in algae ponds, thereby protecting the algae crop. Differential toxic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copper sensitivity of a model rotifer—B. calyciflorus and an alga, C. kessleri. The rotifer LC50 was <0.1 ppm while the alga was not affected up to 5 ppm Cu(II). The low pH of the rotifer stomach may make it more sensitive to copper. However, when these cultures were combined, a copper concentration of 1.5 ppm was needed to inhibit the rotifer as the alga bound the copper, decreasing its bioavailability. Copper (X ppm) had no effect on downstream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纳米硫酸钡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团聚的特点,研究了纳米硫酸钡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pH、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分散介质、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纳米硫酸钡分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纳米硫酸钡的最佳分散条件,即以水为液体介质、pH为10、加入5%(质量分数)聚丙烯酸钠、超声分散15 min时,纳米硫酸钡的沉降高度为8.9 cm、粒径为61.79 nm、电位为-38.6 mV;或以二甲基亚砜为液体介质、pH为7、超声分散15 min时,纳米硫酸钡的沉降高度为9.7 cm、粒径为89.4 nm、电位为22.3 mV,从而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物沸石处理低含量氨氮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HRT、进水氨氮含量、曝气时间,pH对生物沸石滤柱去除饮用水低含量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RT越长,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HRT为24min时,较为经济合理;随着进水氨氮含量的降低,氨氮去除率下降,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低于2 mg·L~(-1)时,生物沸石柱出现氨氮解吸现象;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既不影响硝化作用又节约能耗;进水pH升高,氨氮去除率增加,但pH在7.7~8.5氨氮去除率增幅不大,反应最佳pH为7.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