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75~150mg缓慢静推,随后以0.5~1.5mg/min静脉滴注,若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追加75~150mg负荷量,最多静脉注射达3次,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静脉应用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各类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2h内为47.6%,24h为66.7%,48h内为85.7%,72h内为90.4%。第一个24h静脉用量为900~2420mgmg。治疗期间4例(9.5%)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分=减量后心率恢复到正常。3例(7.1%)血压降低,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3例(7.1%)因反复室颤死亡。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AMI伴新近发生的快速房颤患者,先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予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h,最后以胺碘酮0.2q8h口服5d。观察房颤转复及维持情况,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负作用。结果 31例患者中22例(70.97%)在24h内恢复窦性心律。另外9例在24~50h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100%。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两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很快恢复。31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转复成功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分别予以静脉应用心律平与胺碘酮后观察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略高于心律平(P>0.05),心律平显效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P<0.05)。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若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首选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再用胺碘酮。结果本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2例,在应用胺碘酮后2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控制,总有效率为95.5%,在用药期间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任红  林维彬 《化工之友》2007,26(23):58-58
目的探讨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用胺碘酮治疗的护理。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对40例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用胺碘酮治疗,观察转为窦性心律的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室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38例,占95%。结论通过全面认真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方法将110例快速房颤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60例与对照组(心律平)50例,治疗组:首次给予负荷剂量150mg胺碘酮静注,后用1.0mg/min滴注维持。对照组:用70mg心律平静注,继以0.28mg/min滴注维持。2h内观察转复、心率和复律时间等情况。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心律平组(P<0.05),2组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比心律平更加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应用胺碘酮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连服3~5d,然后改为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连服7d,以后每日0.1~0.2g,维持治疗,听诊患者的早搏次数及观察心电图记录(或心电监护)。结果48例患者中,室性早搏次数减少70%以上者36例占7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0例,口服胺碘酮4周并复查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肝功、胸片等。入选者均为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口服胺碘酮后总有效率83.3%,QTC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相对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汤素梅  王艳 《化工之友》2007,26(23):38-38
胺碘酮为III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该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胺碘酮是致甲状腺病变的一种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我院于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50例病人应用胺碘酮,有7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在应用胺碘酮3个月后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其并发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选择于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心电图表现特征,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表现者42例,占52.5%;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者38例,占47.5%;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57例,占71.3%;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7例,占30.0%。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的相关性,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治疗急诊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便更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的有效率为96.15%,有75例,其中显效的有69例,占88.46%,有效的有6例,占7.69%,无效的有3例,占3.8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式,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42例AMI患者进行非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再通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 2组根据心功能情况采取卧床休息、限盐,并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然后200mg/d直至观察结束,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X线胸片、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结果 2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86.2%,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2.9%,对照组为6.2%,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疗效满意,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谢东 《化工之友》2008,27(1):57-57
目的 了解国产尿激酶(LK)静脉给药溶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32例AMI患者进行静脉尿激酶溶辁治疗,并与18倒采用常规疗法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情况均明显改善,且血清酶峰提前,有的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辁治疗AMI的疗效是肯定的,主要是尿激酶使栓塞的冠脉血管再通,减少了并发症,降低泵衰竭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Af)病人的疗效。方法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人25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胺碘酮、心律平的疗效稳定,药物复律时应选用心律平或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患者近期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7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BNP治疗组(PCI术后静脉滴入rhBNP,持续48h)和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治疗)。AMI急性期及术后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心功能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6个月后治疗组LVESV和EF测试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rhBNP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各项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釜处理碘普罗胺注射液的稀释液。考察了功率电源输入电压、电流、反应时间对碘普罗胺去除率的影响。在功率电源输入电压为50 V,电流为1.08 A,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碘普罗胺的去除率可达100%,而引入的NO3-只有5.757 4 mmol.L-1,并且可生化性(B/C)由原来的0.022 1提高到0.623 4。研究表明,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具有生物惰性的碘普罗胺,提高含有碘普罗胺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罗格列酮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紫外229nm为检测波长,测定了单剂量(10mg)口服国产盐酸罗格列酮片和进口盐酸罗格列酮片在人体内的罗格列酮浓度。结果盐酸罗格列酮的体内动态过程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国产片和进口片的Cmax分别为(316.71±39.66)和(314.80±31.79)ng/mL,Tmax分别为(0.72±0.09)和(0.72±0.09)h,t1/2,β分别为(10.71±3.06)和(9.95±2.41)h,AUC0~∞分别为(2728.52±356.06)和(2753.01±360.33)ng×h/mL。结论国产盐酸罗格列酮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0±8.89)%;选择Cmax和AUC0~∞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国产片和进口片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心率变异性(HRV)是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目前,HRV已成为用于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定量方法。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判断预后好坏及预报猝死等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临床重视。方法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应用装载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的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和心率变异性分析,旨在对AMI病情的估计和预后提供参数。结果AMI患者HRV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LF、HF、LF/HF、TP)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AMI患者HRV降低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反映了病情和预后。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预测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