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星  沙源  王兵兵  夏延致 《纺织学报》2021,42(10):22-26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得纤维的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性能。结果表明: ME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磨和稀海藻酸钠的助研避免了ME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ME的稳定分散;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ME的影响,ME添加量为3%的着色海藻纤维对紫外光的平均屏蔽效果达75%以上,对高能量的短波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荧光颜料/海藻纤维纺丝原液的分散稳定性及着色海藻纤维膜颜色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苯乙烯马亚酸酐共聚物(SMA)制备的荧光颜料和海藻酸钠纤维纺丝液具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与海藻纤维纺丝液相似,荧光颜料/海藻纤维纺丝原液也表现出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海藻纤维膜的K/S值和荧光强度随荧光颜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荧光颜料质量分数超过4%后,海藻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反而下降,且制备的着色海藻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耐水迁移性能。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江苏纺织》2012,(5):41
原液着色阻燃粘胶纤维成为吉林化纤新品亮点日前,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以黑色系为主,多种颜色体系为辅的磷系原液着色阻燃粘胶纤维,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且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也成为吉林化纤新品开发的亮点。原液着色阻燃粘胶纤维兼具阻燃纤维和原液着色纤维共同优点,其纤维的着色剂是在纤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硫代焦磷酸酯(DDPS)阻燃剂粒径大,与粘胶纤维(VF)界面相容性差等问题,以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通过超细加工制备了DDPS水性分散体系;探究了分散剂结构对DDPS粒径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超细化工艺参数;然后将DDPS水性分散体系共混添加到粘胶纺丝原液中,通过湿法纺丝制得阻燃粘胶纤维,探究了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牛酯胺聚氧乙烯醚(TA10)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90)复配对DDPS具有较好的协同分散作用;当研磨时间为4 h,研磨转速为1 700 r/min,分散剂TA10和EL90质量比为1.2:1时,DDPS分散体系粒径中值为0.310 μm;DDPS在阻燃粘胶原液中分布均匀,且不影响粘胶原液的可纺性;与VF相比,当DDPS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粘胶纤维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了18.8%,极限氧指数从19%升高到31.31%。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海藻酸(Alg)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以海藻酸钠为纺丝液,以氯化钙(CaCl2)、氯化锌(ZnCl2)、氯化铜(CuCl2)和氯化锶(SrCl2)溶液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金属离子交联的海藻酸盐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海藻酸与不同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微观形貌以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CaCl2相比,经过ZnCl2、CuCl2和SrCl2凝固浴交联的海藻酸盐纤维具有更好的吸湿和阻燃性,其中海藻酸锌纤维的吸湿率达到290%,氧指数35;海藻酸锶纤维具有最高的断裂强度,达到(48±1.2) MPa;由于铜离子和锌离子自身具有抗菌特性,制备的海藻酸铜和海藻酸锌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特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对所用水性色浆的性能要求,以及黏胶纤维、莫代尔纤维、Lyocell纤维等不同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工艺优化情况。提出了提升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与纤维纺丝原液的相容性、降低色浆粒径分布、规避环境安全风险、避免颜料颗粒对原液着色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优化纺丝工艺等推进该技术应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静电纺丝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但是要纺制具有可控性的过滤材料,需了解纺丝参数及溶液性能与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研究纺丝时间和纺丝液浓度对纤维膜结构和过滤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自动滤料检测仪对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过滤效率和滤阻进行了测试分析。之后研究了溶液放置时间对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纺丝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直径变化不大,过滤效率和滤阻增加;随着纺丝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变大,过滤效率和滤阻先增加后降低;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0%时,滤阻较小,过滤效率高;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制得纤维的直径变粗,不同纺丝时间、纺丝液浓度条件下的滤膜过滤效率、滤阻均下降。  相似文献   

8.
文摘几则     
1、聚丙烯腈纤维的本体(原液)染色 Rom.RO79,142 粘度为10—200泊、含13—20%0.1—3:1颜料—聚合物混合物的纺丝溶液于50—100℃下纺丝,可制得原液着色聚丙烯腈纤维。例如,炭黑9份、聚丙烯腈1份、碳酸乙烯(Ⅰ)73份和12份水,研磨到粒子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水性颜料色浆对Lyocell纤维纺丝液造成的凝固问题,利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基超细炭黑,采用原液着色技术制备了炭黑/Lyocell纤维素膜,探讨了炭黑/Lyocell纤维素膜的颜色性能、耐溶剂迁移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当炭黑含量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3 %时,着色纤维素膜的颜色深度达到饱和,不再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炭黑质量分数低于3 %时,着色纤维素膜的摩擦和水洗牢度较高,耐水、丙酮和乙醇迁移性能良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炭黑在极性较高的水中更容易发生迁移。炭黑对纤维素膜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影响,但不会改变纤维素膜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对实现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分别配制质量分数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和8%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将两种溶液分别以体积比5∶5、4∶6、3∶7、2∶8、1∶9均匀混合,并测试混合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参数。通过无针静电纺丝法制得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纤维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共混液电导率、粘度都随海藻酸钠的增加而增加。海藻酸钠和PVA溶液体积比为5∶5时,纺丝效果较好,纤维膜成形良好,纤维直径分布均匀,为100~210 nm。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节溶液质量分数、质量比、纺丝电压、供液速度、接收距离和辊筒转速等工艺参数,探讨不同条件对静电纺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影响,制备纤维形貌优良的复合纳米纤维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并分析纤维直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质量比8∶2、纺丝电压19 kV、供液速度1.6 mL/h、接收距离19 cm、辊筒转速300 r/min。此时,可得到形貌良好、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120.8 nm的复合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2.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怀云  熊杰 《纺织学报》2012,33(11):6-10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制备复合纤维,然后分别在去离子水中经超声振荡析出水溶性高聚物,所得纤维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同轴纺丝并经过后处理得到的纤维孔和中空结构都比较少;而以聚氧化乙烯/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只能得到具有致密的多孔结构纤维;只有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可以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复合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利用双针头水浴静电纺丝法连续制备了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长丝为芯、外包聚酰胺6(PA6)的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复合纱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不同PA6纺丝液质量分数制备的微纳米纤维复合纱线均具有良好的皮芯结构;当PA6纺丝液质量分数从10%提高到20%时,纳米纤维复合纱线的平均直径从(61.99±13.08) nm增加到(150.22±21.53) nm,结晶度由16.28%提高至20.63%;当PA6纺丝液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纱线的结晶度达到了常规PA6纤维的结晶范围,增加纺丝液质量分数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复合纱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离子结合型防紫外线纤维膜。对海藻纤维膜水溶液稳定性、紫外辐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纤维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选用FeCl3-HCl交联体系,FeCl3质量浓度为0.6%,HCl体积分数为0.4%,交联时间为15 min时Fe3+-H+海藻纤维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即长波紫外线透射率2.92%,抗拉强度最大为33.75 MPa,断裂伸长率良好为19.54%。Fe3+-H+海藻纤维膜离子交联密度高,内部结合紧密,各项稳定性良好,为抗紫外线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抗菌超细纤维及其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铭  董瑛  朱平  高春鹏 《印染》2006,32(16):21-23
采用含银无机磷酸盐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运用涤锦复合高速纺丝POY-DTY二步法技术,生产出涤锦(80/20)抗菌复合超细纤维的DTY长丝和抗菌经编针织物染色成品;测试了DTY长丝的物理机械性能、抗菌性能和耐气候牢度,以及其经编针织物染色成品的缩水率、变色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该法生产的纤维及其织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实际生产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抗菌纤维的变色问题,且抗菌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胶原膜的使用性能,采用胭脂虫红和高粱红色素复配着色剂对其染色,考察染料质量分数、温度、pH值以及时间等染色条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3%、温度40 ℃、pH 5的染液中上染8 min染色效果最佳。对染色后胶原膜的天然结构、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进行分析,接触角和吸水率测定显示,染色后胶原膜的亲水性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分子与胶原纤维产生了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染色后胶原膜的热变性温度提高了20 ℃左右,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了约100 ℃,耐热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拉力测试结果显示,染色后胶原膜的机械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e spinnability of emulsions basing on a two-phase water—casein—sodium alginate system (pH 7.2)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co-existing phases and of the ratio of their volumes by measuring the maximum fiber take-up velocity.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emulsion is practically independent of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co-existing phases. The dependence of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emulsion on the ratio of the volumes of the phases can be illustrated by an S-shaped curve: except for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emuls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continuous (matrix) phase, and in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changes sharply from one constant level to another. A 2.2 % solution of sodium alginate was spun through spinnerets of different channel diameters at constant linear extrusion rate. It was shown that a variation of the jet cross sec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maximum fiber take-up velocity. On this basis it was assumed that beyond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the effect of the content of the disperse phase on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emulsion is equivalent to a change in the effective cross section of the matrix phase. The universal character of these assumptions has been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in spinning of a silicone oil/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emulsion.  相似文献   

18.
麻赛尔精细化亚麻混纺针织麻灰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麻赛尔精细化亚麻混纺针织麻灰纱,通过对麻赛尔纤维和精细化亚麻纤维的性能分析,结合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采用纺前两种纤维按比例分组混和的方式,经各工序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纺纱元件的合理配置,成功纺制出麻赛尔/精细化亚麻70/3018.5 tex针织麻灰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