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根据转杯纱的纺纱工艺和成纱特点,阐述了转杯纱的上浆技术,分析了利用转杯纱开发毛巾织物时的浆料选用和上浆工艺.并以一款素色单面转杯纱毛巾产品为例,利用低粘度淀粉浆料对地经纱和毛经纱进行上浆实践,通过对上浆前后纱线质量指标检测和织造过程的跟踪,认为优质的低粘度淀粉浆料同样符合转杯纱毛巾织物的上浆要求,并能有效提升织造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转杯纺纱的出现,现有环锭纺纱系统在质量和经济两个方面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尽管转杯纺纱还不能完全替代环锭纺纱,但是,以前许多毫无疑问是由环锭纱产品占领的领域,现在已由转杯纱占主导地位。由环锭纱和转杯纱制成的织物之间的差异取决于纱线结构的基本差异。与环锭纱相比,转杯纱具有更好的均匀度和膨松度、更大的延伸率和较低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转杯纺纱及其产品的发展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杯设备及产品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发展规模,适纺号数,扩大地织纱和中细号纱范围,大力开发非棉产品,纺纱元件系列配套以及加强给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总体设计与纺纱实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国际上转杯纺设备与纱线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我国转杯纺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配有半自动接头装置的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中细号纱,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介绍了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性能指标,对纺纱器,引纱和卷绕系统,半自动接头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特点作了分析,并介绍了纺纱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5.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56-59
介绍瑞士立达公司在其R20型转杯纺纱机的技术基础上,应用德国绪森公司SC-R型纺纱箱技术研制的R40型转杯纺纱机的优越性能,使其达到当代科技水平;同时,分析认为立达公司制造的BT系列经济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的转杯纱质量高、有很好的性价比而在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系列中居领先地位,并以BT923型为例介绍了其多方面竞争优势;指出转杯纺纱技术是成熟的新型纺纱技术,是我国生产高档纱的应选机型,其性价比是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粘胶纤维及转杯纺纱机的特性,重点说明了进口转杯纺纱机纺制粘胶纱的过程、技术关键以及其注意事项。转杯纺纱技术生产粘胶纱,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转杯纱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严格掌握质量标准,要以满足客户要求为最终标准。转杯纱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要合理使用纤维原料,前纺工艺加强除杂、除微尘,注意短绒含量,改善纤维分离度。应特别关注转杯、分梳辊、假捻盘、阻捻器等关键专件的选配并合理配置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经过改进的转杯纺纱机上引入弹性纤维以生产不同类型的弹性转杯纱.分析了转杯速度、牵伸倍数、捻系数对弹性转杯纱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这三个参数对弹性转杯纱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牵伸倍数的影响最大.弹性纤维在转杯纱中与棉纤维纱条捻合成纱.与常规转杯纱相比,弹性转杯纱的表面更加规则和光洁,主要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不同转杯转速下,转杯纱的主要物理性能及结构特点。分析了五个不同转杯转速时莱赛尔27tex转杯纱的强伸性能、3mm毛羽数、捻度、湿扭结个数等。借助显微镜和示踪纤维法观测了转杯纱的表观结构,重建了纤维三维轨迹,并定性分析了转杯转速对转杯纺纱内部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转杯纱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纤维内外转移,且转杯转速越高,纤维内外转移的频率和幅度呈增加趋势;转杯纱内部有较多的纤维反转片段,这些结构特点一定程度减少了单纱的湿扭结数。认为:研究转杯纱内部结构有助于转杯纱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阎磊 《棉纺织技术》1991,19(2):59-62
新型高产精梳机和新型转杯纺纱机同为棉纺厂设备现代化的标志。棉纺生产中精梳是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转杯纺纱是当今诸多新型纺纱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种,并具有独特的成纱结构。根据我国国情,转杯纺纱在低支纱领域效益比较显著。其经济支数为7~16英支。国内还未将转杯纺纱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中、高支纱领域。至于用精梳条子纺制转杯纱,在市场上还未形成批量产品。目前国外新型的精梳机发生了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探讨转杯纺纺制精梳彩色棉针织用纱的生产工艺.选用配比为75%的棕色棉和25%的本白棉混和纺制了24 tex针织用精梳转杯纱,对精梳落棉率、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并对精梳彩色棉转杯纱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梳落棉率为23%、转杯纺分梳辊速度为6 700 r/min、转杯速度为42 000 r/min时,精梳彩色棉转杯纱质量好,其质量优于普梳彩色棉转杯纱和普梳彩色棉环锭纱.认为在转杯纺纱机上开发精梳彩色棉细号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涡流纱机织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测试了细度相同的涡流纱、传统环锭纱和转杯纱的断裂强度和毛羽,并将这3种纱线分别应用于机织生产.通过实践发现,与传统环锭纱和转杯纱相比,涡流纱具有毛羽低、条干好的特点,采用较小的上浆率就可以满足喷气织机的织造要求,且织造耗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
我厂的12000头转杯纺设备,通常年产转杯纱15000吨左右,每年耗用原棉16200吨(约32.4万担)。目前市场上适纺转杯纱的短纤维、低级棉供应紧张,而用高品级、长纤维去纺中粗支转杯纱,就会使转杯纺吃低级棉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势必是成本高、效益低、企业亏本,同时因原棉资源全面紧张,转杯纺生产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所以纺细支纱,提高产品档次,减少原棉耗用,增加吨纤维使用价  相似文献   

14.
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纺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纱线的商业化生产,每种纺纱技术都可赋予纱线特定的结构,这些纱线结构决定了纱线的特性,以及后续工序和下游纺织产品的性能。采用精梳环锭纱制成的织物无疑具有最佳的手感。为生产柔软的转杯纱,纱线的捻系数宜偏小设定,并在纺织品后整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转杯纺纱在降低纱线捻系数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其采用一种新型转杯及相应的配件生产低捻度纱线,是制备手感柔软的针织物的前提。目前喷气纺系统已由生产纯黏胶纱拓展至生产棉混纺纱,以及用于针织的纯棉精梳纱等新的应用领域,产品的柔软性可与普通环锭纱相媲美。对比评价了采用不同整理方法的转杯纺和喷气纺织物与环锭纺织物在不同产品阶段的织物手感风格。评价结果有助于发掘转杯纺和喷气纺的潜力以满足高速度和低转换成本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5.
对转杯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设备及其纱线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纱线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文中介绍了转杯纺纱现状、国产转杯纺纱机设备水平、各种转杯纱所采用的不同工艺路线以及不同纺杯转速下的适纺和经济细度,提出了产品开发的方向,对转杯纺纯棉产品和非棉产品的开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型转杯纺因单分梳技术的限制只能纯纺或者混纺性能相近的纤维原料却难以生产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的问题,以及基于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新型转杯纺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传统型转杯纺的成纱机制以及双喂给转杯纺技术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传统型转杯纺纺纱器和双喂给转杯纺纺纱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分析比较了传统型转杯纺和双喂给转杯纺转杯内部流场分布特征,包括转杯内涡流、气流速度以及压强分布,同时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2种转杯纺成纱系统所纺纱线的成纱结构及其成纱性能,验证了双喂给转杯纺纺纱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如今转杯纺的规模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转杯纺纱机上如何有效控制纱疵,提高纺纱质量,似乎还重视不够,事实上,除了引进转杯纺纱机上配电子清纱器以外,国产转杯纺纱机上配电子清纱器的很少。两年来,根据生产需要,我们为纺织厂在转杯纺纱机上安装了QSD8型电子清纱器。经过较长时间的连续运行,电子清纱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能有效地控制纱疵,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了转杯纱的竞争能力。因此,转杯纺纱机加装电子清纱器是非常必要的。(1)转杯纱纱疵的频率分布通过对纯棉普梳转杯纱纱疵进行测试分析,初步能得出各类纱疵的相对频率分布:短粗节( 10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转杯纱织物和环锭纱织物的掉毛对比实验证明了转杯纱织物具有掉毛少的特点,认为其原因是转杯纱的表面纤维呈“封闭状”和纱的表面均匀度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对转杯纱强度所作的试验。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其回归方程经多元函数的极值分析,结果是:对转杯纱强度而言,转杯凝聚角度、假捻盘曲率半径和转杯纱特数存在一个最佳组合,能使转杯纱强度达最大值。当其中任一参数为常量时,对转杯纱强度的等值曲线而言,其他两个参数的关系呈椭圆形,椭圆越小,转杯纱强度越大。这说明,此时仍存在着一个相对的最佳值,使转杯纱强度相对地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用途转杯纱纺纱要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转杯纱的应用范围,提高成纱质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分析了针织、机织及牛仔布用 转杯纱的纺纱要求。针织用纱配棉成分要求最高,且成分要稳定;转杯纺工艺流程应根据配棉成分,织物要求合理选择,随着纱线号数的减小,纺杯直径减小,转杯纱捻系数增大,清纱工艺参数从严,针织用纱要求最高,牛仔布用纱要求最低同时,还述及了高 、中、低档织物所用转杯纱各级纱疵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