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天然气化工》2006,31(1):59-59
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研究院新西伯利亚分院、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研发的从煤炭中直接提取乙炔气体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套煤制乙炔试验装置已从煤炭中清洁、高效地生产出了乙炔,装置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实验装置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建成,此装置将在技术上验证工业化生产乙炔的新方法,对煤的清洁利用研究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是可以高效转化天然气的技术手段之一,当以氮气为工作气体时主要产物有乙炔、乙烯、氢气。在常压下分别探讨了不同功率、天然气流量和氮气流量对天然气的转化率、乙炔及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以及不计氮气体积时乙炔在气相中浓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5~15 kW功率范围内,氮等离子体炬裂解天然气时要得到最大乙炔收率,天然气与氮气流量比应以1∶1.8左右为佳;如要使乙炔的选择性最大,则天然气与氮气的最佳流量比为1∶1。给定功率时,功率、天然气流量与氮气流量应适当匹配以避免过大的天然气进气量造成天然气裂解不够,降低目的碳二烃产品的收率。当提高功率时,氮气和天然气流量必须相应增加才有可能维持比较高的乙炔收率。天然气和氮气流量不变时,功率越高,乙炔的选择性和收率都会降低,但乙炔收率下降比乙炔选择性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技术和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特点 ,并与电石乙炔法 ,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和电弧裂解制乙炔法进行了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表明 ,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法制乙炔具有投资小 ,生产成本低 ,无环境污染 ,安全可靠等优点 ,是一条有前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2015,44(10):1168
针对重油溶剂脱沥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沥青质,提出利用热等离子体超高温的极端反应条件,实现沥青质高效处理的热化学转化方案。采用热力学分析的方法,分析额外加入氢气、清焦气体(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和共裂解烃类(甲烷、乙烷、丙烷)对于沥青质热等离子体裂解制乙炔过程气相体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2 MW热等离子体裂解中试装置上,沥青质的最优处理量约为407 kg/h,并可获得约210 kg/h的乙炔;额外加入氢气和清焦气体不利于生成乙炔,额外加入的氢气量应低于15 kg/h;清焦气体的加入量应低于50 kg/h;加入共裂解烃类,可显著提高裂解气中乙炔的含量。裂解气温度的提高、气相有效碳氢质量比的增大和惰性因子的减小是提高裂解气中乙炔含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文献题录     
《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2006,36(9):35-38,F0003
国内期刊及资料题录 1.煤制烯烃项目发展探讨—乙烯工业,2006;2:1 2.理性思考中国煤制油热潮—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4:261 3.天然气化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浙江化工,2006;6:25 4.煤等离子热裂解制乙炔工艺工程应用研究—化学工程,2006;6:52 5.乙烯装置绩效改进实施综述—乙烯工业,2006;2:5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射流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50 kW的中试装置,进行了常压下将天然气在氮等离子体射流中的裂解并转化为乙炔的实验。研究目的是考察输入功率、甲烷流量和反应器结构对反应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在氮热等离子体中热解反应强烈,其转化率主要由输入功率和甲烷流量决定,产品的选择性亦即乙炔的收率与反应器的结构密切相关。例如,在等离子体输入功率100 kW,甲烷进量10 m3/h条件下,选择适当长度的反应器,甲烷转化率可达到97%,乙炔收率可达到90%。分析表明,较高的乙炔选择性是由于减少了乙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避免了乙炔进一步的热裂解所致。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提供一种烃热等离子体制乙炔工艺及其设备。将预热到100℃-700℃的烃通入热等离子体第一段反应器高温裂解,平均温度1300℃以上的裂解气与从热等离子体第二段反应器喷入的烃快速混合和反应,降温到600℃以下的反应气经急冷换热器淬冷到1.50℃以下,净化分离得到乙炔。  相似文献   

9.
太原理工大学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实验装置,乙炔生产工艺有望告别传统的电石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块块黑乎乎的煤炭,转眼就变成了清澈透明的航空燃油或化妆品添加剂。这不是魔术,而是现代煤化工实现煤炭"华丽转身"的真实场景。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14日介绍,我国现代煤化工已实现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王显政在当天召开的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上表示,一批企业实现由"卖炭翁"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等离子体法制乙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论述了天然气制乙炔的发展概况,并从技术经济角度比较了3种乙炔生产方法,其中天然气等离子体法在有效利用与节约能源、生产成本、安全性和环保等方面均优于部分氧化法和电石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乙炔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乙炔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进展 ,列举了各种生产方法的特点。结合方法特点及我国实际情况 ,建议在我国应以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和煤等离子体法生产乙炔为主要 ;根据技术的成熟性 ,我国目前应首先考虑选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动态     
《宁夏石油化工》2006,25(3):74-77
深海采油突破将扩大中国的可采石油储量;非光气聚碳酸酯生产路线取得工业化进展;中俄合作成功完成煤炭制乙炔;“十一五”再造一个中海油;我国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试验装置试车成功;江苏成功开发甲醇汽油;日本栗田工业公司在全球首次开发出固体甲醇;国产烟气气动脱硫技术首次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蒸汽裂解技术、催化裂解技术、天然气制乙烯、炼厂干气制乙烯、乙烷制乙烯、C4烷烃制乙烯、乙炔制乙烯等乙烯生产技术,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同时对如何提高我国乙烯工业的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蒙华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开工建设200万t/a煤制甲醇生产装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特大型煤制甲醇化工生产基地。国内目前现有的甲醇生产装置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因而甲醇价格一直较高。内蒙古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仅鄂尔多斯市煤炭探明储量就达1244亿t,占国内煤炭总资源的36.5%左右,在当地发展煤制甲醇更具优势。工程建设分2期进行,一期工程为20万t/a煤制甲醇装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a,利税1.3亿元/a。二期工程将于2007年前动工兴建,为180万t/a煤制甲醇及60万t/a甲醇裂解制烯烃装置。  相似文献   

16.
煤炭化学工业曾被认为是与煤干馏工业同义,在一些国家也曾被认为是焦油加工工业或利用从煤制电石得到乙炔的乙炔化学工业,但多数认为,煤炭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一样,不应按专业(例如合成纤维或肥料工业)或过程(电解或发酵工业)而应从原料方面着眼。因此,除将煤直接燃烧作能源外,凡是以其为原料,通过各种手段得到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或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煤炭清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了未来煤炭清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此项技术的对社会和环境的产生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利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优化煤炭燃烧结构;推进煤炭向原料和燃料共同改变;推进煤炭、油气和新能源等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CO2排放,开发低碳能源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氢能因其清洁低碳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但传统制氢工艺(煤制氢、甲烷蒸汽重整制氢)不可避免会造成CO2大量排放。在向零碳氢过渡阶段,甲烷裂解技术被视为潜在的低碳氢生产方法,在制氢的同时还能产出具有附加价值的碳产品,且整个裂解过程不直接排放CO2,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甲烷裂解制氢工艺,即高温热裂解制氢、催化裂解制氢、等离子体制氢、熔融金属裂解制氢等,详细阐述了上述制氢工艺的研究进程,并从经济效益方面类比了技术经济可行性。此外,还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和攻关方向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天然气化工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原料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达24.7%以上,成为仅次于石油和煤炭的世界第三大能源.本文介绍了当代天然气化工利用的几个方面富乙烷、丙烷天然气用于裂解制乙烯;乙烷催化联产乙烯和醋酸;天然气生产合成氨和甲醇;天然气制二甲醚;天然气经甲醇制烯烃;天然气制合成油(GTL).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与淮化集团合作,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甲醇流化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在淮化集团建设万吨级甲醇流化催化裂解制丙烯工业试验装置,通过安徽省发改委组织的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