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波方程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小兵  贺振华 《石油物探》1998,37(4):48-54,84
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输入的速度非常敏感,要求偏移中所使用的延拓公式能较为精确地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因此,本文在推导共炮记录偏移公式时,特别把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法引入,使整个延拓过程既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同时也能够得到陡倾地层的精确归位,从而较好地实现共炮记录叠前偏移。正因为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非常敏感,故本文提出的方法又可用作速度分析。任何形式的叠前偏移都需大量机时,特别是对于迭代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计算量更大,为此,本文针对混合法共炮记录偏移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讨论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首先针对在频率、波数域中运算的相移法,引入F-K滤波,在波场延拓中,仅就有关的频率、波数进行运算,大大地减少了计算次数.同时又通过滤波提高了偏移的精度;然后针对整个混合法在频率域中的运算,讨论了减少频率循环次数来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最后,作为一个特例,把共炮记录叠前偏移稍作简化,得到精确、高效的叠后混合偏移方法。总之,本文提出的基于共炮记录的算法不仅成为较为精确的、高效实用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方法,而且还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用于偏移速度的分析之中。数值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种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双平方根算子波场外推叠前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波场外推的叠前偏移具有较好的成像精度,但其成像精度又建立在精确的速度模型之上,利用叠前偏移对速度的敏感性来建立较好的速度模型是精确成像的重要保证。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场外推,探讨了一种新的适应横向变速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共中心点一半偏移距域中进行波场外推,然后根据波场外推的结果建立速度能量图并拾取速度信息,这个过程可根据需要作若干次迭代。对该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设计了点散射体的常速模型和变速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适应横向变速和倾角变化及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转换波叠前偏移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转换波(C波)资料的叠前偏移是C波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解决纵波(P波)与C波最终剖面的波组对比、C波波场正确归位及提高C波成像质量等。介绍了C波叠前偏移的新技术。内容涉及到横波(S波)偏移速度分析、各向异性偏移、剩余偏移以及矢量(张量)偏移等领域,展示了C波叠前偏移技术目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三维常速叠前偏移可以等价地分解成两个独立部分;三维常速DMO叠加,三维常速偏移。其中,三维常速DMO叠加是根据给定的速度将炮检距空间的地震数据映射到DMO速度空间,在消除地层倾角影响的DMO速度处形成叠加能量。三维常速偏移是在每个DMO速度数据体上独立地进行的,从而消作了反射点位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从Yilmaz和Chambers(1984)所作的开创性工作以来,用递归叠前偏移来推断速度使多偏移距二维地震资料时间成象,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这是相当今人惊讶的。而叠前部分偏移与DMO,共偏移距离偏移或常速F-K叠前偏移一起占据了时间成象和时间偏移速度分析问题的大部分注意力,至于用递归叠前偏移来速度分析,无论是在炮点剖面或S-G方式都只是为深度偏移而考虑的。本文研究了在频率-空间域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偏移对计算效率、波散特征、成像角度和适应速度变化等方面的矛盾性要求促进了波场外推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基于不同算法及其特点,提出二次波场外推和共时移矩阵偏移方法,其在保持良好偏移特性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在波场外推方面,先采用大深度步长Fourier有限差分法进行波场延拓,以节省计算并保持波场在高角度的频散特征和纵横向变速,从而在每个大步长深度上得到一个基本归位的完全波场;然后在每个大步长深度内采用正常深度步长有限差分法进行二次偏移,从而在反射波基本归位的基础上实现波场在两个大深度步长之间的平稳成像。在波场成像方面,引入共时移矩阵代替三角函数的计算,在保持相同精度的条件下,用少量的内存换取25% ̄45%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叠前偏移是解决强横向变速情况下复杂构造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碳酸盐岩成像处理研究中,利用波动方程叠前偏移较叠后偏移能获得分辨率高、保幅性好的偏移成果,孔洞能得到很好的刻画,串珠聚焦程度好,归位更加合理,能真实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提高碳酸盐岩岩溶地形的地震预测成功率。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在理论方法、适用性和处理剖面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地下构造复杂或横向速度变化较大时,叠前深度偏移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速度建模是影响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获得准确的层速度是叠前深度偏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表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积分算法及建立从地面起始偏移速度场方法。从炮点和检波点出发,计算旅行时,获取地下反射点的成像。克服了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成像软件对地表相对高差较大的山地地震资料叠前偏移成像运用速度的不真实,从而获取精确的偏移成像。从应用实例。可见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克深1号构造依据构造成因划分为盐上、盐下两个构造层,其主体构造部位盐下目的层反射能量弱,反射特征差,资料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难度较大。文章从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正演入手,讨论了复杂构造共中心点道集反射波不能同相叠加及建立在零偏移距假设条件下的叠后偏移技术难以获得精确归位的原因,认为这类地区资料的偏移处理应分叠前的部分偏移和叠后的剩余偏移两步进行,这确定了适应这类地区精确成像的叠前叠后混合偏移方法。对叠前叠后混合偏移处理中的速度模型建立、反射波聚焦、反射波归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叠前的部分偏移处理能部分降低了倾角、速度因素在共中心点叠加时带来的影响,得到了目的层更清晰的叠加成像;叠后用剩余速度场对叠前部分偏移的聚焦叠加结果进行叠后剩余偏移处理,较好解决了复杂构造反射波的准确归位。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偏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查清克拉苏构造带目的层的构造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度偏移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叠前深度偏移作为复杂构造成像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于深度偏移的文章逐年增多,许多国外石油公司或研究小组相继推出了许多实用深度偏移软件,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述深度偏移技术的发展概况,促进我国关于这一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VSP绕射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SP绕射偏移是运用绕射原理,通过VSP绕射时距方程,把分布在VSP记录道上的绕射能量收敛到原始空间位置。文中通过模型验证和台5井、英1井的实际资料的偏移,证明了该方法精度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多次波和随机干扰压制得好,能为井旁地质构造解释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现行多数偏移方法是建立在波动方程单程波解和爆炸反射界面模型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倒转反射面(大干90°)的成像和归位,一般是很难实现的。本文通过使用WKBJ方法,求解介质随深度变化时的波动方程(包括上行波和下行波),并利用改进的WKBJ方法确定解的系数表达式,再根据爆炸反射界面模型,导出实现偏移的公式。利用此式对理论数据试算和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这种偏移方法能使倾角大于90°的反射界面成像和归位。与其它同类处理方法相比,不仅倒转反射界面能正确成像,还具有振幅失真小、偏移“画弧”弱等优点。如果偏移技巧适当,计算效率也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4.
在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中,采用保种计算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关键,而在计算方法中使用何种差分方程取代偏微分方程则是问题的核心。笔者在分析现有波动方程偏移方法“WEMIG”程序过程中发现,用差分方程近似取代偏微分方程时,不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一律采用固定不变的权重比例系  相似文献   

15.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16.
数据品质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的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数据品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资料噪声较重,野外采集通常采用变化的观测系统施工,部分地段炮检距分布非常不均匀,造成资料品质不能满足叠前时间偏移的需要。通过对川东地区一条二维测线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试处理分析,总结出一套提高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的技术方法,即利用偏移前道集去噪技术,提高道集资料信噪比;运用道内插技术,改变由于野外施工造成数据分布不均的现象。最终使得数据品质能够满足叠前偏移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实现地震资料的全三维处理中,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通过对一块浅海资料的一步法和两步偏移处理结果的对比,说明一步法偏移在改善陡倾角成像、确定断层位置和构造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射线变速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一步法深度偏移具有效率高,适应低信噪比资料的优点,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实现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正确解决射线速度的各向变化问题。在深度域利用介质速度计算各向变化的射线速度,并用实际绕射曲线替换传统双曲线型绕射曲线,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真联地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组合关系,但地下断块破碎、构造复杂,地震资料难以准确成像。通过建立复杂断块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并在叠前精细处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偏移速度建模及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真联高精度三维等多块三维上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地震数据逆时偏移方法不区分散射数据与反射数据,成像公式是基于反射波传播概念建立的。从波动方程的扰动形式出发,根据地下非均匀体大小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定义产生散射波的散射体和产生反射波的反射体,建立一次散射波数据的线性正演方程;然后利用线性反演理论推导出对散射体空间位置进行成像的地震散射数据偏移计算公式;应用Sigbee2A模型数据验证文中所提出的散射数据偏移方法。由理论和数值试验可知,对于散射数据的偏移成像,相较于基于反射概念建立的常规逆时偏移,所提出的散射数据偏移方法可以得到相位正确和分辨率更高的偏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